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科創屬性」賦能傳統製造轉型

2021-05-30李濤

台商 2021年6期
关键词:風險技術市場

李濤

從「貼牌」到「品牌」,從「製造」到「創造」,從「跟跑」到部分領域實現「並跑」「領跑」,中國在科技創新發展一些方面與歐美國家的差距正逐漸縮小。

在「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大規模生產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背景之下,科創板在製造業企業中的熱度也逐漸高企。

東方財富c h o i c e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大陸共有70家企業登陸科創板,2020年有145家企業在科創板上市,2021年截至7月21日為98家,科創板2周年總共為313家。總共募集資金為3858億元(人民幣,下同)。

目前,製造業公司占申報科創板企業的比重較高。登陸科創板,對這些公司的品牌力、融資能力等有大幅提振作用,將助推公司加快發展,並對產業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將推動中國製造業加快升級。智能製造,既是製造業發展的方向,也是孕育豐富投資機會的「大風口」。

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之下,國家要解決「卡脖子」的技術問題,就特別強調企業走「專」「精」「特」「尖」路線,中國製造業正開啟一場全面的創新之旅行。

方向

科創板是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

2018年11月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宣布設立科創板,並在該板塊內進行注冊制試點。2019年6月13日,科創板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板。7月22日,科創板首批公司上市。無論從國家戰略層面還是企業需求層面來看,科創板的推出都是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

當前,中國製造業站在轉型升級的新路口。核心部件及工藝的突破、工業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成熟為製造智能化奠定了基礎;人力成本提升、低端產業向外遷移倒逼製造升級,製造業亟需從自動化1.0切換到自動化2.0階段,即加強機器人及裝備的智能化、網聯化、柔性化。這些都是由智能製造企業一點一滴的微創新、集成創新乃至原理性創新積累起來的。

業內人士認為,從科創板申報企業來看,中國製造在從生產型向服務型轉型,轉型速度顯著提升,從而促進創新力量的進步。平臺生態的搭建、技術開放和資源共享成為趨勢。而科創板的落地,也將促進科技板塊加速融入傳統製造業,帶動其快速升級。

產業時評人張書樂指出,科創板個股往往具有兩大屬性:一是故事性,即發展前景,這一點與納斯達克頗為類似;二是真功夫,即研發能力,這使得即使未盈利的個股,其發展前景也並非只是「概念」,而是有真正的地基支撐,這也是科創板在原始設定上做得一個「保險系數」。雙屬性加持之下,企業便獲得了一個較高的估值。

格菲科創板研究院創始人景奉平認為,科創板身負著責無旁貸的曆史使命,而且在強化信息披露之下,科創板會更加體現出自身獨特的包容性。

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劉逖表示,科創板匯聚了一大批有創新性、技術優勢、代表經濟發展方向的上市公司,給境內外投資者提供了分享中國技術創新和新經濟發展成果的機會,科創板正在為全球資產配置提供新機遇。

標準

科創板IPO的審核重點

超凡咨詢科創總監馬志勇談到,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是「為進一步落實創新創動發展戰略,增強資本市場對提高中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的服務水平,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由此,上市審核重點也會緊緊圍繞科創板的定位。

公開信息顯示:「發行人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應當符合科創板定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優先支持符合國家戰略,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科技創新能力突出,主要依據核心技術開展生產經營,具有穩定的商業模式,市場認可度高,社會形象良好,具有較強成長性的企業」。

「顯然,作為國家進一步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舉措,科創板定位與傳統板塊明顯不同,更加注重企業是否具有核心技術和科技創新的能力。其中,科創屬性是入門門檻。」馬志勇表示。

2019年初,上交所提出「6個是否」來評估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比如將「是否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是否擁有高效研發體系」「是否擁有市場認可的研發成果,包括但不限於與主營業務相關的發明專利」「是否有相對競爭優勢」列入保薦機構充分評估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重點關注事項。

2020年3月,在科創板審核實踐1年後,證監會發佈《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專門提出了科創屬性具體的評價指標體系,上交所隨後發佈《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給出了更明確的有關科創板定位的原則性要求,即推薦企業應屬於「6+1」行業,並滿足科創屬性「3+5」指標。

