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国内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研究的热点与趋势

2021-05-29陈希吴航

早期教育·教研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研究趋势研究热点课程游戏化

陈希 吴航

【摘要】课程游戏化可以使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学习特点以及兴趣需要,进而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理念的阐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价值的研究以及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研究三个方面。其研究主题除了数量上保持上升趋势,其内容也向细化与深化方向发展。在未来有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研究中,需要加强实证研究方法,开阔研究视角,进一步深化研究内容,扩充研究主体。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研究热点;研究趋势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21)01-0040-05

【作者简介】陈希(1998-),女,湖北孝感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吴航(1974-),浙江嵊州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

一、问题提出

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以来,理论与实践工作者都逐渐重视游戏的特有价值,强调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在实践中仍存在小学化倾向。将游戏精神贯穿于幼儿园课程,能使幼儿园课程更加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最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随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不断推进,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基于此,本文对国内2010~2020年间课程游戏化的研究成果进行CiteSpace可视化分析,以便做更深入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工具与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CiteSpace V可视化软件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可视化分析法,运用CiteSpace V可视化图谱探析课程游戏化的研究趋势,把握和解读研究中出现的热点。由于单纯的量化研究并不能完全反映出研究的具体内容,因此笔者在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对文献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以期从质和量两方面尽可能完整地反映当前的研究成果。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以中國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数据源,以“课程游戏化”为主题词,检索范围为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17日,共检索出文献543篇。经人工筛选,剔除报纸、会议、无关文献和外文文献,最终获得学术期刊和硕博论文共459条,并将其以Refworks的格式从CNKI数据库导入CiteSpace V相关文件夹,对文献信息进行相关处理,以探究近十年国内课程游戏化研究的热点与趋势。

三、课程游戏化研究的热点分析

对关键词共现进行分析,有助于发现相关研究内容之间的知识关系、核心知识节点、知识结构、研究主题和研究热点[1]。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关键词知识图谱,将CiteSpace时间跨度设置为2010~2020,时间分区节点设置为1年;以关键词为节点类型;将选择标准中的阈值设置为50;采用寻径算法和修剪合并网对图谱进行修剪;采用LLR对数似然率算法分析和keyboard聚类命名方式,生成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1)。其中关键词节点86个,关键词连线92条,聚类10个。Q值为0.7(>0.3),S值为0.7(>0.5),说明网络社团结构显著,聚类结果合理。通过对聚类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发现我国近十年有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研究主要围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理念阐释(2#、3#)、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价值研究(5#、7#、8#、9#)、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研究(O#、1#、4#、6#)三方面进行。

将CiteSpace生成数据矩阵的前20名导出(如表1),其中频次代表关键词在所选文献中出现的次数,可以反映研究者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不同内容的关注程度。除去统摄性较高、意义相近的关键词,高频关键词包括幼儿教育、游戏精神、策略、区域活动、游戏化教学。可见,大部分高频关键词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策略有关,这说明学者们主要关注如何在幼儿园实践中实施课程游戏化。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理念阐释

在2010~2020年间,学者们进一步阐释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理念。虞永平认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不是一种新的课程模式,而是一种涉及如何看待儿童、教育、课程、教师、教和学以及环境和资源等问题的理念和实践[2][3]。黄小莲对课程游戏化和游戏课程化的理念进行了辨析,认为课程游戏化是以教师预设为主,以游戏为服务课程的手段,实现游戏和课程的整合,幼儿在课程游戏化中通过“学中玩”的方式获得全面发展[4]。尽管学者们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理念阐释表述有所不同,但都强调课程游戏化不是建立一套新的课程体系,而是在原有课程体系之上进行扩展,彰显游戏精神,使得幼儿园课程更加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价值研究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时代价值在于其符合如今课程改革的要求,将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可以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主体性发展功能[5]。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对幼儿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通过游戏精神的渗透,使得幼儿在富有趣味性的课程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并在游戏的过程中开拓自己的思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6][7]。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对教师也具有发展价值,一方面课程游戏化要求幼儿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幼儿心理学知识、整合教育资源的能力以及较强的课堂教学能力,以便更好地将游戏精神融入幼儿园课程;另一方面幼儿园教师通过实践课程游戏化,可以更新自身的课程观念,提高课程设计能力,增强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普及课程审议,更为灵活地选择课程策略,教师专业能力得到了提升[8][9]。

(三)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研究

1. 课程游戏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幼儿园课程资源是幼儿园教育由构想变成现实的条件保障,是蕴含各种教育目标的园内外的有形和无形的各种因素,是设计和组织课程的基础。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资源开发与利用中,一方面积极开发利用乡土资源,以乡土文化为主题开展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乡土风情,激发幼儿的游戏创造意识[10]。另一方面还应树立课程资源建设意识,幼儿园需收集各类资源建立科学有序的课程资料库。最后幼儿园教师也应养成搜集整理资源的良好习惯,将课程资源进行分类、积累、优化,为幼儿园课程实践提供服务与支持[11]。

