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趣+任务”教学模式在“微生物学”课程中的应用

2021-05-28李玉中刘最滕涛王志新

科教导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任务兴趣

李玉中 刘最 滕涛 王志新

摘 要 “微生物学”是生物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因其涉及知识面广、知识更新迅速、且微生物个体微小、多肉眼不可见,因而教学内容相对其他生物课程较为抽象和难学,常规的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作者在教学中通过插入生活话题和相关电影片段、结合新闻热点、设置感兴趣的讨论以及强调微生物知识的有用性,来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习的兴趣;并通过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后练习巩固、课外扩展阅读,考前综合复习等作业任务,使学生切实系统的掌握微生物学知识。“兴趣+任务”这一教学模式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为讲授本课程的高校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微生物学 兴趣+任务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1.01.070

Abstract Microbiology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for biology-related majors. Because the course involves a wide range of knowledge, and its content is updated rapidly, and the microorganisms are tiny and invisible to the naked eye, therefore,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ourse is more abstract and hard than that of other biology courses, and the conven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is not ideal. In the course of microbiology teaching, the author inserted life topics and relevant movie clips, combined news hot spots, set up interesting discussions and emphasized the usefulness of microbiology knowledge to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in microbiology study, and asked the students to do the tasks of preview before class, after-class practice consolidation,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comprehensive review before the examination, the students had effect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grasped the knowledge of microbi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est + task" in microbiology teaching had achieved good results. It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college teachers who teach this course.

Keywords Microbiology; interest + task; teaching mode

在自然界中,微生物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起着重要作用。而“微生物学”是一门涉及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以及其在工业发酵、医药卫生和生物工程等领域应用的课程。所以本课程的学习对于改善个人生活,提高全人类的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因为微生物个体微小,肉眼不可见,知识较为抽象,知识体系覆盖广泛,且內容更新迅速,因而学生感觉较难,学习的劲头不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切实让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知识,本文将“兴趣+任务”双驱动的教学方式在该课程中进行了应用,以提高“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1 “兴趣”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微生物学”不仅对生物相关专业的学生重要,且对每个人的健康生活也很有帮助,但因理论内容繁杂,常规的理论课堂讲授会让学生觉得课程较为枯燥和难于理解。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一些兴趣元素。

1.1 联系生活细节,活跃课堂气氛

既然微生物无处不在,那么它们当然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讲课时,我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相关联。如在讲肽聚糖结构时,会提到溶菌酶的作用。我会让大家想一想,小时候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当在野外不小心划破了手,父母就会赶快过来,将破的手指头放在口里吮吸一下。”并让学生思考:“父母为什么这样做,其原理是什么?”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让他们明白唾液中含有溶菌酶,吮吸不仅将流出的血液去除,减少伤口表面的营养,更重要的是通过溶菌酶降解伤口附近细菌的肽聚糖而杀死细菌,进而防止伤口被感染。在讲糖被的作用时,我会问学生:“为什么吃糖多了,就易得龋齿呢?”让学生去思考后明白,吃的糖多了就会给口腔中的细菌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蔗糖,蔗糖被口腔细菌转化成果聚糖糖被,糖被会将细菌粘附牙齿表面,大量积聚的细菌可产生乳酸,破坏牙表珐琅质层,引起龋齿。通过生活实际结合讲授内容,让学生能够将知识与熟悉的生活场景相关联,可以帮助学生联想记忆所学知识,也可加深他们对微生物作用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

1.2 结合当前热点讲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微生物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的生活。因此,每年都可能有微生物引起的重要事件发生。为了便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生共鸣,我会不断调整课堂内容。如在讲授“病毒和亚病毒因子”时,我会以当年或近年流行的病毒病作为引入的话题。在2015-2017年,用当时正在流行的埃博拉病毒作为课堂导入,而在2018-2019年,则以国内正在流行的非洲猪瘟作为课堂导入;今后两年我将会以新冠病毒作为该章节课程导入的内容。这样做虽然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备课,但能让学生与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相结合,更易于理解病毒病的特点,危害的严重性,使他们明白学习微生物知识的必要性。

