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安全视角下交通道路安全设计策略探究

2021-05-28李端慧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安全设计

李端慧

摘 要:针对社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社区逐渐从封闭平衡性环境转化成了对外自由开放性环境。由于社区外源性危机和内因性风险的增加,社会层次化和人口复杂化导致社区安全问题多样化,开放性小区迫切需要新的道路安全设计策略。文章通过对广州社区的实地调研,分析社区交通道路中易出现的安全隐患和居民道路安全需求,从道路导视安全、动线安全、监控安全、停车安全等方面提出社区交通道路安全的道路优化策略,规避社区交通道路中的安全隐患。

关键词:社区安全;交通道路;安全设计

一、社区道路安全存在的问题

其一,道路导视系统混淆缺失。由于社区不断扩建和翻新,许多社区的路面标志系统相应增加,而原有的道路导视没有撤掉,所以出现新旧道路指示牌的混淆。同时部分社区建筑及道路不断更新,而导视系统相对滞后,导致道路指示牌缺失。总之,道路导视系统新旧指示牌的样式、规格、形式都不一样,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导视系统,影响整体美观效果的同时也容易导致驾驶员的错误解读。

其二,车流、人流交通动线混乱。非机动车、机动车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传统的交通道路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社区居民交通安全需要。调查发现,大多数社区道路模式里都没有专门的非机动车道,导致很多非机动车不时出现在人行道或机动车道上,带来很大的潜在交通安全问题。

其三,停车场配备规划不足。部分社区由于用地规模确定而配备的停车指标不足,导致机动车在绿化、人行道、非机动车道随处乱停,不仅影响美观还占据了居民的生活和休闲用地。而且部分社区里不规范停车现象较为严重,停车位不够,停车标志不明确,导致乱停乱放现象屡屡发生,堵塞交通及应急通道,这样不仅影响道路的通畅性还可能造成严重交通事故。

其四,大面积积水,排水困难。广州地处沿海地带,气候湿润,梅雨季节时雨水量大,可能导致雨水无法及时流入下水道,对行人和车辆造成很大的安全损害。尤其是暴雨之后,无法进入下水道的雨水给绿植、行人、车辆都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问题。

二、社区居民道路安全需求

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到,社区道路拥挤路段主要是早晚上下班高峰期,道路的规划设置不合理会加剧道路安全问题。通过调研得出,不同年龄段其活动出行形式有所不同,幼儿、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对道路安全的需求不同。如表1所示:0~6岁的幼儿出行方式一般是代步车,对于人行道的安全需求相对较高,心理、生理上都需要有防护;6~18岁的青少年主要出行方式是步行、非机动车,对于机动车车速、车辆混行和道路转弯处防患有安全需求;18~60岁居民表示需要社区内道路导视系统安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辆的规范停车安全以及停车场停放安全;60岁以上居民希望解决暴雨过后的道路积水问题以及废弃的减速带处置问题。

三、社区交通道路安全设计策略

第一,交通道路的导视安全。一是完善补足缺失的路标:简明概要地给驾驶员提供准确信息,提前设置标志信息给驾驶员充分必要的反应时间,重要的道路导视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反复出现,各标志信息设置应传递给道路使用者一个循序渐进的信息链,道路导视标志和地面导向标志需要保持规范化、统一化。二是统一规划路面导视系统:让道路导视和文化内涵高度统一,每个社区都需要有社区文化氛围,根据总平面图、国家道路导视系统的标准,设计出整套完善的路面标志体系,以色彩、图形、符号等统一规划路面的导视系统,让驾驶员和行人都能快速地理解道路导视系统,减少驾驶员犹豫时间以保障路面安全。

第二,交通道路的动线分离安全。非机动车、机动车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三线分离十分必要。道路宽度超过12米的,可以用道路护栏或隔离栏进行三路分离,护栏、隔离栏高度应在0.6米以下,保证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可以有很明显的分隔。人行道可以设置人性化顶棚,这样不仅划分了动线区域,也能在心理、生理上起到很大的安全保护作用。道路宽度在8~12米的,用绿化带或者小型盆栽进行分隔,有效分离行人与驾驶车辆。绿化分隔也可营造出亲民的道路景观,而进入司机视线的景观使司机从心理上产生舒适感从而不自觉放慢行驶速度。道路宽度小于8米的,可以利用不同的地面铺装方式或者抬高路面高度来进行人车分离。