2. 推进课程游戏化的策略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能力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有效推进的前提。可通过集中培训、专题报告、主题沙龙、答疑和辩论会、现场跟踪与临床诊断等方式帮助幼儿园教师解决在课程游戏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帮助幼儿园教师树立正确的理念并提升相应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教师应正确认识游戏对于幼儿的价值、游戏与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的关系以及教师自身在游戏活动中扮演的角色[12][13]。

游戏环境的创设是实践课程游戏化的重要条件,游戏环境的创设应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连秀明为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提升幼儿游戏的质量,提出在园内大环境中创设室内游戏场和室外游戏场;物质环境的创设应与幼儿的发展目标联系起来,开发公共环境的教育功能;精神环境的创设上应为幼儿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通过游戏培养幼儿互助、友爱、和谐的伙伴关系[14]。

游戏与课程的结合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关键所在。总的来说可通过明晰课程游戏化理念、建设渗透游戏精神的课程体系、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等途径实现游戏和课程的整合。具体来说,学者们就如何将游戏精神融入一日生活的生活活动、教育活动、游戏活动和区角活动等环节中展开了大量研究。首先是实现生活活动游戏化,目前有关生活活动游戏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户外活动的游戏化。倪建英认为实现户外活动的游戏化需要打造開放的户外空间,投放多元的活动材料,建立混龄机制,加强教师反思,使得户外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幼儿身体,还可以使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中获得发展[15]。梅崇铁认为实现户外活动游戏化应加强教师培训,帮助教师把握正确的课程观、教育观与游戏观,科学地设计体育活动,拓展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使得体育活动既具有计划性、系统性和层次性,又具有主题情景性、适切性和创新性,以提高体育活动游戏化的效率[16]。其次是实现教育活动游戏化。韩雪从教师和幼儿园两方面对教学游戏化进行了研究,提出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科,将游戏因素与教育因素相融合,创设不同的游戏和游戏化的教学情境,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自身游戏化的教学技能的提升,而幼儿园则应大力支持教学游戏化的实施、创设富含游戏性因素的幼儿园环境、开展教学游戏化的教研活动[17]。最后,实现区域活动和课程游戏化的结合,一方面应保证幼儿游戏的时间和空间,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对区域活动进行多样性、互补性、互动性和发展性的规划,运用区域活动补充完善课堂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进行适时地观察与指导,在区域活动中引发幼儿的深度学习[18][19]。

3.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整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走进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来创造丰富有趣的情境,实施课程游戏化。孙云智认为可运用信息技术整合主题活动、活动方案、生成活动,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活动场景,利用电脑、摄像机等信息技术设备对幼儿的信息进行纵向记录,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幼儿获得相关经验[20]。杨勇等学者认为AR技术与课程游戏化的整合有助于游戏精神的融入,因此教师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并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来选择课程内容,对于幼儿无法直接感知的课程内容可以利用AR技术虚实结合这一特点将其呈现[21]。

四、研究趋势分析

为了形象地呈现出我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研究的发展趋势,本文利用CiteSpace绘制出该领域的发文量趋势图(如图2,见下页)以及关键词共现时区图谱(如图3)。图2与图3相结合可以看出,2014年前有关课程游戏化研究的发文量一直较少,从2014年开始大幅度上升,这是因为2014年江苏省开始在全省范围内的部分幼儿园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自2014年后,有关课程游戏化主题的发文数量一直保持上升趋势,并预计在2020年发文量仍能有所增加。具体而言,我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相关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萌芽期(2010~2014年),这一阶段有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研究较少,已有学者注意到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并围绕如何在课程中体现游戏价值展开相关研究,而有关课程游戏化的实施途径多局限于教学游戏化方面。

第二阶段井喷期(2014~2016年),这一阶段关键词猛增,出现了游戏化、策略、资源、课程实践、区域游戏等关键词,说明研究者除了关注游戏价值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实现,还对课程游戏化的资源开发、实施途径、策略展开相关研究,研究内容开始多样化。其中除了教学游戏化以外,如何将游戏精神渗透幼儿园中的其他活动类型,促进幼儿的发展也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中心性高达0.85。

第三阶段深化期(2016~2020年),这一阶段相关研究数量持续增多,研究内容也逐渐深化。2015年有关课程游戏化的研究主要围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策略进行研究,随后出现的区域游戏、一日活动、户外游戏、语言、建构游戏、版画、大班美术等关键词是对课程游戏化策略研究的深化。除此之外,发展、创造力、教学质量等词开始凸显,学者们逐渐关注课程游戏化的质量问题。

