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精准科研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

2021-05-28郑书娟

情报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维度数据库精准

郑书娟

(郑州轻工业大学图书馆 郑州 450002)

0 引 言

在大数据背景下,科研信息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万物互联、知识共建、移动图书馆、学术搜索等新的信息服务载体不断涌现,催生了信息数量爆炸式的增长,也加深了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在教育4.0时代,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重塑了信息知识生产、存储及传播的全过程。而高校教师作为社会中的高端学术人群,肩负着知识传播和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如何加强自身专业水平建设,同时积极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飞速变革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科研信息服务是通过连接各种数据平台,针对教师的科研信息需求,筛选并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用于提升高校教师教育科研水平[1]。

从文献研究和统计分析来看,科研信息服务日益受到关注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研究人员在咨询参考、文献传递、信息推送、专利服务、查收查引及科技查新等传统信息服务上进行了有效探索[2]。2012-2016年,笔者所在学校在人才引进和学科建设方面进入了快车道,博士从200余人迅速增加到近700人,优秀博士比例也有大幅度提高,其他如更名大学、省部共建、博士点申报、重点学科建设、标志性科研成果、科研经费等也取得突破或重大进展。与此同时,图书馆在对科研人员的信息服务方面的不足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为了更好地服务科研人员和学科建设,图书馆通过整合校内资源专门成立科研信息服务团队。信息服务团队于2016年底对本校相关工科院系进行关于“图书馆科研信息服务满意度”的调研,共发放满意度调查表306份,收回有效调查表297份,经调查统计发现:非常满意为11.8%,满意为20.9%,基本满意为35.0%,一般和不满意为23.9%和8.4%。通过留言簿、意见建议箱、网络留言平台和座谈访谈等形式对信息服务不满意的原因进行梳理,获得数千条信息和几百条建议意见,发现问题集中在信息服务响应时间长、针对性弱、有效信息量少和质量不高等方面。本校科研人员对现有科研信息服务模式和质量不满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准以及高效。针对这一需求,郑州轻工业大学图书馆在借鉴国内科研信息服务的成果和方式方法基础上,于2017年初开展了精准科研信息服务的尝试工作。在清华同方的CNKI数据库中以“信息服务”与“高校教师”为主题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09-2020年,共计获得涉及图书馆创新科研信息服务相关文献48篇,其中邵阳学院向阳认为个性化的教师服务是为高校教师提供最新的相关学科教学科研工作的前沿动态服务信息,并及时推送[3]。南昌大学唐西英认为高校教师信息服务应垂直于课题的各个阶段[4]。戈婷婷认为针对一些资深的专家教授和学科带头人的信息需求应实行重点个例服务、为教师进行全流程服务[5]。但是,当前有关如何针对单个科研工作主体,或者某一学科开展精准信息服务的相关研究实践并不多见,如何构建科研工作主体和信息服务提供者之间的交流平台和机制也不多见。随着我国科研信息水平不断的提升,科研人员对于精准信息化服务的需求也愈加强烈,当前传统信息服务已经难以满足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具体表现在:现有科研信息服务存在精准性不足,服务内容层次及深度缺乏分析梳理和系统性;专业的信息服务人员不足,服务形式被动、内容单一,欠缺深层次的科研信息挖掘服务;虽然针对学科分析及院校分析的信息服务开展较广泛,但是针对科研人员个体的信息服务却较少。

因此,本文从科研人员的科研信息需求出发,系统分析科研人员信息服务的精准需求,从“意识”维度、“知识”维度、“人员”维度和“时空”维度,使科研信息精准服务有效深入高校教师科研教学全过程,从而实现“高校教师需要什么、缺乏什么”,信息服务主体“提供什么、挖掘什么”。并依托案例进行验证及优化,以期为高校图书馆提供精准科研信息服务创新提供参考和实践。

1 大数据背景下精准科研信息服务的需求特征分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以电力系统装备及自动化等电气工程相关领域为研究对象,兼具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应用推广。该专业顺利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并列入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程教育背景深厚。另外,该专业相关教师科研能力较强,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且非常注重校企合作及科研成果转化,与通用电气、西门子公司等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实验室。鉴于该专业教师对于科研信息服务的需求较大且具有迫切性和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以其为例进行分析研究。