第三,信息化道路监控安全。一是机动车道测速安全。研究表明,加速到35km/h的速度只需要在100米长的无转弯直线路段助跑即可。因此,为了避免道路安全隐患,社区应当注意线性设计,可以通过设置曲线、折线道路,以及电子监控测速、减速板等减少机动车加速,从而达到限速的目的。另外可以利用线性路段和景观的融合,增加道路边景观小品等减少机动车加速,或是设置摄像头和测试点限制机动车辆的速度。二是机动车道转弯安全。在社区里,机动车道过宽也容易导致机动车车速过快留下安全隐患。因此,应当在转弯道路弯道较大、视野盲区较多的地方设置凸镜,有效提醒机动车司机的行车安全,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第四,交通道路的停车安全。停车安全性很高的场所是地下停车场、配建停车场和专用停车场,这样居民受到的交通威胁和噪音干扰较小。另外还有架空层停车场,将建筑的底层架空充当停车位,布置经济合理,能更有效地利用空间,一楼较多的人流车流也能起到一定的监视作用。地面停车又分路外停车和路内集中停车,在道路内集中停车相对比较安全。地面停车场一般设置在道路的尽端处或居民区的附近,方便居民使用。

第五,交通道路的减速带安全。首先,在特定位置安装减速板。交通事故多发点大多由于车辆的速度过快。而在人流量较多的地方安装减速板,当车辆车速过快时通过减速板会加大对车身的震动,从而提醒驾驶员看清路况,减慢速度。其次,撤销不必要的减速板。设置减速板能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但过多或过密的减速板则有可能成为道路上的人为路障。减速板不宜安置在交叉路口附近,容易出现单轮上减速板导致车胎跑偏造成事故伤害。

第六,道路排水安全。其一,人行道渗水材质利用。人行道可采用透水性的地面铺装材料(图1)。对人行道表面进行铺设时,可以使用整块的砖质材料,其有一定的吸水性,块状缝隙处也有一定的渗水作用,比如青砖、水泥混凝土方砖等。利用人行道地面透水性砖的渗水功能,降落的少部分雨水可以透过地砖被下层的土壤吸收,减轻高强度降雨带来的排水负担,同时也使道路积水和发生内涝的可能性降低;路面湿度增加也有利于缓解城市内的热岛现象,缓解因地下水减少而导致的地表下沉。

其二,機动车道路排水设计。机动车道路的排水一般分为双坡排水和单坡排水,车行道较宽时一般采用双坡排水的方式,以路中间为最高点往道路两侧逐渐降低高度,让雨水可以很快汇集到路边的排水口处。在路面两端每隔一定距离就应当设置雨水的收集口,收集的雨水会随着埋在地下的主管道汇集到某水系中。

其三,下水口设计。笔者通过观察发现,部分社区的下水口形状大小不一,有很多下水口因为清洁管理不到位,造成堵塞。下水口的形状和大小的设计会影响排水量的大小。而且排水沟在遭遇暴雨时无法收集过量雨水达到排水的效果,不利于雨水的处理。为此,道路两端可以设置长条的下水口,下水口略低于路面1~2cm,尤其是在地势较低的地方应多开设下水口,以便及时处理强降雨。

参考文献:

[1]李瑞梅,孙迎欣,王玉荣,等.城市道路导视系统的设计和研究[J].大众科技,2010(12):23-25.

[2]孙杰.城市道路路面排水设计[D].西安:长安大学,2013.

作者单位:

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安全设计
化工工艺安全设计中危险识别和控制研究
仪器仪表在安全系统中的功能安全设计
防火墙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浅析弹药库防雷安全设计重点
浅析数据库的安全设计与管理
变压器高压试验与安全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