另外,在“线上”课程各章节的扩展阅读中,都设置了国内相关的重要期刊链接,如在“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一章设置了《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的链接;在“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一章设置了《菌物学报》的链接,在“病毒和亚病毒因子”一章设置了《病毒学报》的链接。学生直接点击就可进入相关的期刊页面,浏览最新一期的期刊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关的文章,进行全文阅读。

1.3 强调知识有用,提高学习兴趣

目前有很多学生说学习无用,进而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为了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教学中,强调知识的有用性。如讲到细菌细胞内含物聚- -羟丁酸时,我会提到 “白色污染”是当前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聚- -羟丁酸具有很好的可塑性且能够降解,可制作可降解塑料,缓解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在讲芽孢时,我会重点讲述“伴孢晶体”。“伴孢晶体”是苏云金芽孢杆菌在产生芽孢的同时产生的一个蛋白,它可杀死200多种的农业害虫,且对人畜毒性小,是最成功的生防制剂之一,目前已将其基因转入棉花、水稻等作物上,使作物免于害虫危害,且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尽管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但也有有害的种类。如白色念珠菌可引起女性常见妇科疾病——阴道炎,对此疾病如果不能及时正确用药,将会造成更大的危害。有些微生物引起的病害还具有迅速传播的特性,如当前正在爆发的2019-nCoV病毒引起的肺炎;防止此类病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阻断传播。由此可知,对微生物病害的正确预防是极其重要的,而能够正确预防的前提是需要有良好的微生物学知识。

通过课堂强调知识的有用性,让学生切实明白无论是有益微生物,还是有害微生物对我们的生产生活都有重要影响,只有我们掌握了与之相关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利用有益微生物为我们创造价值,避免或减少有害微生物对我们的危害。进而引起学生对微生物学习的兴趣。

1.4 设置有趣的讨论话题,提高学习微生物的兴趣

讨论式教学是一种目前高校较为提倡的课堂教学形式,[1]通过讨论让学生能够进行深度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在开课学期,我会在网络课程的讨论区及时发布一些有趣的有关微生物的讨论话题,让学生去回答及相互讨论。学生在讨论兴趣话题的过程中,学习微生物的兴趣得到了逐步提高。如讲霉菌的菌丝变态时,发布 “蜜环菌和天麻的关系是怎样的?”的话题; 又如讲蕈菌时,发布 “蘑菇‘仙人圈是如何形成的?”的话题;再如,讲完培养基的相关内容后发布了“如何开发利用未培养微生物资源?” 的话题等等。这些话题既有趣味,又意义深刻,且多没有具体答案,其目的是引发学生去思考,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对微生物学知识的深度学习。同时,对于不够积极的学生也可通过浏览其他同学的讨论学到知识,进而普遍提高学生学习微生物的兴趣。

1.5 引入相关电影,提高学习兴趣

电影或电视是人们娱乐消遣最为普遍的一种方式,在教学中将与章节内容相关电影或电视视频引入课堂中,例如在讲“病毒”的知识时,把近年发生的严重流行性病毒病害电视新闻报道和1995年上映的“极度恐慌”电影中关于“不同危险等级微生物实验室”的视频片段放给学生看;又如,在讲微生物可降解环境中的石油时,将成龙主演的电影“邻家特工”中一段有关工程菌降解石油的视频片段播放给学生。通过相关电影片段的播放,教师对电影内容做适当评论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即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1.6 渗透微生物学家事迹,培养学生科研的兴趣

人都是有感情的,英雄人物或伟大人物的事迹,经常能够打动普通人,从而使更多的人去效仿。因此,在讲人类对微生物世界认识的历史时,推荐学生读《微生物猎人传》、《巴斯德传》和《细菌学之父》等书籍;在讲幽门螺杆菌时,把马歇尔为证明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炎和胃癌的真凶而以身试菌的动人事迹讲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学知识的来之不易,学习微生物学家渴求真理的精神。以培养他们对微生物科研的兴趣,同时提高他们学习微生物的积极性。