其中,科創屬性「3+5」指標主要指「3項常規指標」和「5項例外條款」,企業同時滿足「3項指標」或滿足「5項例外」中任意一項,即可以認為企業滿足科創屬性,相關問詢將主要圍繞企業所披露的科創屬性情況展開,進一步提高企業的透明度和審查效率。

關於「3項指標」,一是研發投入,即企業近3年累計研發投入要達到5%以上,或近3年研發投入在6000萬元以上;二是成果產出,即形成主營業務收入的發明專利有5項以上;三是經營影響,即近3年營收複合增長率達20%,或近一年營收達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科創板首次將發明專利數量列入對企業的指標要求中。除了「形成主營業務收入的發明專利有5項以上」外,同時提出「形成核心技術和主營業務收入的發明專利50項以上」可以作為在「5項例外」之一。

2021年4月16日,在一年多科創屬性的實踐基礎上,證監會發佈《關於修改<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的決定》。與此同時,上交所同步發佈新的《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2021年4月修訂)》(以下簡稱《暫行規定》)。

其中,科創屬性「3 + 5」指標調整為「4+5」,新增研發人員占比指標,體現科技人才在創新中的核心作用。增加的一項指標即是研發團隊,即研發人員占比要達到10%。

除了對科創屬性的指標進行調整以外,本次《暫行規定》修訂的主要內容還涉及:進一步強調「支持和鼓勵硬科技企業在科創板發行上市」、新增科創板「支持方向」、新增行業領域「負面清單」、進一步落實「實質大於形式」以及新增保薦機構對發行人的把關責任等。此外,從實質上嚴防企業研發投入「注水」,突擊購買專利,誇大科技技術標準、科創技術水準,行業分類不標準等情形。

2021年7月3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更是強化了科創板「創新」屬性。會議提出要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鏈供應鏈韌性,開展補鏈強鏈專項行動,加快解決「卡脖子」難題,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其目的是為實現中國雙循環戰略,保持經濟增速,促進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上擁有話語權。

趨勢

科創板IPO審核會否趨嚴?

東方財富網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晚,創業板「中止審核」的公司赫然增加了131家,同時上交所科創板也多了57家公司IPO中止。從交易所披露的原因來看,這些公司上市申請文件記載的財務資料已過期,需要補充提交。

雖然在新股發行常態化下,IPO節奏加快,但交易所對公司質量的把關並沒有放松,甚至有審核趨嚴的勢頭,IPO通過率甚至略有降低,「終止/中止審查」成為IPO市場的常態,主動撤回申請材料也屢見不鮮。正如業內人士所言,「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和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一定是齊頭並進的」。數據統計,2021年9月份,IPO過會率僅有87.1%,位居年內月度過會率倒數第三低,這一數值小於年內平均值88.8%,更小於2020年的95.71%。

有市場人士指出,市場認為IPO收緊,可能源自三方面原因:「一是落實新證券法的要求,對中介機構的責任壓得更實了;二是加強股東信息披露監管,明確了穿透核查等相關要求;三是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完善了科創屬性評價體系,強化了對『硬科技』要求的綜合研判。」

2021年6月10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明確表態:「IPO發行既沒有收緊,也沒有放松。」

上交所黨委委員、副總經理董國群在首期「科創沙龍」上直言,「如果不是高質量的(企業),要緩一緩,把功課做足、做好。」 董國群表示,科創板已上市公司生物醫藥、集成電路、高端裝備等領域形成產業集聚效應。但監管部門一手是喜氣洋洋敲鑼打鼓上市,一手是拿著刀劍指向高風險的上市公司組織。如果公司沒有準備好,沒有達到高質量的要求,建議公司先花時間把功課做紮實。

超凡知識產權副總裁李超凡表示,「相比主板、創業板,科創板多家企業IPO終止或推遲的原因大都集中在知識產權問題上。知識產權風險,已經成為科創板IPO中不容忽視的風險。」舉例來說,木瓜科技是科創板首家終止的企業。被上交所重點關注,其終止的主要原因就是「無國內專利,核心技術先進性」問題。

