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绘本故事中性别刻板印象研究

2021-05-29季燕张景

早期教育·教研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绘本故事

季燕 张景

【摘要】学前教育阶段是儿童形成稳定性别认知的重要时期,绘本故事是对儿童进行合理的性别教育,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性别认知,营造自由发展空间的重要载体。本研究选取135本儿童绘本,用实物分析法对其中的文字和图片进行性别刻板印象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当前儿童绘本故事中男女两性出现的频率不平衡,两性的职业、外貌特征、人格特质等都有刻板印象,具有男性形象偏好,但也有了新的发现,已经涌现出突破性别刻板印象的绘本故事。希望通过本次研究,绘本创作者、教师和家长都能正视绘本故事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倡导性别价值多元化,重视绘本阅读的价值引领,摈弃消极的性别刻板印象,树立正确的性别角色观,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发展。

【关键词】绘本故事;性别刻板印象;性别平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21)01-0029-06

【作者简介】季燕(1977-),女,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景(1997-),女,江苏盐城人,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硕士研究生。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受社会分工的影响,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性别刻板印象。在幼儿园教育中,这种性别刻板印象也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当一个男孩哭闹时,教师会说:“男子汉不要像小女生一样哭哭啼啼的。”这样一种说法,暗示男性是勇敢坚强的形象,而女性则是胆小脆弱的形象。不仅是教师,幼儿也有性别刻板印象,比如,听完《花木兰》的故事后,有幼儿说:“花木兰是个女孩还和别人打架?”“那你们觉得女孩子是什么样子的?”幼儿纷纷说,“像白雪公主一样穿着裙子”“头发长长的,有辫子”……这些性别刻板印象很大程度上和幼儿阅读的绘本故事有关,比如,在传统的王子公主的绘本故事中,公主形象一般是美丽柔弱,王子的形象往往是智慧富有,女性的外貌与男性的财富相匹配是两性结合的最佳模式,这种负面性别刻板印象已经占用了幼儿的认知资源。

“性别刻板印象”一词根据英文Gender Stereotypes意译而来,是“人们对男性或女性在活动、角色、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固定看法或信念”[1],既有正面的性别刻板印象,也有负面的性别刻板印象。性别刻板印象影响着幼儿的成长,就近期看,影响着幼儿的玩具选择、同伴交往;就远期看,影响着社会分工和人权保障。科尔伯格的研究认为,2岁到3岁是儿童性别认同时期[2],儿童对两性活动和职业的刻板印象在3到5岁之间迅速增长,在学前期达到最高水平(Martin&Little,1990;Perry,White&Perry,1984;Picariello,Greenberg&Dillemer,1990;Serbin,Powlishta&Gulko,1993)[3],很容易受到所接触媒介传递的性别观念的影响。有不少学者研究了教材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对儿童的影响[4][5][6][7][8][9],但鲜有学者系统研究学前阶段儿童接触最多的绘本故事中的性别刻板印象。

本次研究就以此为切入点,系统地了解绘本故事中的性别刻板现象,基于此,在绘本选择和绘本阅读的价值取向上提出合理化意见。

二、研究的方法与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实物分析法,这是分析文本中的性别刻板印象的主要方法,对绘本故事的文字和图片进行归类分析。实物分析是质的研究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收集资料的方式,研究者从自己的角度解释自己所看到的物品的意义。“实物”包括所有与研究问题有关的物品、文字、图片、音像等[10]。实物分析法有其独特的价值,首先,作为质的研究的一种资料形式,实物可以扩大我们的意识范围,增加多种研究手段和分析视角。其次,相较于访谈法和观察法,实物分析更加可靠,可以用来进行补充和相关检验。

(二)研究设计

在J省N市某一家省优质幼儿园的小、中、大所有班级(每个年龄阶段有3个平行班)各选择15本主要角色具有明确性别取向的绘本故事,一共135本,对绘本进行实物分析。参考张宇[11]和宗国庆[12]的研究方法,从五个维度展开分析。

