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学习共同体视域下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研究
2021-05-28吴小汝
吴小汝
摘 要:在当下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探究式学习仍然浮于表面,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不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当前的科学教学中,其课堂生态不佳。针对这个问题,站在小学科学教师的角度上,构建丰富且足够专业的知识结构,提高其专业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等要求,文章针对课堂学习共同体视域下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进行简略探究。
关键词:课堂学习共同体;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一、 引言
为更好地为小学生提供教学,课堂学习共同体应运而生,成了教师之间形成高效沟通和学习的重要平台。教师可以以共同体的形式建立相应的技术性文化,由此来强化其对自我在各个方面的提升。教师可以在此平台中相互交流,分享教学心得,并在相互学习和借鉴中强化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的教学。
二、 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学习共同体是指由一个学习者组成的机构团体。其成员在学习中通过分享学习资源或完成相同的任务的方式进行交流与沟通。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并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使个人得以成长。学习共同体是教师在其教育领域的延伸,在这个团体中,教师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进行学习,在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上实现自我成长,并更好地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因此,学习共同体有以下几个较为基础的功能。首先,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为教师作为一名学习者的自尊和归属感提供支持。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教师之间都是在以同样的目的进行学习,基于这个共同的学习目标,教师更加有归属感和对彼此的认同感。这种积极的态度能有效促进教师之间进行更多的交流,并且在交流过程中进行更多的反思,并且在交流中各自发表不同的观点或看法,进行思维上的碰撞,从而促进教师的学习效率的提升。当教师在交流中遇到不同的观点时,在相应的沟通中产生新的想法和信息,为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反思提供基础。并且在整个交流中,是将公共知识经过内化之后转变为自己的知识,为教师的教育事业提供强有力的辅助,其教学方式有更多的创新的可能,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
三、 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中构建共同体的意义
教师学习共同体为教师进行合作与互助提供了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平台,对教师提高其教学智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对于小学科学教师来讲,在学习共同体中进行自我升级更为必要。在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中,其最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让小学生在科学课程中提高其科学素养,或者是将小学生培养成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的人。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本身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并形成系统性的学科知识体系,以便于有计划地开展科学教学。因此,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通过将各自的独特的教学经历进行分享,其个人化的教学思维得以被发扬,并且从中学习到其他教师在科学教学上的可取之处,从而为己所用,丰富科学课堂教学。在整个共同体中,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其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可以在平台中被分享、被借鉴。这对于每个教师来讲,都是一笔重要的学习资源,为教室之间的互利共赢提供可能。
四、 现阶段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探究式合作学习浮于表面
虽然新课改在中国深入落实,但是基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还不能完全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不能将新的教学理念与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相融合。在科学学科的课程教学理念中,最注重的是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堂的教学方式一般是以小组探究的方式进行的。在具体的课堂中,教师为学生分组,并设立小组组长,让整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相应的合作探究学习。而最好的状态是教师成为一个引导者。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往往不能给学生更加自由的探讨空间,对整个探究活动干预过多,让学生的探究学习受到干扰,其自主学习性被严重限制。在这样的状态中,整个小组探究学习流于形式,并没有达到促进学生思考并养成科学思维的效果。
(二)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
在进行科学教学时,教师应更多地以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相应的学习状态。通过课堂提问,教师能对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更多的把握,并且能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做出不同的教学引导计划。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教师缺乏对学生年龄层的划分意识,不能有效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导致其设计的课堂教学不能让学生对相应的问题产生足够的思考,甚至有的学生对相应的问题感到茫然,无从下手。教师设计的问题大多枯燥乏味,不能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并且其问题较为形式化,不具备相应的生动性,让师生之间的互动缺乏一定的生动性。
(三)科学课堂生态环境存在不足
首先是小学科学教师的严重缺乏,学校的专职教师较少,并且其中很多教师是其他学科的教师的兼职。甚至有的学校没有专职教师或只有一个科学教师。专职教师的课时较多,其由于负责的授课班级数量多,教学任务量较大。其次是教师的自我学习意识不够和学校的科学实验室条件的严重不足,很多实验器材破损较为严重,不能符合科学教学的要求。最后是在科学课堂中,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科理念呈现不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方式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大部分学生不能对教师的问题产生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对科学学科的课堂失去兴趣,导致对科学学科的学习效率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基于以上的种种原因,小学科学学科的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需要教师对其做出及时且有效的调整,明确教学目标,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思路,从而使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
五、 课堂学习共同体视域下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一)层级式学习策略
层级式学习策略是在对某个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梳理的基础上,对相应的学习目标进行解构上的细化。针对某个教学单元,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并且区分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整个科学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并且在此基础上以主要的概念为指引,能够将相关的内容纳入合适的层级结构中,并将其位置进行明确。结合不同年龄段的认识规律,根据学习的相关内容设立相应的学习目标,最后形成有一定的学科特征的层级学习结构。例如,在学习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中《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本課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即空气的概念,跟空气有关的内容,如空气是有一定的质量的,并且占一定的空间,其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第三个部分即本课内容的主要目标,即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空气充满各处,其中所含的二氧化碳、氧气有重要的意义,描述热空气上升的现象;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其中氮气、氧气是其主要的成分。并且通过对以上知识的掌握,让学生明辨氮气、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氧气可以;小苏打与醋能制取二氧化碳,并掌握在生活中制造风的方法。通过这样的层级式学习,帮助学生立足于较高的层面分析现实语境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