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学校“一对一”同步互动教学支教模式研究成果报告
2021-05-30韩海英杨彦平
韩海英 杨彦平
问题提出
新时代的要求与传统的教育思想的碰撞加剧了教育的改革。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主题,这充分体现了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互联网+”时代,教育则被普遍认为是未来互联网行业最受关注的领域,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及网络教育资源,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
随着我区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我区农村小学、教学点学生逐年减少,农村教师师资力量薄弱,一些学校缺少专业教师,而城区优秀教师又下不去或不愿去农村学校任教。我区农村学校急需优质教育资源,“互联网+”教学给农村学校带来了曙光,让农村孩子与城区孩子一起分享优质教育资源。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堪忧。教师专业素质存在较为显著的城乡差异,农村教师在学历、职称、专业职能等多个维度上相对弱势。在专业发展的能力、机会等方面,农村教师也处于劣势,这加剧了教师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成为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
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农村学校政、史、地、生、音、体、美师资紧缺,年轻优秀教师不愿去,去了不愿呆,乡村边远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偏低。长期以来,农村学校吸引不到优秀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与城区学校差距较大,这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区电教馆展开了调研和访谈,并制订了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1)区电教馆制订了“同步互动课堂”实施方案。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区同步课堂项目工作,建立和完善“同步课堂”项目的常态化管理机制,平川区开展“同步互动课堂”实施方案,确保城乡学校“一对一”同步互动教学支教课题开展。
(2)区电教馆组织“同步互动课堂”教学应用于培训。进行了3次骨干教师培训,培训120多人次。
(3)实验学校制订了结对学校同步课堂实施方案和计划。乡村边远薄弱学校与城区优质学校制订了同步互动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共同设计一节教学内容。
(4)电教馆定期召开同步互动教学研讨会。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六个学校学生学习情况和学生的知识储备,掌握课题研究第一手材料。
(5)深入实验学校与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课题组针对教师个体及学生群体,在研究的不同阶段进行访谈记录,以便于实验后分析、判断实验效果,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6)进行个案研究。课题组和区教研室以进入实验校听课、检查、组织活动等形式对城乡学校“一对一”同步互动教学支教模式的效果等进行观察,进而分析城乡学校“一对一”同步互动教学支教模式得失。
(7)进行行动研究,研究者均为实践者。在课堂、课外实践中进行不断反思,在城乡学校“一对一”同步互动教学支教模式实践中总结方法、总结成果。
(8)组织实验学校参加省市区教学课堂竞赛。通过竞赛,促进城乡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创建优质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研究成果与特色
1.成果主要内容
建构同步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城乡学校“一对一”同步互动教学支教模式与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专业能力提升的研究;城乡学校“一对一”同步互动教学支教模式实践结果与分析;城乡学校“一对一”同步互动教学支教模式与缩小城乡学校“数字发展鸿沟”的研究。
2.特色与创新
城乡学校“一对一”同步互动教学支教模式提升乡村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专业能力;城乡学校“一对一”同步互动教学支教模式缩小城乡学校“数字发展鸿沟”;城乡学校“一对一”同步互动教学支教模式实现城乡教学资源共享。
研究效果与实践反思
1.研究的主要进展、成果的社会影响
我们以行动研究为主,采用了“问题筛选—理论选优—运用和反思”的模式,按照课题研究计划,自开题以来,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2018年9月,课题负责人邀请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翟新文同志,教研员邓玉芬、王生平进行指导,对课题“城乡学校‘一对一同步互动教学支教模式”进行开题论证。
(2)2018年8月23日召集课题组成员例会,统一研究思路,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义务,确定了项目学校各年级城乡学校“一对一”同步互动教学内容。
(3)城区学校平川二中张学栋获得省级优课初中数学二等奖,周尚颖获得省级优课初中语文一等奖,张粉兰获得省级优课初中英语二等奖;电厂学校张永姝获得省级优课小学语文一等奖;乐雅学校王琳琳荣获省级优课小学数学一等奖,吴莉蓉获得省级优课小学英语二等奖,王红霞获得省级优课初中英语一等奖,韩敬成获得省级优课初中物理一等奖,张宝梅获得省级优课小学英语二等奖。农村教师张晶获得省级优课初中生物二等奖,文燕获得省级优课小学数学一等奖,王凤红获得省级优课小学数学二等奖;冯婷婷获得省级优课小学语文二等奖,王爱华荣获省级优课初中美术二等奖;赵生林荣获省级优課初中音乐二等奖,吴莉蓉获得省级优课小学英语二等奖,王红霞获得省级优课初中英语一等奖,张宝梅获得省级优课小学英语二等奖。