1. 频率分析:包括(1)男性、女性充当主角的频率;(2)故事展开中男性、女性出现的频率;(3)绘本故事的封面上男性、女性出现的频率。

2. 职业角色分析:文字中、图片上说明的男性与女性的职业。

3. 外貌分析:包括(1)文字中男性、女性的外貌描述;(2)图片中男性、女性的服饰。

4. 人格特质分析:描述男性、女性性格的主要形容词。

5. 角色行为分析:包括(1)文字或图片上男女的主要行为动作;(2)故事情节中男性与女性所经历的事件。

三、研究結果与分析

135本绘本的国别构成如下:日韩绘本有26本,占比19.26%;中国绘本有35本,占25.93%,欧美绘本有74本,占比54.81%。所选绘本均有明确的故事情节和性别区分,既有图片又有文字。为确保分析的客观性,在分析绘本故事的人物性别时,研究者避免根据故事人物的着装、名字的偏向来确定其性别。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辨别人物的性别:一是明确注明男性还是女性的,如《宝贝,别害羞》中注明“琪琪是一个害羞的女孩”;二是通过文字中“他”或者“她”等人称代词来辨别;三是通过人物的称呼,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弟弟妹妹等。在所选择的绘本中,有部分绘本是以动物为主角的,这些动物通常是拟人化的,既具有动物的特征,同时又具有人类的行为特征,因此不影响分析的客观性。另外,绘本故事中,还有一部分角色是无法区分其性别的,比如《种花的老人》中有13位神仙,故事并没有说明是男性还是女性,以及一些没有拟人特征的动物,将他们分类为中性。

(一)两性出现频率分析

所有绘本中以男性为主角的有91本绘本,占比67.41%;以女性为主角的有44本绘本,占比32.59%。所有故事中共出现623个具体人物,其中300位为男性角色,占比48.15%;211位女性角色,占比33.87%;112位中性角色,占比17.98%。卡方检验(见表1和表2)表明,男性不论是在担任主角还是在具体人物中出现的频次都高于女性,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

135本绘本故事的封面均出现了人物,其中男性单独出现的绘本有49本,占比36.30%;女性单独出现的有30本,占比22.22%;多人出现的有56本,占比41.48%。卡方检验显示(见表3,下页),三者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的两两检验,男性单独出现和女性单独出现的频次也有显著性差异(p=0.033,p<0.05),男性出现的频次明显比女性多,多数绘本故事的封面女性是与其他伙伴一起出现的。除此之外,在以男性為主角的绘本故事封面中,偶尔也会出现女性,只是女性多是以附属者的身份出现。

(二)两性职业角色分析

研究者将绘本故事中所有明确注明的职业角色进行汇总,男性角色经常从事的职业有:医生、大臣、厨师、农民、国王等,女性角色经常从事的职业有:家庭主妇、助手、教师、女巫等(见表4)。

(三)两性外貌分析

在以动物为主角的绘本故事的插图中,不同性别的动物通常以服饰来区分:女性角色会穿着裙子,并在头部有蝴蝶结做装饰,男性角色的装饰品较少,基本是简单的短袖短裤,有时直接没有服饰。

在以人类为故事主角的绘本故事中,除了中国传统故事绘本(如《西厢记》《清明节》)中男性角色会出现长发,其他故事中,无论是欧美、日韩还是中国男性角色均为短发,且头发的颜色偏向于深色。女性角色的发型多样,既有长发又有短发,头发上的装饰品较多,有蝴蝶结、发卡、头巾、王冠等,头发的颜色也更加丰富,有蓝色、粉色、金色、黑色、棕色、绿色等。

在穿着上,年幼男性一般为短袖短裤和运动鞋,颜色较为丰富,既有红色、黄色,也有黑色、蓝色。年长男性,服饰一般为短袖、衬衫、马甲、西装、皮鞋,颜色以深色为主。在讲述古代故事的绘本,男性角色一般衣着汉服、长袍、铠甲等古典服饰,面部留有胡子或者浓密的眉毛。女性角色的服饰在颜色上更加丰富,衣着基本是裙子或者花边衬衫,年幼女孩一般穿着布鞋、舞鞋等,年长女性一般系着围裙、头巾,并穿着高跟鞋、拖鞋等(见表5)。

