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技术贸易”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21-05-28陈培如
陈培如
摘 要 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中,欧美国家对我国实施技术封锁,国际技术贸易处于异常复杂的境地。与之相反,当前国际技术贸易教学较为滞后,本文从教材、师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总结了目前国际技术贸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 国际技术贸易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21.01.050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untries have imposed technological blockades on China. The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de becomes complicated. However, the current teaching of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de course is lagging behind. This paper first summarizes the teaching shortcomings of this course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ers, teaching mode and assessment methods, and then proposes som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for reform.
Keywords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de;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mode
国际技术贸易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系统地介绍了国际技术贸易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相关政策。[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我国国际技术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对我国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并掌握相关理论和政策。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优秀的国际技术贸易人才,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的重点研究问题之一。
1 国际技术贸易教学现状
1.1教材内容偏重理论化,缺乏前沿案例
当前的国际技术贸易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国际技术贸易定义、特征及规范等概念,技术差距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以及发展中国家技术选择理论等相关理论,商标法、专利法及诸多国际公约等法律条文。内容繁杂,且偏重理论概念及法律条文,加之技术贸易对象是无形的“技术”,不像货物贸易是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物品,这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国际技术贸易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学科,虽然多数教材也会提供一些案例分析和阅读材料,但是往往局限于经典案例,案例发生的时代背景及国际环境乃至法律法规均与当前情形有较大出入。
1.2缺乏优质师资力量
由于讲授国际技术贸易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同时要熟知国际公约等法律条文,这对授课教师的综合素养要求极高。然而,当前许多院校都面临着技术贸易领域师资匮乏的问题,授课教师鲜少具备实际操作经验,实操方面的知识储备相对薄弱。授课教师不能够将国际技术贸易理论、相关法律条文与现实案例很好地结合,会导致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使课堂显得枯燥而没有实操性,也会给学生造成这门课程没有实际用处的误解。
1.3教学模式单调
当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国际技术贸易课程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当前国际技术贸易课程多为每周两学时,由于课程知识点较为繁杂,多数教师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理论教学上,无法引领学生深入了解理论知识的内涵,也未能跟进最新的技术贸易发展动态。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不能提高学生的国际技术贸易实操能力,也无法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甚至会降低他们对国际技术贸易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性。
1.4考核方式单一
当前国际技术贸易课程多采用平时上课考勤结合期末卷面考试作为考核方式。期末考试多为闭卷考试,考题以选择、填空、简单和论述题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程度。这无法体现学生的综合素养,多数学生会在考试前对重点知识点进行默记,考完很快忘記。无法通过考核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也难以在毕业后的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2 国际技术贸易教学改革建议
2.1建立有效合作机制,推动教材及时修订
国际技术贸易的特点决定了这一领域会随国际形势不断发展变化,新的理论、政策法规以及实践方式等会不断出现。虽然目前我国已经有不少学者从事国际技术贸易教材编写工作,但是缺少合作机制,往往重复编写基础理论知识部分,而对国际技术贸易的最新发展没有及时跟进。鉴于单个学者的精力有限,可以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收集全国讲授和学习该门课程师生的有益意见,集合优秀学者进行合作编写,将实践及最新案例及时加入最新教材,打造出属于该领域的精品权威教材。
2.2跨学科跨领域交流,打造优质师资团队
国际技术贸易虽然属于经济类课程,但是内容涵盖经济学、法律以及国际关系等学科知识。而授课教师往往来自经济学相关专业,具备良好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但其他学科知识相对薄弱。开展跨学科交流,特别是法律专业知识的教学方法对他们很有借鉴意义。再者,国际技术贸易属于应用型课程,实践活动也举足轻重。开展产学研合作,促使授课教师与相关企业合作,既有利于企业借助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更好地做出交易决策,也能增强教师的实操能力,有利于授课教师将国际技术贸易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融合。
2.3优化课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结合国际技术贸易的特点,可以融合多种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积极性。
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可以避免学生长时间被动接受知识而开小差,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高度融入课堂中。具体而言,可以采用翻转课堂、小组讨论等方式。例如,在学期初教师可以将班级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布置一个专题,可以是最新发生的国际技术贸易案例,也可以归纳各国的技术贸易现状,作为教材的补充材料。这既可以提高学生查阅热点信息和文献的能力,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从课本理论知识出发,结合现实发生的国际技术贸易案例,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分析案例,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和理解。案例的选择方面,除了教材中的经典案例外,更应该选择最新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如美国对华为芯片技术的限制、美国强制收购字节跳动公司旗下TikTok时涉及的技术贸易活动等,这些案例涉及大部分学生使用的品牌或工具,可以将无形的“技术”贸易通过这些案例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使用案例教学的过程还应引导学生多参与案例的讨论,由于最新的案例不像经典的理论知识,往往没有标准答案,故而更应该启发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自己分析案例的前因后果。[2]
加强思政教育。国际技术贸易涉及技术在国家间的流转,这或多或少伴随着技术来源国的意识形态。因此,在国际技术贸易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案例教学时选择正面的案例,并将正确的政治观、思想观、道德观融入案例教学中。在互动教学中对学生存在的负面思想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2.4完善课程考核体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对国际技术贸易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应当加大过程评价比重。过程评价除了传统的考勤外,还应该加入课程互动分数。提前量化好各加分项,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公平公正,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融入课程学习。期末考试除了基础知识点的考核外,还可以加入最新国际技术贸易案例作为综合辨析题,这可以鼓励学生在平时多了解国际技术贸易的最新政策变動,习惯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最新发生的案例。
3 结语
国际技术贸易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应结合世界科技发展阶段、国际格局变化情况,从教学内容、教师培养、教学模式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多个维度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以期为国家培养更多符合当前需求的国际技术贸易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 杜奇华,冷柏军.国际技术贸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 郭松燕.案例教学法在“国际技术贸易”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时代金融,2020(17):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