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阅读循环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021-05-28万春华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阅读氛围阅读兴趣语文教学

[摘 要]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水平。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艾登·钱伯斯的“阅读循环圈”理论中,儿童的阅读兴趣、习惯与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有协助能力的大人”。教师可以通过营造阅读氛围,采用目标阅读法、经典诵读法、浏览读书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深度阅读。

[关键词] 阅读氛围;语文教学;阅读兴趣

[基金项目]2019年度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生阅读循环圈的构建与实施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9ZXZD12)。

[作者简介]万春华(1963—    ),女,江西南昌人,九江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在艾登·钱伯斯的“阅读循环圈”理论中,儿童的阅读兴趣、习惯与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在学校里,“有协助能力的大人”主要是指教师。因此,教师应采用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深度阅读。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意义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领悟文章丰富的内涵,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品位。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地阅读;反之,若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阅读将成为沉重的學习负担。由此可见,对于学生来说,阅读兴趣至关重要。

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教师可以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比如在教室墙壁上张贴读书名言,设置“书海拾贝”等板块,在班级建立图书角,鼓励学生带上喜爱的书籍,丰富书橱,让学生在图书角阅读书籍,或者到学校图书室借阅书籍,让学生置身于浓厚的阅读氛围中。

课后讨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畅谈心得,分享读后感。每天抽出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讲述读书的收获,并一起评价。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手抄报、美文朗诵、故事分享等活动,让学生们一起徜徉书海。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差,为了让课外阅读更有成效,教师要鼓励学生每天坚持阅读,并摘抄语句,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教师以季度为周期组织学生一起讨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科学指导阅读方法

(一)目标阅读法

目标阅读法是指直接捕捉目标的阅读方法。这里的目标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目标的内容可以是思想倾向、内容理解、写作特色、人物分析等,也可以是段落层次、遣词造句、表达方法、标点符号等。具体的阅读目标可以根据读物的实际情况和自身需要而定。

1.捕捉目标。这是目标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学生通过阅读捕捉所需的信息,而与目标无关的知识则跳开、绕过、跨出、避让,不绕圈子,直接捕捉目标。

比如,教师可让学生在阅读《索溪峪的“野”》后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述索溪峪的“野”呢?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可以发现,从第二自然段开始,每个自然段第一句话都是和这个阅读目标有关的,这些句子恰恰是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学生可以把这些句子标记出来,其他内容则可以一带而过。

2.筛选内容。在先前捕捉到的目标基础上,及时筛选,提取真正指向目标的实际内容。筛选可以从文章的结构、自然段的理解、层次间的关系、句子的意思等角度出发,整体把握、相互结合。

比如,学生在阅读《索溪峪的“野”》时,教师提出:“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述索溪峪的‘野呢?”这个问题的相关句子在文章中一目了然,文章是总分结构,第一自然段总写,其他几个自然段分写的正是几个方面。有的问题不是能立刻找到相关词句,比如:“‘野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有了这个阅读目标,学生就会有目标地筛选,找到文章中具体描写“野”的句子,这样的词句有很多。作者对索溪峪的山印象极为深刻,遣词造句也极为传神,不仅生动具体,而且对仗工整,这些词语突出了山的“野”,那些描写索溪峪水的淘气和有趣的句子突出了索溪峪水的“野”,大自然的神奇感染了来索溪峪的每一位游客。这些围绕中心句“野味十足”的典型材料就是指向阅读目标。

3.提炼语言。筛选内容后,就可以进入第三个层次提炼语言了。有的语句可以直接从相关信息中提取,而有的语句需要根据相关内容进行概括。以《索溪峪的“野”》为例,对于“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述索溪峪的‘野呢”这个问题,学生可以直接引用文章中的语句来回答,即课文从山、水、充满野性的动物和人这几个方面描述了索溪峪的“野”。“野”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这时候学生需要找到共性,提炼出这里的“野”是天然的、野性的美。

(二)经典诵读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高声诵读经典古文,读出作者的情感,时而激昂,时而委婉,这样学生不但可以了解作者说了什么,而且可以与作者心心相通,涵养性情。

1.以史促读。学生在初读经典时,可以提前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结合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体会诗人的写作情感。

《石灰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于谦不畏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的艰险,定要把清白留在人间的无比坚强、正直清白的情感。联系写作背景,我们无不为诗人的坚定、刚强所感动。“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学生在诵读时可以读出诗中的悲愤、激昂,读出诗人坚强、不畏困难的优良品质。

2.肢体辅助。小学生活泼好动,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肢体语言,如拍拍手、摇摇头、挥挥臂、扭扭腰、跺跺脚等进行诵读,让诵读更有趣味性。学生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能够将诗中的意境表达得更生动。

比如,诵读《马诗》的学生在读到“快走踏清秋”时,可以加上跺脚、骑马的动作。学生读《小池》时,根据这首诗的内容特点,可模仿蜻蜓的动作,边模仿边诵读。

3.融情入境。经典作品的写作手法大多数是借景抒情、借物喻理、富有想象力的。学生在诵读中领悟作者的心境,并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把经典中的语言想象成一幅鲜活的画面,置身其中,通过想象感受经典背后的那份情、那种味,感作者所感,想作者所想,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如,教师在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时,可引导学生想象晴天西湖波光粼粼的画面,感受西湖朦胧细雨之奇。一天之中,诗人欣赏了西湖的晴姿雨态,真是兴奋至极啊!这时,他情不自禁地由西湖想到了西子。教师可以让学生感悟诗人运用比喻的精妙,感受诗的魅力,从而领悟诗人的情感。

(三)浏览读书法

1.查看封面信息。学生在阅读一本书时,首先应观察书的封面,主要关注三个方面的信息:书名、作者、出版单位。这样,学生能从封面信息中找到全书的关键信息。

2.查阅内容提要、目录、序言和后记。内容提要概括了全书的主要内容,提炼全书的主旨,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取舍书的内容;查阅目录能够了解全书的主旨和主要内容;读序言和后记能够了解写作背景、写作目的、编写体例等。

3.浏览正文。学生可以扫描式浏览正文,一目数行,提取字里行间的重要信息。学生还可以采用跳读式浏览,根据阅读目标,舍弃无关的部分,快速阅读。

图书开端往往是文章的引导部分,学生依据这部分可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判断。学生在阅读文章的中间部分时,要抓主题句,也就是要抓住说明全段主要意思的句子。结尾部分对全文加以简明扼要的归纳、总结,学生读结尾应细心,如果与前面内容对照阅读,印象会更深刻。学生应全面梳理文中的主要人物、事迹、观点、中心思想等,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

猜你喜欢

阅读氛围阅读兴趣语文教学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如何实现趣味教学
让个性化阅读焕发生命的活力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创造小学语文良好学习氛围的教学方法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儿童适合什么样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