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价值与开发研究

2021-05-29李凡

百花 2021年11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凡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类社会实践中形成,并在历史发展下不断演进。非遗档案作为非遗的载体之一,使人们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发展未来,而只有对其进行深度开发和广泛应用,才能使档案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技术已经被应用在信息产生、存储、管理及开发等环节上,因此非遗档案开发也需借此进行转型,把网络技术优势和非遗档案结合在一起,深度挖掘档案价值,创新开发方式。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价值;档案开发;档案数据库

我国是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除了拥有大量物质文化遗产,还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遗在民间世代流传,传承着极具魅力的民族文化内涵与元素,见证着历史的发展。与此同时,非遗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与民族最为鲜活生动的文化传统。但在全球经济发展下,非遗生存与发展面临一定困境,如何对其进行开发保护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议题。在我国非遗保护中,建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建立起了庞大的非遗档案体系。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将网络技术等先进科技和非遗档案开发结合在一起,已经成为相关领域研究的重点。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价值

(一)文化传播价值

非遗凝结了历史文化精华,是某一历史时期的独特产物,具有十分强烈的历史特征,也能间接体现出某一时期的社会发展水平、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这就给历史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把民间流传的非遗内容通过普查、走访等形式进行归档、编撰成册,适度开发非遗资源,使正式典籍存在的不足得以补全,引导大众全面了解历史文化。非遗蕴含着十分丰厚的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的发展智慧结晶。进行档案建设和开发能帮助大众更好地掌握民族发展轨迹,了解更多更全面的民族特色和风俗习惯,实现文化价值传播,形成长效传播机制。

(二)遗产保护价值

建立非遗档案,实现档案信息开发,可以传承传统,使非遗精神获得广泛传播,实现非遗记忆的有效保护。非遗具有一定记忆功能,可以把非遗活动全程记录下来,供人们学习研究,因此通过构建非遗档案,适当进行开发,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保护非遗记忆的作用。非遗档案属于显性信息资源,人们可以从中直观地获得相关信息。建立非遗档案,不仅让大众看到相关非遗记忆、非遗文化等,还能全面深刻地掌握非遗的发展历程,实现多元化的非遗保护。非遗当中蕴含着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撑和文化内涵,是民族发展的关键佐证,不仅能让各民族传统的生活形式和状态获得延续,还能使文化精髓实现外化。进行非遗档案构建,能给民族文化的稳定健康发展带来持续动力,使非遗文化直观立体地展现在大众眼前,从而在适当开发的形式下得到全面保护。

二、互联网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开发

(一)建立网络平台

在对非遗档案进行深度开发前,必须有一个全面统筹并合理应用各类要素的系统化平台,充分发挥非遗档案的价值,进一步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及精神内涵。实际建立时可以从这两方面着手:一是建立一个新型的专门平台;二是基于当前最高非遗网站进行完善和开发,但整体应遵循图1的开发流程。

非遗档案网络平台开发过程主要涉及两个层面。一、平台内部管理和相关技术的实施,包含了信息采集与转换、档案数据库管理两个主要模块。其中信息采集与转换是基于非遗档案内容设计出的专门模块,也是整个平台运行的基础性模块,主要收集各类非遗主体信息,并设计统一标准的内容,使文档类、音视频类的档案实现格式统一。档案数据库管理是对采集的各项非遗档案信息实施数字化加工,同时应用语义关联、文本挖掘、VR技术等实施深层挖掘,实现有效描述和组织,使非遗档案信息之间建立起基本的关联性。同时该模块还具备日常管理维护功能,能重点针对平台数据进行权限管理、信息备份、日常维护、安全防范以及技术控制等。二、平台的外部展示与检索应用,即进行非遗档案信息的展示和发布,并重点给用户提供检索服务;同时还设置有非遗档案信息宣传推广板块,鼓励公众积极参与,重视生活中的各项非遗内容。如此一来,不仅能基于新媒体技术实现用户与公众之间良好的信息互动,还能更好地宣传非遗内容,唤起公众的保护与参与意识。

(二)整合开发内容

1.采集档案信息

在以往的非遗档案开发中,基本是将各主体的馆藏作为开发前提,只针对有关项目实施档案征集,这就导致在对某个主体实施非遗档案开发之前,难以形成足够数量,无法真正深入化和全面化展示非遗的发展过程及其价值内涵。利用互联网技术,则能给档案采集工作带来一定建设价值的范式引导,促使采集工作打破主体、载体和地域的限制,并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集合统一。(1)非遗档案具有极为显著的地方特色,各区域的非遗档案都有所差异,所以采集工作进行时不能只将重点放在本地区上,还要打破区域限制,找寻更多相关内容。(2)非遗档案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和相对分散化特征,所以在采集时应基于多方参与原则,对不同主体实施全面采集,并允许档案馆等相关文化机构以及其他民间组织、社会公众等利用平台接口进行档案信息上传。(3)非遗档案形式多样、内容多彩,所以基于互联网技术进行开发时,还要尽可能实现多维立体展现,在采集环节保证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使非遗面貌能展示完全。

