APP下载

融入现代教育技术的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21-05-30单海霞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25期
关键词:学习方式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单海霞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不断深入与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成为日益受到关注的问题。教师只有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才能真正让信息化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并获得自身的专业成长。教师要打破教育科研的神秘感,主动学习掌握新技术,加强与他人的交流,从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与帮助,大胆地在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试验,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主动向科研型、智慧型教师转化,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积极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 教师; 课程; 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1)S1-0025-03

近年来,数字化、云技术、大数据等新概念逐步进入我们的生活,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成为日益受到关注的问题。教师既是课程的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创造者,同时教师也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使课程设计符合学生心理和发展特点等,诸多要求都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知识素养,有灵活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且还需要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基础,洞悉学生心理。这就需要教师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之外,还要不断地读书学习,提高自身素养,不断满足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

关于教育的思考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育,没有爱是不行的,但仅有爱是不够的。如果要给教育下个定义,那么可以说教育是学生在特定情境影响下,自主实现全面发展的活动过程。而教师的使命是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童真是不可失而复得的,基础教育的基点就是立足于童真,并强化这童真的记忆。如果这份童真内化为情感并固化为人格了,如果这份童真外化为行为并养成习惯了,那么,为孩子终身幸福奠基的教育追求也就实现了。

关于学习方式的思考

在当前北京市顺义区进行教师队伍改革和教育理念转变的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为我们探讨新型的学习模式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以学生为主体,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到学习中,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是未来学校教育的发展趋势。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蓬勃发展,我区有几所实验校引进了PAD,但这不是只停留在如何使用PAD,而是致力于研究怎样借助PAD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班级集中学习三种学习方式的有机统一,将研究目标指向了活力课堂,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学习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形成了个性化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授受式学习三位一体的学习模式。学生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学习,有利于发展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

关于课程的思考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预先设定好,教师按照自己预定的教案照本宣科,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都是教师设计好的,因此,若学生的回答有的与教案不相符,很快就被教师“否定”或矫正过来,其他若有与计划不协调的音符,很快也会被教师“消灭”。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位教师在不同的班级教同一个内容,也是大同小异,甚至“如出一辙”。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只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的传统教学,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与旧的教学观相比,新课程主张教学的开放与生成。

1.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课堂变革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与个性化学习二者的有机整合,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设计步骤包括自主预习、课堂检测、小组讨论、教师讲授、达标检测、学生小结等六个环节。每一部分设计的出发点都源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例如,预习包中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导航(任务链)、资料包三部分内容,其中资料包中的课外资料与学习任务链中的任务一一对应,学习任务内容不是课内知识本身,而是与课内知识在结构上、学法上有相似或相近之处。借助自主学习这些典型性课外资料的过程,帮助学生建构起学习课内知识所需要的思维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课内知识做好能力和方法上的储备。课内知识作为课堂检测的内容出现,通过智能课堂统计系统现场反馈,小组合作讨论疑难问题,教师只讲授学生解决不了的难点问题,通过达标检测检验学生当堂学习效果,学生自主小结完成思维梳理和反思。整个预习包内容的设计体现“顾左右而言他”的效果,将新课学习过程看作是思维方法迁移的拓展过程。在拓展學习和课内知识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完成思维方法的迁移训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这是对传统教学颠覆性的改变,进一步诠释了教是引导不是传授,引导是帮助学生去建构,不是简单的灌输。

2.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流程(如图1)

3.自学导航

以目标引领的方式设计学习任务,并提供资源支持,便于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对于难点教师制作相关的微课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记录学习收获,形成学习思考记录。思维导图如下页图2所示。

4.任务链与资源包的匹配设计

用两个例子来说明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任务链与资源包。

任务1:认识“眼花缭乱”。

资源包:“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在理解这段话中的“郁郁葱葱”一词时,我是这样做的:第一步是读,即读完这句话;第二步是猜,即猜想“郁郁葱葱”可能是草木茂盛的样子;第三步是查,即查字典,字典中说,“(草木)苍翠茂盛,也说郁郁苍苍”。第四步是定,即把自己的猜想和字典中的解释相对照,确定最后的答案。你能尝试着用这种方法完成今天的任务吗?不要忘记上课时把自己的结论和得出结论的过程、方法讲给同学们听哟!

任务2:分析课文《登上企鹅岛》第2自然段的写作方法。

资源包:“北京的夏天特别热。老汉在树下使劲的摇着蒲扇,可是感觉风也是热的。成串的汗珠不住的从脸上流下来;树上的叶子是蔫蔫的卷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筒,像是在树上长满了绿色的喇叭花;树下的小狗,吐着长长的舌头,不停的喘着粗气。北京的夏天真是热死人了!”这段话的第一句“北京的夏天特别热”点出了主题,是总。第二句从人、植物、动物三个角度具体描写了北京夏天的热,是分。第三句以“北京的夏天真是热死人了”回扣主题,是总。所以它的写作方法是“总分总”。你能尝试着自己完成任务2吗?上课时把你分析的理由和同伴分享。

5.基于云技术的活力课堂

活动课堂将人机交互技术、无线技术、多媒体技术、智能终端技术整合,创设每人一端的数字化桌桌通课堂环境,实现教学网络化、教师移动化、学习个性化、评价常态化,着力打造出科技、创新、人文的信息化教育生态系统。让老师切身感受到了新技术新媒体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全新变革,让农村学生也能同样享有最优质的教学资源,享有个性化学习的权利。

教师利用云技术的支持,在“个体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讲授学习”三位一体的基础上设计学习平台、教学平台。学习平台包括学习目标、学习任务链、学习资源包、微课程支持;教学平台包括自学检测、合作学习、教师讲授、达标检测、学习总结。在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关注个体需要,注重方法引导。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做到生进师退,要张显自主,突出体验,形成智动课堂系统,打造基于云技术的活力课堂。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教师的专业发展要做到“两微三小”。“两微”即微学习、微课程;“三小”即小问题、小研究、小策略。

在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只有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让信息化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并获得自身的专业成长。教育科研是教师提升自身专业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而以促进学与教为最终目的的现代教育技术则是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工具。它可以为教师提供科研课题、工具支持和方法指导。教师要打破教育科研的神秘感,主动学习掌握新技术,加强与他人的交流,从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与帮助,大胆地在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试验,努力探索解決问题的有效方法,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主动向科研型、智慧型教师转化,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积极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猜你喜欢

学习方式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课程案例库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