2019年6—10月,课题组组织教师积极参与白银市网络优质课竞赛活动。要求课题组成员必须以城乡学校“一对一”同步互动教学模式,精心准备,集体备课,然后经过磨课、研讨,最终定型进行同步教学录课。其中,平川二中巫淑英老师的Our Ambitions and Dreams荣获白银市网络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方瑜老师的Save the Tigers荣获二等奖,展莉萍老师的《血液和血型》荣获二等奖;平川区乐雅学校常慧的《三角形的面积》荣获一等奖,金健华的Yourself荣获二等奖;平川区电厂学校陈云梯的《学画松树》荣获一等奖,周玉聪的《生物的变异》荣获一等奖。
(4)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被教育专刊认可。主持人韩海英的论文《城乡学校“一对一”同步互动教學支教模式研究》发表于《考试周刊》2020年第61期。《城乡学校“一对一”同步互动教学模式探索》发表于《明日》2019年第4期,《城乡学校“一对一”同步互动教学模式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发表于《白银教育》2019年第1期。
自2017年11月以来,平川区实施同步城乡学校“一对一”同步互动教学支教模式提升了农村学校教师信息素养和专业能力水平,促进了乡村学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乡村学校借助网络同步互动课堂校际协作共享城市优质教育资源,改善了薄弱学校师资力量的现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优质资源共享;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信息化素养,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和成绩;改变了乡村学校音、体、美等专业教师短缺,课程开不全、开不齐的现状。
2.研究成果成效分析
(1)提升了农村学校教师信息素养和专业水平
在同步互动教学程中,乡村教师自觉应用教育信息技术,学习到城区优秀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能力。帮扶的教师都是城区优秀的教师,精选课程内容,侧重点不是让你展望未来、深谋远虑,而是让你立足眼前、改变自我。这就给了急需蜕变的乡村教师一个涅重生的机会。
(2)改善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缓解了乡村学校音、体、美等专业教师短缺的压力
农村学校音、体、美教师紧缺,部分学校课开不全、开不齐,这些课程往往是语文、数学兼任,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城乡学校“一对一”同步互动教学模式应用改善了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农村偏远贫困地区的学校的学生与城区学校同上一节课,与城区学生分享学习经验和学习快乐,一起享受艺术熏陶,共同获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信息化素养提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步互动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感官的刺激,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促使学生如闻其声、身临其境,丰富了他们的感知,引发其认知兴趣,从而主动地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同步互动教学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化抽象为直观、具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
(4)改善农村教学资源匮乏现状,缩小城乡学校“数字发展鸿沟”,实现区域内优质资源共享
2017年11月平川区实施同步城乡学校“一对一”同步互动教学支教模式以来,把最优秀的教师、最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到农村边远的教学点,为推动农村教学点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为农村教学点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有效解决了我区农村教学点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短缺等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机会均等,同时有助于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体现教育公平。
3.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设想
(1)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有待提升,存在观望现象
自课题研究以来,教育局全面倡导教师学习、利用互联网改变教学,为各学校配置电子白板,但是,仍有学校校长和教师持观望态度,仍然用传统的授课方法,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不高。
(2)教师教学技术有待提高
在城乡学校“一对一”同步互动教学支教实践中,教师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但是农村教师和部分老教师的观念落后,动手能力差,跟不上形势的需要。
(3)硬件建设还有待完善、加强
近几年,我区加大了教育投资力度,极力改善办学条件,为农村学校安装班班通设备,但仍满足不了师生的需求。特别是教师、学生的电脑缺少或陈旧,同时学习所用的平板电脑稀少,班班通设备老化,导致同步教学无法进行或者效果不佳。
(4)家长教育理念及家庭教育有待提高
好多家长的理念还停留在关注孩子的成绩上,对当前学校所进行的教学改革持观望态度,与学校的配合有待加强。同时家庭教育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好多孩子在家不能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所以,家庭网络的普及也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5)小学其他学科教学模式的研究还有待继续和努力
目前,我们在小学这一块的研究,只注重了美术、音乐、数学等学科的模式探索与研究,而其他学科的课堂模式还有待改善,我们在后续的研究实践中将继续进行有益的尝试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