(四)两性人格特质分析

绘本故事中男性与女性的人格特质如表6(见下页)所示。其中,男性角色最常出现的人格特质有勇敢、聪明、创造力强、有冒险精神等,如《格列佛游记》中主人公格列佛是一位有冒险精神的航海家,凭着他的智慧与勇气克服困难,完成一次次奇妙的冒险。故事展现了男性的勇敢、智慧以及富有冒险精神的特质。但绘本故事中的男性角色同样也有一些负面的特质。男性出现最多的负面特质有鲁莽、顽皮、叛逆等,如21世纪畅销绘本——《大卫,不可以》中,小男孩大卫不服管教、挑食、捣乱、吵闹。

女性角色的正面特质主要有温柔、细心、美丽等,如中国传统绘本——《牛郎织女》中的织女是一位美丽、贤惠、忠贞、心灵手巧的女性,故事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是正面人格特质的集中体现。绘本中女性的主要负面特质有善妒、小气、孤单、恶毒等,如《白雪公主》中的皇后,她嫉妒白雪公主的美貌,于是想方设法地要害死白雪公主,最后自食其果。

(五)两性角色行为分析

绘本(见表7)中,男孩的游戏种类主要有搭积木、玩恐龙、玩沙子、爬树等;女孩的游戏种类有娃娃家、画画等。男性的攻击性行为明显多于女性,但其社会性活动低于女性。在劳动行为上,男性更偏向于上班、除草等,女性更多的是照顾孩子、做饭、打扫房间等行为。在休闲活动上,成年男性在绘本中所呈现的行为有看电视、看报纸、喝茶等,而成年女性所呈现的休闲行为较少,一般是在男性看报、看电视时,照顾孩子或者做家务。如绘本《星期二洗头日》中的一幕,在家中,爸爸正坐在沙发上看报纸、喝茶,妈妈则在给一个孩子洗头发,另一个孩子也围在妈妈身边,图面中的爸爸悠闲地观望着妈妈的劳碌,却并没有出面帮忙的意思。

在所有角色行为中具有女子气的行为,如种花、做衣服、唱歌、重视外表等行为在男性角色中也有出现;而具有男子气的行为,如对抗恐龙行为,在女性角色中也有出现。

四、研究结论

(一)绘本故事中两性出现的频率严重不平衡性别刻板印象在绘本故事中是客观存在,在本次研究中男性担任绘本故事主角的频率远远高于女性,且男性单独出现在封面上的频率也远远高于女性。以女性角色为主角的绘本故事封面上,女性通常与她的伙伴一起出现。这与张宇[13]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目前的绘本故事对于男性的关注远远高于女性。

(二)对于男女性职业的刻板印象

绘本故事中男性通常从事的是技术含量较高、社会认可度较高的职业,而女性则从事的是辅助性工作。如欧美绘本《老鼠牙医》中的丈夫是一名牙医,妻子是牙医助手。

20世纪70年代,已有专家学者研究[14]发现儿童绘本故事中,男性角色通常被描述为积极的领导者,而女性则被表述为被动的追随者;男性通常有工作,而女性通常是负责家务活动。本次研究验证了已有的研究,和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同时,绘本故事中所呈现的负面刻板印象,也对男性造成了一定的威胁。绘本中的爸爸形象通常是在上班、加班以及出差,如日韩绘本故事《妹妹生病了》,妈妈是一位家庭主妇,妹妹生病了,但是父亲忙于工作,无法顾及女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缺失,从另一方面体现出当下的“丧偶式育儿”现状。但男性也承担着相当大的压力,如中国绘本《一条小小的,一块大大的》,母亲在家中承担着做饭、照顾孩子的义务,而父亲每天都要工作挣钱以维持家庭开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男性的生活压力,同样对男性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绘本中忽视女性角色为社会创造价值,片面夸大男性角色的工作负担,在微观上,限制了女性的未来发展的空间,加重了男性的生活压力,不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在宏观上,这种性别刻板印象可能会导致社会分工的失衡,阻碍民主社会的发展。对此,美国社会心理学专家克劳德 M.斯蒂尔(Claude M.Steele)将这一危害命名为——身份威胁[15]。

