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聚焦重点任务扎实做好2021年农业农村工作
2021-05-28唐仁健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我们党成立100周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2021年农业农村工作总的考虑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奋力夺取2021年粮食丰收。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各地要压紧压实各级党委政府责任,除了特殊情况,力争每个省份的粮食播种面积都只增不减,务必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争取稳中有增。农业农村部门要重点搞好生产指导服务,大规模开展粮食生产高质高效创建示范,集成推广标准化技术模式,一个作物一个作物、一个区域一个区域、一个季节一个季节抓好落实。气象部门预测,2021年将是中等“拉尼娜”气候,极旱极涝极热极寒等极端天气发生概率增大,草地贪夜蛾、小麦条锈病等病虫害预期多发重发,要加强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科学防灾减灾,力争把损失降到最小。粮食生产支持政策2021年也要加强,中央明确要求健全产粮大县支持政策体系,提出一揽子有力度的政策举措。农业农村部资金项目将倾斜集中,重点用于粮食生产,积极推动坚持和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各地要聚焦重点品种精准发力,南方省份要想方设法巩固双季稻面积,增加冬油菜种植;东北地区和黄淮海争取增加玉米面积1000万亩以上,大豆、棉花等大宗农产品该扩大产量的要抓紧落实,大豆还要在提高单产上多想办法。各地可研究出台把撂荒地用于种粮的支持政策。
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是把牢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的重大举措。初步考虑,2021年选择产粮大县集中、基础条件良好的区域,加大倾斜支持力度。要研究政策上与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如何衔接,抓紧拿出方案,尽快启动。
二是稳定生猪生产恢复势头。生猪产能恢复,2020年下了很大功夫,效果超出预期。2021年还要继续稳定养殖用地、环评承诺制、贷款担保等主要扶持政策,给养殖主体吃下“定心丸”。目前,还在建设的生猪规模养殖场,要加快建设进度,尽早竣工投产,带动中小养殖场户发展生产。非洲猪瘟防控已经进入常态化阶段,要持续落实好现行有效防控措施,全面推开分区防控,守好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的底线。要加强监测预警,围绕产能储备优化生猪调控手段,指标上紧盯能繁母猪存栏和仔猪价格,对象上以大省、大县和大企业为重点,增强逆周期调节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促进产业稳定发展。同时,努力稳住家禽、增加牛羊、振兴奶业,推进渔业提质增效,稳定蔬菜等生产,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
三是打好种业翻身仗要迈出坚实步伐。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这是重大机遇,也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2021年要制定实施打好种业翻身仗行动计划,务必开好头、起好步。启动重点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新一轮畜禽水产遗传改良计划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争取自主培育一批突破性品种。开展第三次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畜禽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建好农作物和海洋渔业两大国家种质资源库,保存的种质资源也要确保高质量,加快推进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建设。推进科企深度融合,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大规模产业化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快建设南繁硅谷,加大制种大县支持力度,加强种业市场监管整治,保障生产用种需要。
四是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建设。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这方面投入要增加,工作再加力。2021年农业农村部将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情况开展“回头看”,结合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研究加强“两区”耕地建设的具体措施。2021、2022年每年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统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1500万亩,这是硬任务,也是提升耕地质量的最重要的抓手。2021年给各省的建设任务已经提前下达,大家要快马加鞭干起来,抓紧启动项目,适当提高投入标准和建设质量。任务增加了,资金保障也要相应跟上,各地也要在增加地方债、撬动金融社会资本等方面多想些办法。同时,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建设200个集中连片退化耕地治理示范区,开展保护性耕作6000万亩。
五是提升乡村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2020年农业农村部制定出台了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各地要立足自身实际,聚焦地方主导产业,优化区域布局,拓展乡村多种功能,推动解决用地难、贷款贵问题,大力发展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打造乡村产业链供应链,物流畅通是关键。2021年考虑加大推进力度,开展50个全程试点县建设,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线上线下相结合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要积极争取稳定现有产业扶贫资金政策,启动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脱贫地区产业提档升级。加快形成企业和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经过多年努力,全国已经建成283个现代农业示范区,2021年要以县为单位开展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加强现有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强镇等项目整合,示范引领农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形成梯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格局。
六是强化农业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创新。现在我国部分作物和畜禽品种、农机关键零部件等对外依存度偏高,要加强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争取得一批原创成果和关键技术突破。要创新全产业链技术供给方式,发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作用,大力发展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打造一批农业科技强镇和科技支撑引领的乡村振兴示范村镇,打通科技进村入户的通道。2021年要实施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粮食生产薄弱环节、丘陵山区小型农机、智慧农机等机具补贴力度,加快补上烘干仓储、冷链保鲜、农业机械等现代农业物质装备短板。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智慧农业,建设一批国家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分中心,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建设。
七是扎实推进农业产地环境治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这几年农业绿色发展方面我们下了不少力气,取得明显变化,一些重要领域实现关键性转折,还得坚持不懈抓下去。要抓好农业深度节水控水,支持黄河流域等重点区域发展节水农业、旱作农业。开展有机肥替代和农膜补偿试点,再创建100个绿色防控示范县,完成好耕地土壤污染治理5000万亩和轮作休耕4000万亩任务,统筹抓好农业农村减排固碳。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是我们的重大责任。要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范围,聚焦重点品种逐步解决禁用药物超标问题,再认定1万个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推进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尽快实现全覆盖。
八是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这几年我们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当头炮,打出了声势、打出了影响,各地反映也很好。2021年是五年提升行动第一年,要迈好新一步,见到新气象。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农村因地制宜改造户用厕所,指导各地科学选择改厕技术模式,引导推动户用厕所基本入院、有条件的基本入室。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也要继续往前推,健全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和处理长效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努力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设施建起来了,还要长期用下去。目前看,运行管护经费由财政补助一点、村集体补贴一点、农民适当出一点,是可行的,各地要加快探索完善。
九是启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这是补上农村现代化短板的重要抓手。2021年要尽快启动,指导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全域全要素编制村庄规划,特别是集聚提升类等建设需求量大的村庄,要优先编制。乡村建设是个系统工程,中央农办将协调有关部门实施村庄道路、农村供水安全、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乡村物流体系建设、农村住房质量提升等一批工程项目,各地也要协调加大建设力度,持续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乡村建设行动不仅抓硬件,也要强软件。围绕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办好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做法,创建一批乡村治理示范村镇。乡村振兴,关键靠人才。要建设一批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团队,扎实推进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提升计划和现代农民培育计划,实施农业企业家、农村创新创业人才重点培育工程,培养造就高素质农业农村人才队伍。
十是推进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和农业对外开放。2021年要抓紧谋划推动新一轮农村改革。抓好土地制度改革这个“牛鼻子”,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要在整村推进的基础上,扩大为整乡整镇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管理是接手的新任务,要稳慎推进改革试点,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把进一步摸清底数、化解历史问题、严格规范管理等基础工作做细做扎实,配合自然资源部门搞好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稳妥研究推进使用权放活的办法。加快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是中央部署的重大任务,目前还有少数地方改革没有到位,2021年要确保全面完成,主要强化农资质量、品种权保护、动物卫生、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点领域执法,并积极推进乡村振兴、粮食安全保障等立法进程。新发展阶段深化对外开放,农业是重要领域,要适度增加大豆等国内短缺农产品进口,拓展重要农产品多元化进口渠道,建设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促进水产水果蔬菜等优势农产品出口,推进农业服务贸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