通过近5年来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团队的教师进行信息服务和调研活动发现,其专业教师科研信息服务需求具有以下几个特征:a.具备一定的信息检索意识,但是不同科研人员如资深科研人员、科研骨干和一般科研人员的检索意识存在较大偏差,需要区别对待。b.对于信息知识的存储方式、获得途径等缺乏系统了解。另外,对于单一数据库的掌握,有待深入。c.对于信息知识的实效性缺乏认知,容易造成科研成果损失。d.缺乏在不同网络状态下,快速有效的获取需要信息的能力。

因此,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的科研需求特点,总结归纳为“意识维度”“知识维度”“人员维度”“时空维度”等四个需求要素,并用于构建信息能力培养的保障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高校科研人员精准信息服务需求框架

1.1意识维度信息意识是指客观存在的信息和信息活动在人们头脑中的能动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所关心的事或物的信息敏感力、观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及对信息的创新能力,是信息检索和利用的前提和动力[6]。科研人员只有具备一定的信息意识,才能在海量的信息中,捕获科研热点、获取知识精髓、去伪存真,使自己的科研行为高效化、成果最大化。

本文以全球知名的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依托,选择全国一流大学A类、B类及河南省普通高校各5所,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科学类论文,是否进入SCI收录进行统计分析。以“机构”为检索词,检索截止日期为2019年10月25日,统计15所高校的的SCIE及ESCI的发文量统计如表1所示。数据统计分析表明,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科学类论文(即SCIE和ESCI发文总量)综合的平均值为21478.53篇,ESCI论文占比平均值为3.62%,如图2、图3所示。一流大学5所高校A类的发文量37 215~47 056篇,均高于平均值;一流大学B类及河南省10所普通高校,仅东北大学发文量最大为21 954篇,略高于平均值,其他9所高校均位于平均线以下。但是在ESCI论文占比中,一流大学B类高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ESCI论文占比平均值为1.28%,数据表现亮眼。经统计分析,无论是一流大学A类、B类,还是普通高等院校的期刊论文均有一定比例ESCI论文收录情况,说明较多高校教师论文投稿时,掌握期刊及数据库的相关知识不够扎实、信息检索意识欠缺、信息敏感度不高,需要信息服务人员的引导和帮助。

表1 高校WOS科学引文发文大数据分析

图2 15所高校发文总数

图3 15所高校ESCI占比

1.2知识维度从开始提供精准科研信息服务以来,全校提出科研信息需求的频次获得较大提升,从2017年的447次增加到2020年的1 785次。通过对5年来的信息需求的统计分析发现,在数量增加的同时,内容和深度也呈现较大差异,可以分为3个层次:常规性、提升性和精准性。以2020年为例,“常规性”科研信息服务需求占比65.2%,主要为查收查引、文献传递、数据库权限购买等形式;“提升性”科研信息服务需求占比为28.3%,主要为查新报告、学科建设、科研团队研究热点及背景梳理,协助结项、申报科技奖项;“精准性”科研信息服务需求占比最少,仅为6.5%,但服务难度更大,主要为梳理国内外同行研究进展,对个人学术背景和能力进行分析,为人才引进和学科建设提供参考,也可定制特定内容及分析报告。以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科提供研信息服务为例,我们针对不同需求,兼顾整个学科发展的战略,从“常规性”“提升性”“精准性”三个层次梳理“科研热点”“政策规划”“战略布局”“传统培训”“精准培训”和“学科战略预测”等多种类型的信息服务内容,以及利用数据分析挖掘针对单个科研工作人员开展科研信息的精准服务,近5年共计提供精准科研信息服务192次,助力该专业于2018年顺利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

1.3人员维度高校科研信息服务要以高校教师的科研信息需求为导向,同时兼顾学校的学科发展进行,需要构建专业的信息服务团队。针对“常规性”“提升性”“精准性”等不同层次的信息服务需求实行三级响应机制,对于“常规性”科研信息服务需求,做到及时和当天响应,由“图书馆信息服务团队”独自完成;对于“提升性”科研信息服务需求,1~2周完成响应,除“图书馆信息服务团队”,还需借助“学科专家团队”和“学科管理团队”的联合协作,打通政策和信息通道,共同促进学校学科发展;对于“精准性”科研信息服务则最为复杂,除需上述三个团队的紧密合作,可能还涉及到其他高校图书馆、科研单位以及校企合作。人员构成为:“图书馆信息服务团队”11人,“学科专家团队”43人,“学科管理团队”18人,还包括校外专家、数据库商服务人员等。