(三)绘本故事中对于两性外貌特征以及人格特质的描述有两极化倾向

在《真正男子汉》这本畅销绘本中,两个男孩在一起讨论:“女孩子特别可笑,她们一直给洋娃娃梳头,不停地换衣服,必须要抱着娃娃睡觉,胆子还很小。”他们一边嘲笑着,一边模仿着女孩的动作和形象,模仿动作有抱着娃娃、梳头发、照镜子、换衣服,他们模仿的女孩穿着粉红色连衣裙、打着蝴蝶结、扎着羊角辫。这本绘本具有代表意义,因为在故事中所表现出来的女性形象与本次研究中女性的整体人格特质以及外貌特征有着很大的吻合。无论是年幼女孩,还是年长女性,几乎都是以穿着裙子的形象出现的,服装颜色和头发颜色丰富。女性往往被塑造为温柔、胆小、需要保护的形象。而年幼男孩基本是穿着短袖短裤,年长男性穿著衬衫、马甲、西装等服饰,男性角色往往被塑造为勇敢、忙碌、智慧的形象。绘本故事《真正男子汉》的两个男孩感到恐惧时,他们自我安慰:“像我们这样的真正男子汉什么都不害怕,我们毕竟不是女孩子。”

可见,在绘本故事中,对于两性外貌以及人格特质上的性别刻板印象随处可见。这些性别刻板印象在潜移默化中规定了女性是胆小的,男性是勇敢的,女性是重视外表的,而男性是不重视外表的这类两极化的性别刻板信息。

(四)欧美、日韩、中国绘本都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性别刻板印象

受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在绘本故事中的性别刻板现状会有所不同。但在总体上,欧美、日韩、中国的绘本故事都有一定程度的性别刻板印象。

以中国传统故事改编的绘本为例,如《西厢记》《青凤》等,女性形象是都是温柔、美丽、贤惠的,在爱情上虽然渴望自由,却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她们无论在生活还是婚姻上更被动,而男性的形象则更加多样化,个性更加主动积极。这样的现象在欧美绘本故事中也有体现,经典童话改编的故事《睡美人》,虽然以女性为主角,但是故事主角仍然是消极被动的,睡美人一直被保护,她需要等待王子的拯救才能苏醒。而作为配角的王子,则要经历重重困难,最终迎娶美丽的公主。虽然,多数绘本传递着对美好情感的追求,但在整个故事中女性仍然缺少主观能动性,甚至在女性身上显现出了一种宿命论的倾向。在26本日韩绘本故事中,有9本绘本故事的背景均发生在家庭之中,其中的成年女性都是家庭主妇,年幼女性都穿着裙子、玩着洋娃娃,其性别刻板印象比欧美、中国更加严重,人物形象也更加单一。

(五)21世纪欧美绘本开始挑战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

近些年的主流绘本逐渐淡化了性别刻板印象,甚至出现了不少反性别刻板印象的优秀绘本。如《猜猜我有多爱你》中的两个主人公没有性别的区分,在绘本《我爸爸》中,爸爸的形象是既强壮又柔软、既喜欢运动又喜欢舞蹈、唱歌等艺术活动。

