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的反思和啟發
2021-05-30黃宗瀚
黃宗瀚
2003年我在台灣爆發非典前夕回到台灣,離開上海時目睹著大家爭先恐後搶購消毒水及各種抗病毒中藥……當時我正在上海的瑞金醫院學習基因與核酸技術,我開始意識到21世紀除了人類基因定序打開序幕外,我們還要面對新型病毒傳染病的威脅。2009年H1N1流感,2014年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2015年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到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幾乎每隔幾年就會有新的病毒出現,而今日的新冠疫情已成為全球化的主要防疫目標。
病毒一直都在,全球的共同課題
病毒是一種微小且結構簡單的非細胞生命形態病原體,它只含一種核酸和蛋白質外殼,沒有複雜的系統,沒有智慧情感,離開宿主它就將無法生存,而目前看來它唯一存在的目的就是繁殖,通過寄生並以複製方式產生幾乎一樣的新一代病毒,並且還會順應情勢,複雜地變異生存。
病毒遠比人類歷史悠久,打開人類史,病毒就與我們如影隨形,並不斷地創造天災與恐懼。距今1800年前,時值東漢末年,長沙太守張仲景面對疫情,身為大家長父母官進行了防疫的作戰,在他的總結紀錄書「傷寒雜病論」上說到,其親人死於這場疫情的十之七八;直至今日我們面對新冠疫情,該當慶幸生活的年代,但還是必須抱持著戒慎恐懼的態度。
遺憾的是,迄今為止,疫苗是我們目前西醫主流對抗病毒最有效的武器,但研發時間冗長及面對變異仍多束手無策。在這次的疫情中,沒有一個國家或地區能置身事外,並且趨勢此起彼弱……
最有抗疫經驗和歷史的醫學不是西醫,而是中醫
全球最有抗疫經驗和歷史的醫學不是西醫,而是中醫。至今大陸之所以能在SARS到新冠疫情都能有驚無險的控制,是公衛防疫執行力與中西結合防疫的結果。當今天西醫在搶救重症患者及推廣接種的同時,中醫站到第一線去降低重症發生率,並讓感染者痊癒,為消弭死亡做出巨大貢獻……這些事實與消息在西醫主流的觀點下被刻意忽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說目前針對新冠肺炎無特效藥,他其實說的對,但也同時說錯,原因在於西醫看的是病,是一病一方;中醫看的是人,人的基因體質與病的性質關係與結果,所以一人一方,且需要即時更方。你硬要拿西醫的指導原則看中醫,那當然無特效藥,但在一線上哪怕是簡單地依據個人證型施方,其效果都是顯著的。
目前兩岸中醫多數運用西醫研究模式創造專方及中成藥方式,這也不失為一種方法,但卻是偏離了原中醫的辯證指導原則。如果以中醫的指導原則一人一方應該會更有成效,但人力系統的門檻可能是個問題。面對病毒的多樣與變異,個人呼籲應該徹底改變觀念與思維模式,開啟更全面的視野與方法。
中西醫結合共同面對病毒的挑戰
細菌是西醫的強項,病毒是中醫的強項,在整合醫療的年代,尤其是面對全球性的疫情,要放下成見,吸取經驗與教訓,防疫的標準流程要執行徹底,疫調及快篩讓科技來到位;中西醫的長項要密切配合施展,不分彼此,共同面對日益頻繁的病毒挑戰。對於個人而言,除了遵守防護規則措施外,還要正確認識自己的體質,吃對做對以提高自身能量正氣,這正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課題。
誰說疫情不是我們改變的動力?值得一提的是,世界衛生組織對多數疫情的防範提醒都離不開幾個重點:1.減少接觸及勿食用野生動物;2.做好個人及集體免疫工作;3.加強宣傳教育、推廣疫苗接種、加強疫情監測。
善用中醫藥早期幹預、提高機體免疫力
臺灣本土新冠疫情也曾經歷了嚴峻的時刻,幾個重要醫院經運用中西合併療法,確認台灣的「清冠一號」對各年齡層展現卓著療效,幫助多數人順利出院,最小患者只有一歲。