1.4时空维度通过分析发现,高校科研人员在不同时间节点对科研信息的需求量有明显变化。以我校为例,每年1~2月会出现高峰,这与国家基金申报有关;暑假期间也比平时有所提高,主要是教学任务结束后有充足时间进行科研工作。对于个人而言,在项目申请期、实施期及结项期,职称评审期,教学实践期等不同时期信息需求的内容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另外,信息知识的时效也不断变化,科研热点的快速迭代及期刊数据库的更替等。最后,因为科研工作者的时间和工作地点变化也会直接影响获取文献资源的效率,需要科研信息服务提供必要的帮助。

通过几年的实践,丰富了科研人员提出信息需求的途径,原来的意见簿、建议意见箱和座谈等形式继续保留,对网络留言平台进行了更新并加强了维护频次,还构建了QQ群和微信服务群,延长面对面服务时间(假期),沟通渠道呈现多样化,沟通响应时间大大缩短,服务质量和效率大大加强。

2 精准科研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基于郑州轻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团队对于科研工作者信息需求特征的分析,设计不同信息素养培养目标,采取多种实施途径进行探索研究。本文从意识维度、知识维度,人员维度及时空维度四个方面,进行科研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具体实施途径如下。

2.1意识维度信息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明确的目标、高度的自觉、大量的知识储备,并且通过有组织的、有计划的、长期的训练同时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才能完成的系统工程。要完成从信息意识的萌芽到信息意识的培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1 打破经验主义,树立信息意识 知识有效期的不断缩短和信息爆炸式更新,要求科研工作者知识体系也需要即时更新。立项前的查重查新、备课前的数据更新、投稿前的期刊动态更新等问题,都需要一定的信息检索意识。信息意识的缺乏容易产生经验主义的错误,给科研教学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

2.1.2 分级式的信息意识培训 针对科研人员不同的信息意识水平,设计不同信息意识培养目标。基础型:针对一些信息意识较低和无信息意识的人员;提高型:针对具备一定信息意识的教师,但是对于某数据库缺乏系统和深入的了解。精准型:通过一对一的访谈或者大数据检测,发现某一位教师对于某一个问题存在理解偏差,需要精准服务培训。基础型及提高型的培训形式可以使用群体培训,精准型的可以针对特殊科研信息需求进行一对一精准培训。

2.2知识维度通过考察走访,将不同层次高校教师的科研信息需求的内容、深度及侧重领域与近几年来高教教师信息服务的实践相结合,把信息服务的知识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具体如图4所示。

图4 精准科研服务体系知识维度构建

2.2.1 常规服务 郑州轻工业大学嵌入式精准信息服务中的常规服务,主要指面向高校科研人员提供各种途径的信息资询、文献传递、查收查引及数据库培训等信息服务。常规服务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科研人员的信息意识,提高科研人员对于信息资源利用的检索水平及技巧,提升专业教师对于常见数据库的认识和使用能力。

在常规服务中,科研人员提出的问题呈现多样性、随机性及零散性,一般由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直接回复解答;而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如数据库信息勘误修正,则需要数据库商的人员协调解决;而对于一些更为复杂的问题,则需要信息服务人员、学科馆员联合整个精准信息服务团队共同商讨解决。对于中外文数据库的使用常识及检索技巧培训,需求人群一般为新进教师或者研究生,信息服务人员或者学科馆员可以作为培训讲师,在新教师入职培训中嵌入信息服务培训。

2.2.2 提升服务 提升服务指的是根据教师的课题项目团队的科研关注及交叉领域所开展的科研信息调研、汇总及分析等,主要包括:科研热点追踪、科研政策整理、学科规划布局或者专业数据库建设等。

在提供这项服务时,服务内容不仅要重视科研团队的研究目标,还要兼顾学校的学科规划和布局。通过调研和深度交流沟通,信息服务人员撰写学科态势预测分析报告,上报至信息服务管理团队,为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科研政策提供参考,从而有的放矢地引导高校相关专业的研究方向,最终形成多学科共同培育壮大优势学科。

