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穿越富水泥质粉砂岩地层变形沉降控制技术
2021-05-30冯敏捷宋德文
冯敏捷,宋德文
1.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31 2.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300
对复杂的泥质粉砂岩地层,采用无仓压模式掘进施工,会出现渣土含水高、地面沉降大、同步注浆质量差的问题,管片在脱离盾构机后上浮超限,管片背后注浆开孔更是出现带压水喷涌。
为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对广州地铁8号线北延段某区间掘进参数的分析和研究,决定采用气压辅助模式掘进施工,同时采取同步注浆质量控制、超前二次注浆及跟踪注浆技术、专项组织管理等措施,减少盾体周边地层内地下水损失和后方来水,防止喷涌,有利于控制变形沉降、管片上浮,也保证了成型隧道质量。
1 工程概况
广州地铁8号线北延段某区间下穿大量中低层老旧建筑密集区、学校、商场、主干道及重要管线,区间左右线隧道呈“S”形,最小曲线半径为400m。纵坡呈“V”坡,最大坡度为28‰。隧道覆土深度区间为18.6~24.6m,线间距为11.5~17.2m,主要穿越的地层为泥质粉砂岩。
盾构机采用中铁装备生产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四辐条面板式复合刀盘直径为φ6280mm,开口率为35%。
隧道范围自上至下为杂填土、淤泥层、粉质黏土层、泥质粉砂岩层,洞身范围为强、中、微风化泥质粉砂岩。隧道上方存在较厚的淤泥层,含水量在75%左右,呈流塑状,饱和淤泥层失水沉降敏感。强风化带组织结构部分破坏,为极软岩,遇水软化失水沉降敏感。中风化带风化裂隙较发育,泥质胶结,为软岩,较破碎。微风化带风化裂隙较发育,岩芯呈短柱状或长柱状,表面光滑,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具承压性,水头埋深为1.2~3.4m,根据掘进情况及成型管片渗漏情况判断该段地层地下水含量丰富。
2 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2.1 沉降变形
该区间在掘进施工初期以常规的全断面岩层掘进模式进行施工,采取无仓压模式掘进,前期施工正常;穿越广州市交通技工学校、市教育印刷厂等建筑物后,出现区域性整体沉降。
由地面建筑物监测数据可知,沉降突变有两个时间段:2018年12月21日—2019年1月1日,右线盾构机从建筑物25m外到穿越建筑物的过程;2019年1月16日—2019年1月20日,左线盾构机位于学校内时采取常压换刀方案的过程。其余时间均是缓慢均匀沉降,累计沉降较大的监测点A72、A721位于192环附近,此处隧道穿越岩层为中风化、微风化泥质粉砂岩;A56~A58位于隧道东侧,距右线最近距离为23.3m;A51位于隧道东侧,距右线最近距离为38.3m。
以广州市交通学校为中心,出现省华大物流公司、市教育印刷厂、小梅里社区等区域性变形沉降及房屋开裂。
2.2 管片上浮
经现场统计,陈家祠站—彩虹桥站区间右线隧道统计279环,其中59环管片破损,破损率为21%,18环管片错台大于20mm;左线隧道统计193环,其中33环管片破损,破损率为17%,10环管片错台大于20mm。
根据右线150~210环上浮量数据,管片脱出盾尾普遍存在上浮现象,管片脱出盾尾后的最大上浮量达到110mm。
3 原因分析
3.1 水文地质
(1)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双线区间均位于全断面岩层中掘进,顶部岩层较厚(大于4.2m)、自稳性较好,未出现多出渣土,因此沉降非地层扰动或者塌方造成,建筑物不会存在坍塌危险。
(2)沉降区域位于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凹槽和隧道最低点附近,强风化泥质粉砂岩透水性较强(1m/d),凹槽形成一个较强透水能力的汇水带,掘进过程中上方潜水通过凹槽汇聚于开挖面及管片背后。