五、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在2010~2020年间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在政府、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的不断努力下涌现了大量研究成果,研究内容向纵深方向发展,总体来看研究趋势良好。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作为一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升教师课程建设与课程实践的水平,最后使得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得以提升的系统工程,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在研究方法上,现有研究主要是理论性的探索和现有经验的总结,量化研究较为缺乏。故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大实证研究力度,运用问卷法、调查法、统计法等定量研究方法调查幼儿园现有课程体系现状及问题所在、评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质量,为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提供实证性的理论依据,以求科学地对幼儿园课程建设进行指导。

在研究视角上,现有文献研究视角较为单一,多是基于教育学的视角探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践中的问题,较少有文献从其他视角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进行研究。故在今后的研究中可尝试运用多样化的研究视角,一方面可以引入管理学、心理学等视角进行综合研究,思考如何优化幼儿园的管理推进课程游戏化;另一方面还可运用比较的视角,横向上可对国内不同地区以及国内外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进行对比,纵向上可对同一幼儿园的课程游戏化项目进行持续追踪研究,对比不同时期该园的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异同。

在研究内容上,现有研究大部分是围绕课程游戏化的推进策略进行,并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游戏环境的创设以及课程与游戏的有效结合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策略,较少有针对具体地区、具体年龄阶段的研究,研究较为泛化。故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加强研究的针对性,开展有关具体地区、具体年龄阶段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研究,使得幼儿园课程能够贴近幼儿园实际,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除此之外,还应加大对其他研究热点的关注:对于课程游戏化的理念需要进一步阐释,明晰课程游戏化的适用范围,避免游戏元素在课程中的堆砌,对幼儿园教育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现有研究多是关注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家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较少,应加强关注度。最后,课程游戏化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故有关课程游戏化的研究应该关注其质量问题,而通过对已选文献的可视化分析,“教学质量”这一关键词的中心性为0.17(>0.1),说明其能连接不同的主题,但发文量仅有2篇,研究量较少。故研究者应针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质量问题展开相关研究,确保课程游戏化能切实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研究主体上,运用CiteSpace对所选文献的机构和作者进行分析,发现现有研究的作者多是幼儿园教师且连续发文较少,研究机构多为幼儿园,并且无论是研究作者还是研究机构之间都未形成团队合作。故在未来的研究中,一方面需要研究者在自己已有研究基础上,围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提高研究的深度;另一方面需要加强一线教师之间、幼儿园与高校之间的合作,拓宽研究的广度。

【参考文献】

[1] 兰国帅,程晋宽,虞永平.21世纪以来国际学前教育研究:发展与趋势—学前教育领域四种SCI和SSCI期刊的知识图谱分析[J].教育研究,2017(4):125-135.

[2] 虞永平,张帅.从模仿借鉴到规范创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幼儿园课程的发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06):34-48.

[3] 虞永平.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基本要求[J].早期教育(教育教学版),2018(04):4-7.

[4] 黄小莲.和而不同:课程游戏化与游戏课程化辨析[J].上海教育科研,2020(01):65-68.

[5] 彭兵.对建构幼儿园游戏课程的思考和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6(03):55-56.

[6] 焦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J].华夏教师,2019(27):5.

[7]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和实施路径[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5(3):4-7.

[8] 谭满英.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与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13):16-17.

[9] 蔡菡.“课程游戏化项目”背景下江苏省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效果与启示——基于教师评价的视角[J].学前教育研究, 2018(12):39-51.

[10] 陈东吉.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盐城地区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的研究——基于课程游戏化的视角[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9,39(10):217-218.

[11] 陳建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之思考与实践:从一个区教研员的视角谈观念与操作[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5(12):9-11.

[12] 丁月玲.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5(12):64-66.

[13] 郭冬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策略[J].人民教育,2018(12):71-72.

[14] 连秀明.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有效策略[J].幼儿教育研究,2018(06):26-29.

[15] 倪建英.课程游戏化视域下户外游戏的组织和实施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7(14):63-65.

[16] 梅崇铁.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J].学前教育研究,2016(08):64-66.

[17] 韩雪.浅析教学游戏化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实现——以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为例[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5(S1):56-58.

[18] 吴前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的整合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17):57.

[19] 虞永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基本要求[J].早期教育(教育教学版),2018(04):4-7.

[20] 谢晗.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对社区资源的利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05):134-135.

[21] 杨雄,杨晓萍,张骞.AR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内涵价值与实践路径[J].学前教育研究,2020(02):89-92.

通讯作者:陈希,762089953@qq.com

(助理编辑 姬小园)

猜你喜欢

研究趋势研究热点课程游戏化
近五年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热点综析及未来展望
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研究述评与展望
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思考
一日活动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反思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教育干预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我国微课研究探析
企业绩效研究评述比较与展望
大数据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