对于采集方式来说,可以利用普查记录、田野調查等方式进行,然后再利用既定的数据标准转换档案格式,避免重复工作。这两种方式整合出的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原始记录价值,所以还需要继续应用现代化摄影机、多媒体技术等进行再次记录。比如民间舞蹈、传统手工艺等都会涉及姿态、仪式、技巧及制作方法等内容,只有通过先进技术记录,再以文档辅助记录,才能全面展现出非遗的具体内容,使非遗档案得到进一步扩充,实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2.数据化处理

传统非遗档案需先实施基础数字化,再基于有关标准实施数据化处理,才能使原本分散保存、不同载体形式以及不同数据标准的档案内容被存储在统一管理的平台之上,实现彼此开放和共享。比如RDA可以应用在数字资源的著录上,重点对文献实施类型标识、确定资源种类和数量、附注文献、设定载体形态,同时还能针对元数据实施语义信息描述、提取关键词汇,从而生成终端数据源,实现对信息形式及内容的有效检索和选择。另外,不同形式的非遗檔案还可以应用专门的数据处理形式。比如文本类的家谱、手稿等档案,则可以使用XML编码,构建数据库;技艺类档案可以利用光盘库、网络存储设备(DAS、SAN等)等载体形式,并基于CBR标准对音视频等进行捕获抓取,形成三维立体效果;口头文学以及走访形成的档案内容则可以利用相关技术进行转录,然后构建索引。

3.建立档案数据库

非遗档案数据库就是把各种具有价值的档案内容通过数字化转换成用有关结构存储和组织起来的数据集合。非遗档案数量巨大,内容多样,所涉项目关联性较大,因此在数据库建设时有必要对各类因素的联动和制约因素进行综合把握,即对所需软硬件兼容性、数据标准、档案著录格式等实施全面统筹。互联网下的非遗档案开发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是通过准确全面解读非遗要素,消解本来的数据结构,对原本的人、事、物等进行重新关联之后建立起系统化的非遗信息,实现对非遗档案内容价值的深度挖掘。实际建设数据库时,还可以基于档案特点构建不同层面的子数据库,如专题展示库、结构化数据库等。在这之中结构化数据库属于基础数据库,具体是指把采集的各类载体形式不同的档案实施结构化处理之后形成的子数据库,包含了文本类与多媒体类。专题展示库则是将结构化数据库利用相关技术手段进行重组,并基于非遗项目构建不同的展示库。

(三)应用科学技术

在对非遗档案开发客体实施数据化和标准化规范之后,还需进行相关先进技术的创新应用,实现档案的深层开发和利用。在这之中,GIS和VR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创新档案展示形式,促进档案价值实现。GIS技术主要将地理空间作为基础,能提供丰富的空间及动态地理信息。应用在非遗档案中,可以打破时空限制,让档案空间数据、属性数据等充分结合,即以具体档案为核心,历史发展为主,地理空间为辅,使各项相关信息组合起来,构建出能体现时间历程及地域分布的数字化系统。用户在浏览时,通过点击相关非遗项目,不仅能获得更多有关信息,还能得到良好的时空体验。VR技术则能使非遗内容实现高度还原,比如可以把传统技艺流程和文化内涵完整转化成数字形态,基于数据关联、场景交互等建立三维立体的展示内容,用户只要在网络空间下就能全面体验非遗技艺的演进历程。

三、结 语

基于互联网发展进行非遗档案建设和开发,是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体现民族魅力、促进民族进步发展的重大举措。作为一项复杂的文化工程,实际进行非遗档案开发时还需端正工作态度,利用互联网下产生的各项先进技术进行非遗档案网络平台建设,兼顾内部管理和外部展示与检索;同时加强开发内容整合,从非遗信息采集、数据化处理以及档案数据库建立环节着手,实现相互间的科学联结,使非遗档案实现科学统一的规范化管理;最后,再基于先进的GIS和VR技术,将有关信息串联起来,建立数字化的沉浸式体验展示系统,使用户在网络空间中轻松学习和掌握具体的非遗内容,进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进行非遗保护和传承。

(汉中市南郑区文化馆)

参考文献

[1] 李夏.“互联网+”视域下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J].包装工程,2018,39(22):92-96.

[2] 谢海洋.档案学语境下直隶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策略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8(04):97-101.

[3] 倪晓春,张蓉.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字资源库建设的思考[J].档案学通讯,2017(02):53-57.

[4] 胡郑丽.“互联网+”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的重构与阐释[J].浙江档案,2017(01):22-24.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戏曲艺术的重大举措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现今社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