2.2.3 精准服务 精准服务是以高校教师及课题组为服务对象,在常规服务和提升服务基础上进行的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内容包括科研热点获取、某一学科主题数据库特色资源培训、投稿期刊动态信息推送、同领域研究进展推送等。科研热点获取是致力于帮助科研工作者熟练掌握多途径获取最新科研动态信息的方法,例如利用数据库某一领域文献的订阅功能,相关主体网站或者纸质刊物,熟练掌握某一学科主题数据库特色资源。期刊动态信息推送服务可以帮助高校教师了解学科领域期刊影响力和收录更新频率等信息,不断提高学术论文发表质量。

图5 精准科研服务体系时间维度构建

2.3人员维度根据郑州轻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团队对于学科信息服务的精准需求,构建符合需求方、服务方和管理方的的组织架构及实施途径。具体而言以高校教师自身专业科研信息需求及科研团队科研需求为主,兼顾学校学科战略布局提供信息服务。提供优质的精准科研信息服务需要 “学科专家团队”“学科管理团队”和“图书馆信息服务团队”三个方面的有效沟通协作才能实现,而且这种协作还要始终贯穿到信息服务的整个内容体系当中。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学科科研团队及管理决策团队中嵌入学科馆员和信息服务人员,在信息服务团队中嵌入科研秘书及学科秘书,共同打通科研信息需求通道,构建信息服务人员体系。

2.3.1 信息服务人员嵌入 郑州轻工业大学为了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培育重点学科、增加学科影响力,于2017年初成立精准信息服务团队。团队组成科研人员覆盖学校重点培育的三个学科,主要人员由主管学科带头人、学科秘书及研究生所组成。团队的管理决策人员为学院科研副院长、图书馆馆长、学科办及科研处相关负责人,负责学科及科研政策的修订,以及与上级领导部门的沟通协调及科研政策传达。信息服务人员由相关学科的科研秘书、图书馆信息服务馆员及科研处管理部门人员所组成,具有科研团队、信息服务及管理决策的三重身份。其互相嵌入的特点使得科研信息需求、科研态势研究和科研政策的制定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有效地提高了信息服务的效率、改善了信息服务的质量。

2.3.2 学科服务人员嵌入 学科服务人员由学科秘书、学科馆员及学科办工作人员所组成。学科馆员与普通图书馆员不同,需具有一定的学科背景,且能够快速理解把握服务学科的研究热点和方向。通过与学科秘书的有效沟通,能够提供专业的数据库资讯及有关培训,甚至可以融入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成为课题组的一员,更好地提供信息服务及文献资料保障。学科秘书及学科馆员也可以统一收集高校教师关于学科政策上的建议意见,与学科办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促进学科政策的信息服务工作。

通过信息服务人员与学科服务人员的嵌入和沟通,高校教师科研团队、图书馆文献资源团队与学校管理部门实现了密切的嵌入和互动,从人员架构上保证了信息精准需求的挖掘和供给。

2.4时空维度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活动会受到时空变化的影响,因而当科研工作实施阶段和实施地点发生变化时会提出不同的信息服务诉求,所以要求信息服务团队能根据时空变化,及时设计不同的信息服务内容和方式,具体如图5所示。

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活动一般分为项目准备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项目完成三个阶段。项目准备阶段的信息服务内容主要包括调研该项目的发展现状,挖掘该项目领域的创新点和空白点,该项目的专利归属及布局情况,为项目负责人提供参考资料,此阶段的项目调研包括针对于本课题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技术要点分析。项目实施阶段,信息服务包括对项目已获得的目标成果进行数据监测、分析和备份,协助科研人员进行专利申请、论文投稿期刊筛选、论文内容查重及同领域研究进展梳理等。项目完成阶段,对标科研项目预期目标进行查漏补缺。项目验收后,提供成果查新和协助奖励申请等服务。另外,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相关企业的技术需求,担当校企对接的桥梁并促进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科研工作者的空间位置包括实验室、交流演示场所、中试或生产现场,其空间位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提出的信息服务内容和方式也可能随之变化,信息服务工作应当努力适应并贯穿始终。

3 精准科研信息服务体系的实施

自2017年以来,郑州轻工业大学尝试进行精准科研服务体系的构建并实施多项创新信息服务模式,重点在3个学科内开展了试点工作,针对每个学科及个体开展信息精准服务,有效的支撑了学校的学科发展和科研项目开展。