在本次研究中,有两本绘本对传统的女性与男性形象做出了明显的挑战。《纸袋公主》一反传统童话故事中王子拯救公主,并过上幸福生活的情节,讲述了公主为了救王子,穿上破破烂烂的纸袋与恐龙斗智斗勇,并成功拯救王子的故事。故事的最后王子看着公主说:“伊丽莎白,你看你的样子!你身上一股焦味,你的头发乱成一团,你竟然穿着一个旧纸袋就跑出来了。你回去把自己打扮得像个公主的样子再来见我。”公主说:“爱德华,你倒是穿着华丽的服装。你的头发一丝不乱。你的样子看上去的确是个王子,但是在我眼里你不过是个十足的笨蛋。”最终王子和公主分道扬镳。最后的对话,以及不完美的结局,是对传统王子、公主故事的挑战。这本绘本,凸显了女性独立、智慧与坚强的品质,重新定义了现代女性形象。同样,另一本欧美绘本《奥利佛是个娘娘腔》,讲述了一个喜欢跳绳、跳舞、唱歌的男孩受到同伴的排挤嘲笑,他参加了舞蹈大赛,尽管没有得到名次,但是他在舞台上耀眼的样子却赢得了同伴的尊重与敬佩,最后被大家接受的温馨的故事。这本故事的男性角色不同于传统绘本中的男性角色,它告诉儿童,男性也可以跳舞、跳绳,我们不能够去嘲笑、排挤与主流群体不同的人。这样的绘本故事同样是对男性的解放,显现了文明社会的包容与开放。

近些年来,反性别刻板印象绘本的出现,有着深远的意义,但是主要由欧美出版,国内的绘本在性别刻板印象这一方面仍有待发展。欧美绘本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对男性个性的包容值得我国绘本创作者与幼教工作者借鉴。

五、小结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儿童绘本故事中的性别刻板印象,考虑到了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发现在“出现频率”“职业角色”“外貌特征”“人格特质”“角色行为”五个方面都存在性别刻板印象,具有较强的男性形象偏好。希望通过本次研究,绘本创作者、教师和家长都能正视绘本故事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倡导性别价值多元化,重视绘本阅读的价值引领,摈弃消极的刻板印象,树立正确的性别角色观,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的性别角色发展。

除此以外,性别刻板印象不仅存在于绘本故事中,教育活动、一日生活之中,教师、家长的言行举止都在一定程度上向儿童传递着性别刻板印象,这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领域。

【参考文献】

[1] Eagly A H , Mladinic A . Gender Stereotypes and Attitudes Toward Women and Men[J].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1989,15(04):545.

[2] 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25.

[3] 战欣.儿童性别刻板印象的发展及其对社会判断的影响[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3.

[4] 徐莉,莫诗逸.幼儿园教材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分析——以幼儿用书《幼儿园主题式课程》(春季版)为例[J].教师教育学报,2018(02).

[5] 王素韵. 幼儿园教材中的性别角色研究 ——以《幼儿适应性发展课程》幼儿用书为例[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6.

[6] 胡末菲.幼儿园教材的性别意识传达机制研究 ——以南京市某幼儿园的语言课教材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7] 李书娟.幼儿园教材中的女性角色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

[8] 郑泉,李兴韵. 三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人物的性别刻板印象研究[J].教育导刊,2014(04).

[9] 张勋.理科教材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分析 ——以现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8.

[10] 刘晶波.学前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220.

[11][13] 张宇.幼儿园幼儿故事书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分析[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10.

[12] 宗国庆.高中化学教科书性别偏见比较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7.

[14] 史静寰.教材中的性别问题研究——“对幼儿园、中、小学及成人扫盲教材的性别分析研究”项目的设计与运作[J].妇女研究论丛,2001(01):32-35.

[15] [美]克劳德 M.斯蒂尔.刻板印象:我们为什么那样看别人,这样看自己 [M].韦思遥,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87.

本文系2020年度奕阳教育研究院青年学者研究资助项目“流动儿童家庭亲子阅读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研究”(项目编号:SEI-QXZ-2020-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通讯作者:季燕,ntjy1228@126.com

(责任编辑 张付庆)

猜你喜欢

绘本故事
初探Phonics教学法与小学英语教学中绘本故事的整合应用
试论绘本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借助绘本故事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例谈小学英语的核心素养培养
基于课例分析的教材资源二次开发策略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用信息技术提高绘本故事的使用效能
巧用绘本打造精彩开放的英语课堂
具身教学应用于小学绘本故事课堂的研究
Phonics课堂的五部曲
重拾绘本故事 撷取别样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