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尚义县十三号村“空心村”的华丽嬗变

2021-05-28于广宁

河北农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窑洞闲置全村

□文/于广宁

“房屋破旧漏、街道脏乱差、庭院无人住”,过去一说到张家口尚义县的十三号村,当地人都会这样来形容这个位于大山深处的小村子。但是如今这个曾经的空心贫困村通过发展窑洞客栈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不仅村子富了起来,而且去年还被评为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尚义县南壕堑镇十三号村位于大青山省级森林公园脚下,草原天路西线末端,距县城6公里,地处坝上坝下交汇处,海拔1400米,昼夜温差10℃以上。全村土地总面积1.12万亩,共辖4个自然村240户525人。村党支部书记姜万河说,村里的人祖辈居住的村子位于大山深处,交通不便,靠天吃饭,长期以来,村民们经营着坡梁薄田,几乎没有集体经济收入。“过去村里常住人口不足全村人口的一半,无人居住、房屋闲置破损的宅基地占七成多,撂荒耕地占全村耕地面积一半。”

村民潘风林从未想过,她眼中穷乡僻壤的村子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过去一下雨,两脚泥。”潘风林说。她曾经统计过,在2013年他们诺大的一个村子只剩下了41人。“有点能力的人都出去了,就剩下些老弱病残。”

如何才能让这个贫困的山村改头换面呢?2015年以来,该村抢抓国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全市打造“草原天路”精品旅游线路的有利契机,依托紧傍大青山森林公园、临近县城的区位优势,整合捆绑使用各类政策资金,引导村民组建农宅合作社,鼓励村民以闲置宅基地入股,建成主题窑洞宾馆53孔38套,2017年又新建窑洞91孔,并配建2000平方米的商贸街和集“十室一栏”为内容的多功能会议中心青山草堂,成立“彩色坝头旅游开发公司”,按市场化模式运作,聘请专业人员管理经营,盈利年终按股分红,带动发展特色餐饮、观光采摘和土特产销售。

通过盘活土地,150亩土地流转入股,新建了集“采摘、休闲、科普”功能为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园区,新建冬暖式大棚9座,春秋棚25座,并与中国农科院等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引进吊蔓西瓜、大棚草梅、水果西红柿、翡翠萝卜、海棠等新品种,为全县的品牌农业发展趟出了一条新路子。2018年接待游客6.8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50多万元。利用国家光伏扶贫政策实施360千瓦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每年光伏收益50万元。

晚春时节,山花烂漫。行走十三号村,干净整洁的街道、依山而建的窑洞客栈、高悬的大红灯笼,塞外的春天虽还有丝丝轻寒,但却难以掩饰这里处处透出的是和谐与蓬勃。

144间窑洞客房成为村里最大特色,配套建设有采摘园、养殖园、健身运动场、农家院等,成为游客休闲、采摘体验、观光赏景的旅游胜地。“2015年,村里将闲置的38户农宅庭院盘活,成立了农宅合作社,整理出连片宅基地,拆旧建新、统一建起具有农家特色的窑洞宾馆53间。”潘风林说,刚营业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村里就接待了两万多游客。“当时村民们没想到,我也没想到。”

2015年以来,十三号村以脱贫攻坚总揽各项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山区综合开发和乡村旅游“五位一体”统筹推进,并采取闲置土地捆绑开发、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农村留守人员捆绑配置的“三个打捆”模式,引导村民组建农宅合作社,鼓励乡亲们以闲置宅基地入股,发展以窑洞酒店为主的乡村旅游。

无论是绿化、保洁,还是接待、服务,各个岗位都需要人手,村民们在家门口成了“上班族”。集体收入也从零发展到2000多万元。

潘风林说:“原来我们老两口就在村里头种点儿地,只能维持吃饱饭。自从村里有了旅游,我们当清洁工人,每月能收入2000多块钱,从5月份干到10月底,能挣一万多块钱,手里有钱花了,生活也比以前好多了。”

在窑洞宾馆不远处,“十三号休闲农庄”7个大红字在午后阳光的照射下愈发耀眼,这里是靠流转农民土地建起的蔬菜大棚。进入农庄,只见一个个白色果蔬大棚整齐排列,西瓜采摘园、草莓采摘园等路标指示牌清晰醒目。据了解,目前全村共流转土地650亩,其中150亩建起了现代农业园区,500亩建了药材种植基地。

如今,窑洞酒店获选“美丽河北·最美特色建筑”,十三号村已成为坝上地区知名乡村旅游景点,被评为美丽乡村建设省级示范村,入选国家级旅游扶贫示范村。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十三号村以乡村旅游为龙头,融入现代农业、休闲农业元素,有开发公司牵头,成立蔬菜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社,引进金泽谷科技有限公司种植观赏性药材,扶持新建休闲采摘农业园、养殖小区,建成农产品加工车间,发展牛羊肉、蘑菇、野菜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带动村民开发旅游产品,搭上“互联网+”快车,让电子商务成为打造美丽经济的新机遇、新业态。2016年引进张家口市崇尚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联合经营窑洞酒店,增加旅游旺季的客流量,从而裂变出更加丰满的发展“红利”。农宅、种植、养殖3个合作社覆盖了包括外出人口在内的全村所有人员,实现了户户拥有股权,人人享有收益。现在十三号村民,不分老幼病残,人人坐地分红,成为收“租金”、分“股金”、挣“薪金”的新型农民。

发展实践无止境,探索创新无止境。从农宅合作到“闲置土地捆绑开发、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农村留守人员捆绑配置”的“打捆”模式,再到耕地入股合作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综合开发山地,十三号村在发展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形成了“种植、养殖、窑洞住宿、光伏发电”四大产业格局。下一步,将重点在旅游设施建设中突出文化色彩,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文化长廊、画廊、地方文艺、农家超市、农产品电商等,进一步拓展旅游休闲功能,延伸旅游要素链条,将一季游向“春看绿、夏赏花、秋摘果、冬滑雪”四季游发展。

猜你喜欢

窑洞闲置全村
不做闲置主妇
“窑洞对”里的镇江人
全村唯一收件人
“共享村落”萌芽——高陵区开发闲置民房资源
陕北窑洞民居
Beams Up
闲置集装箱船队运力已超100万TEU
大西北的窑洞
习近平谈《平凡的世界》我和路遥住过同一窑洞
那片土地 那座村庄 那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