(3)沉降区域存在较厚淤泥层(4.6~9.85m),该地层含水量高(达到76.5%)、孔隙比值大(达到2.033)、压缩系数大(高压缩性),呈流塑状,饱和淤泥层失水沉降敏感。根据现场观察及统计,该区间右线在掘进172~279环时土仓大量来水,每环来水2~4m3,加上成型管片渗漏水较多,地层失水严重。
3.2 掘进参数控制
该区间沉降较大的区段在150~195环,施工参数如下:总推力为850~1260t,推进速度为1~5.8cm/min,刀盘转速为1.5~1.7r/min,土仓压力为0.06~0.13MPa,刀盘扭矩为2100~2652kN·m,同步注浆量为6~7m3,出土量为56~60m3。施工期间掘进参数易出现波动,土仓压力普遍较低且呈下降趋势,推力及扭矩较大呈上升趋势,推进速度变化较大呈下降趋势。
掘进过程中土仓压力较低,开挖面水土压力失衡,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淤泥层失水收缩,导致整体沉降(交通技工学校、印刷厂、华大物流等)。
3.3 管片背后填充
经计算,管片脱离盾尾后在水中的浮力F浮1=42.39t,管片自重G自=20.90t,在密度为1.6g/cm3的同步注浆浆液里浮力F浮2=67.82t。未接长轨道时,不计后配套拖车重力,即便同步注浆浆液未注饱满,在上半部还是水的情况下,浮力也远大于管片自身重力。
泥质粉砂岩地层由于自稳能力强、完整性好,能很好地控制自身沉降,使管片有足够的上浮空间。同步注浆砂浆的固结时长为6~8h,使得管片有充足的工后上浮变形时间。再者,下坡段浆液在自重下跟随盾构机掘进流动,顶部存在一定的空洞情况,管片上浮约束减少。
掘进过程中多次出现后方来水较大的情况,且在管片开孔注浆时常出现注浆孔涌出带压清水的情况,可见管片背后同步注浆、二次注浆填充及止水环施作的效果不佳。此段接近区间最低点,管片背后填充不密实形成汇水通道,后方来水汇聚、冲刷,也会影响注浆效果。
4 关键控制技术及措施
4.1 专项施工组织措施
针对该区间复杂的地质情况及周边环境、高风险下穿建(构)筑物施工,编制专项施工组织措施并严格管理,确保风险源分析全面、关键措施落实到位、问题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是后续施工安全和变形控制的关键。采取以下施工组织措施可确保后续的施工安全、变形稳定:
(1)建立全工作面覆盖的有线电话、对讲机通信系统,并建立工作信息通报微信群,盾构监控系统接入公司远程监控中心平台,确保公司后台实时掌握分析盾构施工参数,快速响应。
(2)安排技术员严格控制同步浆液拌制,防止拌制过程中随意调整配合比,确保浆液拌制质量。在拌和站、井口、盾构机工作面安装监控,监控室安排专人24h值班盯控同步注浆浆液运输过程,防止擅自加水,工作面由土木技术员对浆液进行验收。
(3)由盾构跟机土木技术人员加强对注浆填充工作的管控,做好详细施工记录。
(4)加强监测管理,增派变形监测人员,在地面监测完成后将监测快报发送至微信群内,并对监测情况做点评,及时调整盾构掘进参数。
(5)加强值班土木技术人员管理,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其责任心,同时明确其工作任务及职责,并在现场做好安全、技术、生产交接班工作,及时总结。
4.2 气压辅助掘进模式及参数控制
(1)综合集中出现的沉降变形过大、管片上浮超限的问题,以及掘进参数总结分析,对掘进模式进行改进,采用气压辅助土压平衡模式推进。控制仓内渣土面在掌子面顶部以下1~1.5m,上部压入自然空气,土仓压力值比计算理论值高出0.02MPa,使掌子面水土压力达到平衡状态,保证盾体周边地层内地下水损失和盾体后方来水,减少地下水进入土仓,防止喷涌,也有利于控制地面沉降、管片上浮。
(2)盾构推进参数按照设定参数执行,掘进过程中根据地面监测情况微调。施工参数控制范围如下:总推力为1100~1200t,刀盘转速为1.5~1.7r/min,土仓压力为理论值+0.02MPa,刀盘扭矩为2100~2300kN·m,推进速度为3~4cm/min,同步注浆量为6~7m3,出土量为60~62m3,超前二次注浆及跟踪注浆压力为0.3~0.4MPa。
(3)若泥质粉砂岩胶结物含量超过45%,渣土改良不当易结泥饼。施工中加强每环渣样筛洗分析,改良剂原液浓度为3%,发泡率调整为约11倍,选择刀盘上3~4个喷口注入改良剂,单管流量以0.13m3/min左右为佳。
