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小说阅读教学研究

2021-05-28尤奇志徐礼诚

考试周刊 2021年35期
关键词:小说阅读思想政治教育

尤奇志 徐礼诚

摘 要:小说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优势独特,能将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在进行小说教学时,要注重分析、理解小说中人物的典型性格、人情世态、人物命运,提高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的认识水平,获得道德观念的启示。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小说阅读;典型性格;人情世态;人物命运

小说在虚构的原则下回应现实,优秀的小说作品塑造出的典型人物、体现出的社会现象、揭示出的生活规律等具有不朽的价值,有助于提升读者的思想认知水平。作为广受青少年喜爱的一类文体,小说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优势独特,教师如果能够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地解读,便能收到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良好效果。在进行小说教学时,要注重分析、理解小说中人物的典型性格、人情世态、人物命运,提高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认知水平,获得道德观念的启示。

一、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典型性格

小说以人物为中心,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在现实世界有着不同形式的对应,特别是一些优秀小说中人物的典型性格,更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品质的映现。理解小说画廊中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对培养人生观、道德观等意义重大。

例如,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中塑造的阿Q形象,其典型性格既暴露了旧中国的国民劣根性,也揭示出一种普遍的人性弱点,对于理解旧社会阶级压迫的苦难、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都具有启示意义。课文节选的是原小说的二、三章,叙述的主要内容是阿Q与未庄的各色人物进行较量(主要是挨打),突出表现他的“精神胜利法”。

阿Q无依无靠,无产无业,寄居在土地庙中,以帮人打短工谋生,即便是在贫穷落后的乡村未庄,他也只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以赵太爷、钱太爷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统治着未庄,他们剥夺阿Q的生产、生活权力。“恋爱”风波后,阿Q仅有的毡帽、布衫、棉被都被占去了,也没有人家再敢找他做工了,他丧失了一切生产、生活资料,不得不一度去做小偷。阿Q的生存处境是旧社会千百万贫苦农民的浓缩与写照,小说借这个不觉悟的主人公揭示了辛亥革命后基层社会仍未改变的尖锐阶级矛盾。

阿Q属于旧社会的被压迫阶级,但他的精神胜利法却并不独属于这一阶级,甚至原本就不属于这一阶级。任何时代中统治阶级的思想总是占主导地位的,那种自我麻痹的做法也是从统治阶级传染给全社会的。面对时代的剧变、外部势力的入侵,统治阶级刻意无视变革和革命的要求,努力維持现状,安于精神胜利,任由乃至刻意让这种病态心理蔓延到全社会。阿Q也染上了这种精神病。未庄的闲人们拿他取笑,欺凌他,他只能自我麻痹想:这是老子被儿子打了,自己是第一个自轻自贱的人,和状元一样也是“第一”。在赌博赢来的大洋全部被抢走后,他用力打了自己两耳光,仿佛是自己在打别人。阿Q这种靠自欺欺人来调整情绪的方式,归根结底是对现实的逃避,是消极的人生态度。教学时既需要引导学生理解阿Q的典型性格是旧社会结出的恶果,尤其历史条件;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精神胜利法在当代是否尚存余孽,该如何疗治这一畸形的心理疾病,养成实事求是的习惯和积极进取的态度。

又如铁凝的《哦,香雪》。小说写改革开放初期小山村台儿沟开通火车后,香雪和她的小姐妹们每晚都跑去铁轨旁边看火车。火车上人们的吃穿用度强烈吸引着生活在封闭乡村中的姑娘们。她们好奇地围住列车员打听新鲜的事物、新奇的外部世界,用土特产与乘客交换工业产品,香雪还换回了一个自动铅笔盒。考虑到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分析火车、铅笔盒等的象征意义,进而理解香雪每晚去看火车,表现的是她们对现代化工业社会的向往。特别是香雪,她出人意料地去换铅笔盒,还打听北京的大学是否招收台儿沟的学生,表现了一个上进的乡村姑娘对现代文明的渴望与追求。她对人生道路的选择,为当代青少年的人生观塑造提供了诸多启示。理解香雪的典型性格,是本课承载的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香雪的典型性格表现在两个方面:自觉的羞愧和自觉的上进,都与眼界打开有关。她在被公社中学的同学们反复盘问、捉弄后,意识到贫穷就会受辱,落后就是耻辱。在与旅客交换回铅笔盒后,她对台儿沟发展寄予了更大的期待,希望那时姑娘们不会再在见识上低人一等,火车也会在台儿沟停留得更久一些。小说将香雪觉醒的意识与自觉的行动合而为一,使这一形象历久弥新。

二、 分析人际关系,理解社会环境

环境是小说三要素之一,其中社会环境对于理解人物言行和情节发展尤为重要。为了准确把握社会背景,不仅应关注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要注意小说中人与人之间互动形成的关系网,把握人情世态。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体认情节发展中的人际关系,辩证思考社会环境对小说主旨的意义。

例如《变形记》一课。卡夫卡的小说通常不指明时间、地点和社会背景,但是阅读时可以依据小说中的人际关系构建出当时的社会现实环境。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萨姆沙醒后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无法动弹的他陷在床上涌出了大量的感慨。他抱怨工作的艰苦、老板的严苛、同事的无情,但为了替父母偿还欠债而不能辞职。这些内心独白交代了格里高尔与外在世界的人际关系,为读者重构了主人公的生存处境,反映了他身处于一个压力巨大、人情淡漠的社会环境。因为没能按时上班,公司的协理很快便找到家来打听情况。协理毫不掩饰地威胁、批评格里高尔,丑陋的言行为之前格里高尔对公司的反感、厌恶做出验证,也暴露出剥削阶级的残忍、冷酷。课文虽只节选了原文三个部分的第一部分,情节尚未充分展开,却已足够让读者全面把握格里高尔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复原他的现实处境。

选文表现了主人公与同事、家人之间的关系状况,而这些关系又都是围绕工作展开的。格里高尔发觉自己变成甲虫后,首先揪心的不是身体的异化,而是无法按时赶上五点钟的火车去跑推销。家人在发现他没有上班后,也是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催他起床上班。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人与人的情感在利己的前提下才会具有意义,剥削阶级对劳动者的压迫使人发生了异化。作品反映了这种人的异化和人情的异化,表达了对剥削社会的深刻批判。

猜你喜欢

小说阅读思想政治教育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情境教学探讨
结合一堂考核课试论经典小说的品鉴与赏析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手段之微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结合一堂考核课试论经典小说的品鉴与赏析
小说教学,将对比策略贯穿始终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