台灣中醫藥研究所對「台灣清冠一號」進行說明,採用辨證論治,讓醫師適時依據個體體質與病程階段調整處方,並依病程階段製定專病專藥,對於無症狀者及集體預防實屬不易之突破;同時還提供給民眾「中醫藥所防疫茶」配方,讓預防先行。近日大陸衛生單位也明確表明鼓勵推廣中醫藥防疫茶,並且對新冠輕症患者第一時間服用中藥的療效給予肯定。「清肺排毒湯」是當前公認的治療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療效肯定的中藥方劑,也是大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向全國推廣的有效方劑。本方劑來源於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共計21味中藥,可看成麻杏石甘湯、五苓散、小柴胡湯、射乾麻黃湯4個經方組成。最近病毒變異加速,疫情再次升高,大陸安徽省中醫藥學會制訂的《安徽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早期幹預建議方案(2021版)》,要求各級中醫藥管理部門和中醫醫療機構要參照《安徽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早期幹預建議方案(2021版)》,區分不同人群,指導開展中醫藥早期幹預,提高公眾機體免疫力和中醫藥防控水平。在此摘入給予大家參考,願大家平安抗疫。
中醫藥防疫方/茶
1.台灣「中醫藥所防疫茶」(註:肝炎及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不宜使用,如全身性紅斑狼瘡(SLE),具體請諮詢中醫師)
目標:針對居住在社區感染發生地區、生活環境中需要接觸不特定群眾而有感染危險者,可以服用防疫茶飲。
處方:黃芪三錢、桂枝二錢、桑葉三錢、薄荷三錢、魚腥草三錢、生薑三錢、紅棗五枚(揑破)、甘草二錢。
功效:益氣護衛、固表防疫
製備:藥材置鍋中加入2000~3000 mL的水,用大火煮沸,改小火熬煮約15分鐘即可熄火,濾出藥汁,當茶飲用。
2.台灣清冠一號(NRICM101)處方
荊芥、防風、薄荷、桑葉、黃芩、板藍根、魚腥草、瓜蔞、厚樸、甘草。(係以明代張時徹所輯《攝生眾妙方》(明嘉靖29年/西元1550年刊刻)中之「荊防敗毒散」為處方基礎。
3.清肺排毒湯
麻黃9g、炙甘草6g、杏仁9g、生石膏15~ 30g (先煎)、桂枝9g、澤瀉9g 、豬苓9g、白朮9g、茯苓15g、柴胡16g、黃芩6g、薑半夏9g、生薑9g、紫菀9g、冬花9g、射幹9g、細辛6g、山藥12g、枳實6g 、陳皮6g、藿香9g。以上21味中藥飲片,水煎服,每天1劑,早晚兩次,飯後40分鐘溫服。如有條件,服藥後可加服米湯半碗至一碗。3劑藥一個療程。石膏用量隨發熱情況加減。
4.《安徽省新冠肺炎中醫藥早期幹預建議方案(2021版)》
一、成人預防方藥
(1)普通人群
生黃芪20g、麥冬10g、蒼朮10g、防風5g、藿香10g、蘆根15g、桔梗6g、連翹6g、生甘草3g。每日1劑,早晚溫服,亦可作為日常茶飲,連續口服7~14天。
煎煮方法:黃芪、麥冬、桔梗、連翹、生甘草先煎15分鐘後加入其他藥物煮沸5分鐘。中藥配方顆粒沖泡也可。
適用人群:普通人群的預防。
(2)體弱人群
生黃芪30g、麥冬10g、蒼朮10g、防風5g、藿香10g、蘆根15g、桔梗6g、連翹6g、生甘草3g、北沙參15g、陳皮6g。每日1劑,早晚溫服,亦可作為日常茶飲,連續口服7~14天。
煎煮方法:黃芪、麥冬、桔梗、連翹、生甘草先煎15分鐘後加入其他藥物煮沸5分鐘。中藥配方顆粒沖泡也可。
適用人群:高齡老人、有慢性基礎疾病等體弱易感人群。
二、重點人群
生黃芪20g、麥冬10g、蒼朮15g、藿香10g、蘆根15g、桔梗6g、連翹10g、生甘草3g、北沙參15g、生苡仁30g、石菖蒲10g。每日1劑,早晚溫服,亦可作為日常茶飲,連續口服7~14天。
煎煮方法:黃芪、麥冬、桔梗、連翹、生甘草、生苡仁先煎15分鐘後加入其他藥物煮沸5分鐘。中藥配方顆粒沖泡也可。
適用人群:密接、次密接、一線防疫等重點人群。
三、無症狀感染者
生黃芪20g、麥冬10g、蒼朮10g、藿香10g、蘆根15g、桔梗6g、連翹10g、生甘草3g、生苡仁30g、石菖蒲10g、鬱金10g、生大黃3g、清半夏10g、陳皮1 0 g。每日1劑,早晚溫服,亦可作為日常茶飲,連續口服7~14天。
煎煮方法:黃芪、麥冬、桔梗、連翹、生甘草、生苡仁、鬱金、清半夏、先煎15分鐘後加入其他藥物煮沸5分鐘。中藥配方顆粒沖泡也可。
適用人群:病毒檢測陽性的無癥狀感染人群。
四、兒童預防方
藿香3 g、連翹3 g、蘆根10g、桔梗5g、生甘草3g、冰糖適量。每日1劑,早晚溫服,亦可作為日常茶飲,連續口服7~14天。
煎煮方法:連翹、桔梗先煎15分鐘後加入其他藥物煮沸5分鐘。中藥配方顆粒沖泡也可。
適用人群:5歲及以上兒童。
五、預防香囊
藿香3g、白芷2g、石菖蒲2g、艾葉1g、薄荷1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