4.3 同步注浆质量控制
针对管片背后空洞及管片上浮等问题,结合泥质粉砂岩地层特性及含水量,在同步注浆砂浆不堵塞注浆系统的条件下,合理缩短固结时长,加强对管片的约束,根据现场试验得出同步注浆砂浆固结合理时长为3~4h,并增加水泥、细砂的含量,将浆液密度调整为1.7g/cm3以上。注浆压力控制在0.4MPa以下,每环(管片长1500mm)注浆量控制在6~7m3。注浆完成后,每隔2~3环打开管片顶部注浆孔,检查管片背后填充情况,观察固结时间。
4.4 超前二次注浆及多次跟踪注浆
因为掘进过程中同步砂浆还具有较强的流动性,顶部可能存在气囊空隙,所以在及时同步注浆的基础上,对脱出盾尾的管片采取压注双液浆方式,填充顶部可能存在的气囊空隙,控制管片上浮及变形沉降。超前二次注浆如图1所示。
图1 超前二次注浆示意图
(1)在连接桥走道上安装1套小型双液浆注浆设备,堆放适量水泥、水玻璃原液等材料,推进中对脱离盾尾后3~5环管片顶部开孔压注双液浆。注浆量控制在每孔0.3~0.5m3,压力不超过0.4MPa。注浆后0.5h检查注浆效果,确保开孔无渗漏。
(2)利用连接桥注浆机每隔5环对管片腰部及以上部位注浆,施作止水环。隔断管片背后间隙的纵向涌水通道,保证土仓气密性,抑制工后沉降及管片上浮。
(3)注浆前需在注浆孔后方管片顶部预留泄压孔,设置单向逆止阀;注浆时打开球阀直至浆液流出关闭;注浆完成后10~15min检查效果,若有渗水、漏气等,应再次注浆。
(4)在盾构机尾部6#台车上再增加1套双液注浆设备,根据监测情况注浆填充管片背后空隙,抑制工后沉降。
5 效果检验
采取同步注浆质量控制、超前二次注浆及跟踪注浆技术、专项组织管理等措施后,该区间剩余建筑物及地面沉降变形稳定,监测沉降变形数据均在10mm以下,顺利穿越Φ1200mm砼自来水管(1981年建造,为高压主管线)、高压燃气管线。
同标段另一区间采用类似的掘进方案,顺利穿越了流花湖、DN1200mm老旧高压自来水管线、地下人防工程、广茂铁路、老旧房屋群等,变形沉降均控制在10mm以下。
6 实施建议
(1)气压辅助模式适合气密性较好的地层,松散的砂层、卵石层或埋深较浅的隧道不适合该工法。掘进过程应严格进行每环渣样筛洗分析,实时掌握地质和改良掘进情况。施工前应检查隧道范围内地质勘察钻孔情况,并采取封堵措施。
(2)气压辅助初始压力大小可根据埋深及水土压力计算得到,但实施前需试压。气压控制以逼退地下水及掌子面前方地表隆起量在5mm以下为宜。另外,掘进过程中需加强气压的变化监控,若出现气压骤变则需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3)超前二次注浆应开展配比试验及试验注浆,控制好双液浆的固结时间,固结时间过长则易串浆包裹盾体,或易被地下水稀释。
(4)加强盾尾刷检查及维护,掘进过程中盾尾油脂需及时、足量压注,降低土仓空气击穿盾尾密封的风险,避免土仓压力骤降。
7 结论
通过分析和研究掘进参数,调整掘进模式,控制同步注浆质量,采取超前二次注浆及跟踪注浆、专项掘进组织等关键措施,区间双线盾构顺利完成了后续风险点的下穿,也未加剧已施工段的变形沉降,得到了广州地铁集团及相关产权单位的认可,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总结经验如下:
(1)在地下水含量丰富的泥质粉砂岩盾构掘进,土仓压力稳定在比理论计算值高出0.02MPa左右可有效阻断地下水涌入土仓及管片背后空隙,改善渣土改良效果,同时降低淤泥层失水收缩沉降风险。
(2)气压辅助掘进在减少地下水进入的同时,保证了脱出盾尾部分土体的干燥性,使管片与地层间空隙由气体填充而非地下水填充,同步注浆不会因地下水稀释而降低浆液性能,保证了同步注浆质量。
(3)隧道内超前二次注浆及跟踪注浆是控制变形沉降、管片上浮的关键有效措施。超前二次注浆及跟踪注浆采用总量、压力双指标控制,以管片背后填充密实、土仓内地下水涌入阻断、管片上浮可控为标准。
(4)在相同工况下,采用气压辅助掘进,土仓内渣土量少,可减小刀盘扭矩,增大有效推力,降低总推力,有效减轻盾构掘进的负荷,加快掘进速度。
(5)气压辅助掘进有效地降低了土仓内渣土高度,减轻了开挖面同土仓内渣土对刀具及刀盘的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