2 “任务”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微生物学”课程内容广泛,知识更新迅速,但课堂教学课时有限。为了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课程教学既定目标,同时提高学有余力学生的知识水平,本课程开展了“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2]学生学习本課程的绝大部分任务是要求学生在课下“线上”完成。

2.1 网课中设置课前预习,课堂中检查预习效果

在网络课程中,将本课程整套的教学课件PPT和各章节的知识重点视频上传网络,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为了敦促学生课前真正的预习,在PPT中间设置防拖拽问题,并对观看PPT设置一定的分值,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对于各章重要的知识点录制的视频时长控制在10分钟左右,方便学生平时观看。在线下课堂上,通过提问相关问题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对于同学回答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平时成绩,以进一步敦促学生课前预习。

2.2 课后完成测试题,巩固当堂知识

在线下课堂中,依据学生对预习内容提问的回答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有筛选的讲述,线下课堂讲述完后,要求学生进行相应章节的习题测试。网络课程中的章节练习是根据各堂课内容的知识点进行设置的,多为选择题和判断题,方便电脑统计学生回答情况。通过完成章节测试,以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方便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及时把握,做出后续教学的相应对策。

2.3 扩展阅读相关内容,延展课堂讲授内容

微生物学知识更新迅速,教科书无法囊括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研究热点。因此,本课程教学内容除了包含以教材为基础的微生物基本知识的学习外,还将微生物相关期刊链接和该方向研究的重要发现及研究热点文章,附在各对应章节的知识扩展部分,如在“病毒和亚病毒因子”一章中,除了将《现代病毒学导论》一书和《病毒学报》作为扩展阅读材料,还将全英文文献“噬菌体介导细菌的自我识别(Phages Mediate Bacterial Self-Recognition)”作为扩展阅读的材料。这样既可为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材料,也可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想学的材料。当然为了保证学生阅读扩展材料,将此部分也设置一定的分值计入平时成绩,并且在期末考试中涉及一定量的课外阅读的知识。通过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微生物学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关注学科发展动向和吸收新知识的良好习惯。

2.4 布置综合作业,构建知识网络

在新课结束和期末考试前的这段时间内,给学生布置一些综合性的题目。如(1)通过“微生物学”第1-3章的学习,试比较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及非细胞生物在大小、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点,并归纳生命的特征;(2)通过第4-6章的学习,试叙述或流程图示微生物从摄取营养、新陈代谢到生长发育的过程;(3)通过第7-9章的学习,试从人类的角度总结,微生物有哪些有益的方面,并举例说明。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作业,可将微生物各章节的知识连贯起来。又如让学生分别制作1-10章的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并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并相互批阅,方便学生相互补充答案,相互学习。利于学生建立起各个章节完善的知识体系。

3 教学效果

通过“兴趣+任务”教学模式在“微生物学”课程中的应用,我院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选做微生物相关毕业论文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在申请国家、省级及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中,微生物相关研究的申请书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此外,报考微生物学专业研究生的比例也有了明显的增加。且期末课程考试发现,学生的微生物知识面较之前传统课堂教学的学生有了明显的提高。

总之,通过“兴趣+任务”教学模式在“微生物学”课程中的应用,让学生切实掌握了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并对微生物学研究的发展现状和研究热点都有了较好的了解,对学生今后的健康生活,乃至将来从事微生物学相关科学技术和科研工作,以及实现知识更新的终身学习习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为同等教学水平其他高校的“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提供參考。

参考文献

[1] 关振国.让学生发声:高校课堂讨论式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20(12):57-59.

[2] 李玉中,黄慧珍,陈晓华,刘最,唐青海.“微生物学”“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科教导刊(下旬),2019(10):108-110.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任务兴趣
微生物学实验引入“项目式”分组模式的应用探讨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
形成性评价在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考核中的应用策略
应用“小组讨论法”改进《微生物学》教学的初步实践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