3.1意识维度的实施在精准科研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中,郑州轻工业大学信息服务团队着眼于信息更新意识、吸收意识、成果意识、交流意识、保密意识、价值意识及防污染意识等六个方面,进行高校教师信息意识的培养。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寻找高校教师所面临的的科研信息利用盲点,再利用分级式培训、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数据库、郑州轻工业大学及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及网页等新媒体手段进行信息意识的培养。

针对高校教师不同的信息获取状态,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培训内容既体现系统性和全面性,又呈现知识的基础性和独特性。

a.传统培训服务。新进教师入职培训工作,为图书馆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机会。通过授课方式介绍图书馆资源概况,这一类普及性的培训工作有助于培养教师的资源利用意识[7]。对于学科秘书、学科办及研究生处等服务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应减少数据库的检索技巧等具体操作培训内容,更注重于增加他们对科研成果信息的感性认知度。此类培训应寻求共性、忽略个体化的差异。

b.升级培训服务。对于教龄较长的资深教师,一般会采取定期深入院系进行专题培训方式,培训内容紧扣院系特色和需求。或针对某些通用索引及全文数据库出现重大调整时进行不定期培训。

c.大数据精准培训服务。2017年召开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提出四点建议,建议之一为“重视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加大培训力度,适时开展信息素养监测评估”。我校图书馆通过大数据挖掘,了解相关教师的科学素养状态,可以提供精准到某一位教师、某一个数据库、某一个刊物、某一篇论文的精准信息服务。也可以精准到某一学科或者某个科研团队、某一领域、某个热点、某个对标合作机构、或者其竞争团队。

需要说明的是,精准信息培训、提升培训和传统培训课程并不是完全割裂的,有交叉也会有融合,例如在多个个性化培养案例中发现共性特点时,就需要和提升培训结合进行,才能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3.2知识维度的实施郑州轻工业大学精准信息嵌入式服务从国家教育方针、学校整体规划、学院及学科建设发展、科研团队建设及个人信息需求入手进行知识维度构建。按照科研政策解读、高校综合排名、学科态势分析预测、学科培育、研究前沿探测及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估等不同类型将信息服务进行分类汇总。以“常规服务”“提升服务”和“精准服务”3个层次划分高校教师的信息服务类型,以期提供更为高效、合理及精准的信息服务,如表2所示。

表2 精准科研信息服务知识维度实施建设

3.3人员维度的组建在精准信息服务人员的团队构建和服务实践中,逐步建立了信息服务管理制度,通过信息服务人员、学科服务人员、科研团队及管理团队的互相嵌入融合,实现了本校“工程学”“化学”及“材料学科”的信息服务人员全覆盖,不断融合调整,初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信息服务团队,架起了一座信息传递的桥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信息服务的沟通障碍。具体人员分工及架构如图6所示。

图6 精准科研信息服务人员架构图

3.4时空维度的实施精准科研服务时空维度的建设中,以科研项目作为最基本的服务对象。在“项目准备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项目完成”3个不同的时间阶段,提相应的信息服务。同时通过科研秘书和学科秘书全程参与科研过程,使其能够及时了解课题组的项目进展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科研项目的高效运行。另外,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克服科研工作者的空间位置的改变,为科研团队提供无间断、无地域限制的文献资源保障。郑州轻工业大学2020年推出跨区域WebVPN服务和嵌入式资源响应服务,具体内容如下:

3.4.1 跨区域WebVPN服务 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流行肆虐,为了控制病毒蔓延,保证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全球许多高校线下课堂被迫改为线上授课。因为学校购置的数据库受网络IP地址控制,高校科研工作者在居家办公的情况下,如何随时高效地利用学校所购置的的文献资源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郑州轻工业大学为了解决广大师生的文献需求,经过信息化管理中心前期部署和测试,开通了跨区域WebVPN服务,无需安装客户端和插件,支持电脑和手机使用,随时可以通过网络访问内网和图书馆资源。

3.4.2 嵌入式资源响应服务 嵌入式学科服务资源响应是指利用QQ、微信等新媒体方式,进行快速响应,进行文献相关服务的新方式。涉及的服务类型包括文献传递、免费的外文学术不端检测、语法校对及选刊指导工作。文献传递是将用户所需的文献复制品以有效的方式和合理的费用,直接或间接传递给用户的一种非返还式的文献提供服务,它具有快速、高效、简便的特点[8]。传统的文献传递服务是对于一些稀缺和未订购的文献服务,通过邮箱进行,大多需要2~7天不等,而现在采用的嵌入式学科服务资源响应服务,从教师发出文献需求,到文献资料获取,会在几分钟内完成,最晚不超过24小时,实现了快速有效的学科服务。我校开展此服务以来,有218名教师参与,2018年6月到2019年10月,共响应各类文献866例,约75 666页。其中期刊249篇,刊物来源247种,包含中文刊物25种、外文刊物222种;图书及学位论文129册,其他文献488篇。