2021年4月,證監會在進一步強化科創板姓「科」定位的同時,證監會發行監管部副主任李維友稱,建立清晰可操作的負面清單,限定科創板支持的行業領域,對於金融科技模式創新等類型企業,根據企業科創屬性情況從嚴把關,限制在科創板上市。

證監會發言人表示,申報和在審企業中也出現了少數企業缺乏核心技術、科技創新能力不足、市場認可度不高等問題。因此科創屬性的修訂,重要的原因是為解決現實中存在的問題。

在2021年4家終止注冊的科創板企業中,3家被問詢到科創屬性。如2021年終止注冊的杭州安傑思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度營業收入為17195.37萬元,未達到3億元;2018年至2020年三年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為18.68%,未達到20%。證監會要求安傑思醫學補充論證說明,其是否符合《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的相關要求,是否具備科創屬性、符合科創板行業定位。

再如終止注冊的藍箭電子,證監會要求公司結合科創板分立器件可比公司,進一步對比說明發行人研發支出投入、專利數量、封測技術特點優勢、傳統封裝與先進封裝收入占比等情況,進一步說明公司以分立器件和傳統封裝技術收入為主,是否具有相關科創屬性。

對於慧翰微電子,證監會直接要求公司對照《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說明發行人是否符合《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的具體規定,並說明主要依據事實。

應對

傳統製造企業,如何進行轉型?

那麼,企業應該如何應對科創板新的審查趨勢呢?在超凡知識產權副總裁李超凡看來,企業要打造科創競爭力,要麼打破束縛,要麼擁有圍牆。

「在企業的科創競爭力方面,審核機構除了關注企業技術先進性,同時也會關注核心技術的競爭壁壘情況。如果競爭對手擁有技術和專利壁壘,則會在一定時間和範圍內,限制企業的市場發展,甚至潛在侵權風險;反之,如果企業打破競爭對手的束縛,而且自身的技術壁壘強,擁有完善的專利保護,則是企業技術先進性和市場競爭力的綜合體現。」李超凡表示。

對於傳統製造業在轉型過程中,如何建構科創競爭力,北京銀杉科創投資管理中心合夥人張偉明表示,「一方面是要聚焦於技術攻堅,把技術優化與設備升級改造結合起來,同時,要加強核心技術、原創技術、集成式創新的研究投入,爭取形成一定的技術壁壘。在這一過程中,尤其要注重數字化、智能化、物聯網化的應用,從研發(工業仿真、正向設計)到生產(精益製造、無人化),到運輸(智慧物流等),到營銷(精準營銷與品牌價值提升),進行全方位的升級。」

當然,要讓企業打造的競爭壁壘足夠有效,足以支撐企業的持續經營,還要對潛在的風險就不得不防。

李超凡提到,「持續經營的風險方面,一個突出的風險就是知識產權問題帶來的是權屬風險和侵權風險,尤其涉及到核心技術人員流動帶來的職務發明權屬風險,以及與主營相關產品的侵權風險。」

通常來說,科創企業研發人員流動情況很常見,但這也正構成了職務發明等權屬糾紛的高發背景。這時,審核機構往往要求企業披露「相關人員的從業經歷和職務發明情況」「是否存在競業禁止協議、保密協議等」「當前任職的發明是否為曾任職單位時的職務發明」「是否存在糾紛或潛在糾紛」等。

相關人士表示,科創屬性評價指標體系的修改,對科創板市場未來發展產生了較大影響,短期陣痛是必然。科創板企業想要在多維完善、高強度監管的大環境下實現監管合規和穩定發展,除了要滿足多維完善和優化科創屬性的評價標準,還要肯在關鍵核心技術上下功夫、加大科研投入、勇於突破技術短板。

猜你喜欢

風險技術市場
无土栽培为什么受欢迎?
技术比赛
樓繼偉 全社會缺乏風險意識是個大問題
市场观察(1)
市场观察(2)
市场观察(1)
市场观察(2)
「一帶一路」沿線投資 匯率風險如何防範?
「一帶一路」沿線投資 匯率風險如何防範?
周其仁 共享經濟的難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