通过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资源响应信息服务,不但打破了教师对于校园网的依赖,增加了教师获取科研文献的便利性,而且解决了资源不足与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对教学科研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4 精准科研信息服务体系实施效果评价

郑州轻工业大学精准科研信息服务体系自2017年建立后,实行边摸索边运行边改进的策略,近5年来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主要体现在:服务满意度获得较大提升;使用频次提高,直接反应大家更愿意使用精准科研服务;对学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4.1服务满意度提升自2017年实施精准服务体系以来,我校教师的科研信息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学校一流学科的发展。为满足我校教师科研信息需求,提升精准服务水平,图书馆于2020年10月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5份,与上次调查结果对比,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满意度从67.7%提高至89.2%,得到了各个院系教师的普遍认可。通过调查问卷反馈,发现我校教师对于研究热点把握、数据库文献利用以及自身学术影响力评价的能力都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数据库资源配置问题:例如有教师希望获得百度文库及谷歌学术的使用权限,增加晚清民国的报刊数据及艺术绘画类的数据库数量,还有教师希望加强社科类数据库培训等等。

4.2全校使用精准科研信息服务次数大幅增加根据近5年数据统计,自2017年开展精准科研信息服务后,每年服务次数逐年上升,其中2017年为447次,2018年为898次,2019年为1 602次,2020年为1 785次,2021年截至目前为456次。这些数据反映大家使用精准科研信息服务的意愿愈发强烈,也从侧面凸显精准科研信息服务的价值性得到稳步提升。

4.3精准科研信息服务体系助力我校优势学科进入世界ESI前1% 为提高学校学科影响力和更好发挥学科优势,我校鼓励相关学科冲击世界ESI前1%。郑州轻工业大学信息服务团队以ESI一级学科为视角,依托 InCite及WOS数据平台,定时统计学校重点学科的规范化影响力、高被引学者科研状态、学科发文情况,每年撰写《郑州轻工业学院/大学学术研究水平分析报告》ESI简报5份、ESI年报1份。据2017年InCite及我校发文量数据,我校前5名优势学科数据如图7所示。

图7 进入ESI的接近度(2017.7.4数据)

我校工程学学科被引频次是1 814次,当前阈值为1 879,进入全球ESI的可能性为96.7%。经过数据准备、分析、挖掘与专家意见,确定对 “工程学”进行重点学科培育及政策引导,针对性地开展科研信息服务。据2019年ESI数据库3月14日发布的最新数据,工程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这标志着该学科已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在这次ESI数据统计区间内,我校收录论文总数为2 275篇,总被引频次17 314次,篇均被引频次7.61次,顶级论文数16篇。另外,通过信息服务团队人员的分析挖掘,我校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的接近度已达94%,有望成为下一个进入ESI排名前1%的学科。经过学科办等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引导,经过不懈努力,此学科在2020年1月成功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至2020年我校已有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据2020年相关数据分析,材料科学5月份接近度为79.26%,7月份的接近度为83.52%,被确定为下一阶段重点培育学科,力争使其成为本校第3个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总体来讲, 自2017年我校实施精准服务以来,重点学科的培育已初见成效,学校的学科规范化影响力也逐年提高,特别是2018-2019年提高明显。

5 结 语

大数据与教育的双向碰撞,促进了信息技术与高校科研的深度融合,有利于促进全球教育科研体系的资源整合,推动全球科研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在这个互联互通的大数据时代,对于信息利用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做为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的高校教师,是我国科学研究的中流砥柱,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与其教学科研工作相匹配。高校图书馆一定要以教师为中心,使用大数据平台及新媒体为高校教师提供一流的科研信息服务。另外,随着我国学术论文发表数量的不断增长及影响力不断提高,也希望我国的教育管理部门参与全球学术影响力的评定标准制定,对于一些数据库如ESCI,还有生物医药领域重要Medline数据库,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评价体系,为我国的科研事业迈上新的高度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维度数据库精准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