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营中捷友谊农场昔日盐碱滩 今朝魅力城
2021-05-28杨康李雅男
□文/杨康 李雅男
现代化的高楼林立,宽阔的公路八车同行,一排排国旗在欧洲风格的世博馆前随风飘扬,别具一格的农垦历史博物馆,神秘的尼特拉干红酒庄展现在眼前。这里,就是河北省东南部渤海湾畔,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的国营中捷友谊农场。
站在宽广现代的捷克友谊广场上,目光所及,设施齐全的五星级高尔夫温泉酒店,多所大学簇拥在周围,明珠大桥像一道彩虹卧波,桥下波光粼粼,远处满目青翠,徐徐展出一幅“流动山水画卷”。这个昔日一望无际的盐碱滩,如今已经崛起为升级版的现代化生态“高颜值”魅力产业新城。
全面推进农垦改革,打造全国第一农场
扎根农场,建设农场,靠着蚂蚁啃骨头的精神,艰苦奋斗改天换地,新时期引领农垦改革,打造全国第一农场。
国营中捷友谊农场和全省其他农场一样,是五十年代国家为了巩固新生人民政权,尽快恢复和发展经济,在人烟稀少的盐碱滩开垦建立发展起来的具有政企合一特点的区域性社会组织。由于农垦企业独特的区域性、综合性和社会性,就其履行职责来讲与县政府基本相同,县级政府所需履行职能农场都要履行。但就其应享有权力而言,农场又被严格作为企业对待,农场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严重受到制约。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出台,明确农垦是中国特色农业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农垦承担着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新一轮农垦重大改革拉开了序幕。截至目前,国营中捷友谊农场完成农垦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23.86万亩,农垦办社会职能改革移交45个社会职能机构,涉及1349人;完成了农场企业化改革,2014年3月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立了中捷友谊农场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全资、控股及参股子公司40个,总资产达到115亿元,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运行机制,成为农垦改革前沿阵地。2019年农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6.5亿元(2020年因统计数据调整不具备可比性),连续5年稳居全国1780个农场第一位。独特区位优势和外事背景,正迎来“一带一路”开放合作、中东欧“16+1”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多机遇叠加,成为最具发展活力区域之一。
持续深化四个农业,实施全产业链发展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延长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突出特色优势产业,推动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实施全产业链发展。
依托农场资源,以规模农业、畜乳一体化、设施观光农业为主导产业,打造了现代农业、物流贸易等全产业链发展的格局。
新科技催生新品牌。多维度提升品牌影响力,全力打造自主农业品牌。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创新,投资3000万元,建成了农科中心,自主培育的“冀麦32”“捷麦19”已获省级认定推广。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联合研发的中苜2号种植技术,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一等奖”。积极助推农场“品牌”变“名牌”,罗非鱼养殖公司、金太阳绿色农业等多家企业成功申报“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中国对虾和渤海三疣梭子蟹,被认证为“河北省名牌产品”。
绿色农业带来金色效益。推动农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观光旅游业。创造性地将生态林建设与经济林建设相结合,利用5万亩盐碱荒地,因地制宜,建设万亩桑葚产业基地,发挥“接二连三”的效应,将桑葚销售与农业观光、采摘、体验相结合,积极发展观光旅游业。利用金太阳生态农庄、尼特拉葡萄酒庄、罗非鱼休闲渔业园等,充分发挥“农业+旅游”的效用,打造了一条具有中捷特色的生态旅游路线,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现已成为周边游客争相到访的“网红”景点。
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在保持粮食总产量基础上,充分发挥奶牛养殖优势资源、区位和政策优势,以产业为依托,以创新为手段,大力推进奶牛养殖产业联合体发展,域内乡谣乳业逐步成长为年处理原奶30万吨的大型乳业集团。目前,带动全株青贮玉米、苜蓿等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已达6.52万亩,为畜乳一体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面发展提升价值链。饲草种植、光伏发电、沼气发电等衍生产业将“畜乳饲肥菌”一体化链条不断延伸拓展;荷兰华荷花卉种植项目将国际领先的设施农业技术成功引入中捷;尼特拉葡萄酒庄、捷克啤酒屋、世博欢乐园等一大批优质产业成功实施。20平方公里的建材物流区,致力于打造辐射整个北方地区的物流集散基地;占地6000亩的午易物流项目“互联网+”“泛家居”等新鲜元素也引入中捷。与教育部共同组建的渤海新区大学科技园,成为科技创新发动机、中东欧16国国际技术产业转移和创新合作的桥头堡。
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1+N发展模式
新的历史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多平台发展格局。
2003年,国营中捷友谊农场赋予了开发区体制,成为了当时最具活力的发展平台;2013年,获批省级高新区;2015年,域内的中欧产业园获批省级开发区,并被省政府确定为河北面向中东欧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中捷成为河北省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三个省级称号的开发区,以国营中捷友谊农场为核心,形成1+N多平台发展模式。
勇于创新,协调绿色发展,秉承“留白”发展理念。经济学上有一条著名曲线,叫做库兹涅茨曲线,讲述的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现代化进程中大都遭遇到一段困境:经济越发展,环境污染越严重。发展,不仅仅是GDP 的增长,更是绿色发展,经济发展再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2003年改革之初,农场就像一张白纸,如何“作画”,国营中捷农场的思路将“留白”做为发展总基调,在农场规划建设开发中留有回旋空间。不是所有的亿元项目都可以上,生态含绿,就是发展含金,宝贵的土地资源应留有绿色发展空间,在经济增长和绿色发展中进行统筹协调。如今,中捷五星级温泉酒店、27洞高尔夫球场、三级医院及多个景观公园一应俱全,并拥有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等4所高等院校,大学院校的汇集为农场发展提供了科技和智力支撑。
中捷友谊农场组织的对外推介会
位于中捷农场的捷克斯洛伐克世博馆
开放共享发展,将农场家门口变为国际市场。国营中捷友谊农场因友谊而生,多年来与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中东欧国家保持着密切往来。近五年间,共接待各国政要和客商友人400余人次,组织和参加各类对外交流活动近百次。自2013年起,连续成功举办中国捷克斯洛伐克友谊农场对外合作推介会暨驻华大使交往年会,吸引了40余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驻华使节,全球1000余位各界代表参会,在通用航空、装备制造、酒品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招商代理等领域签署了总投资超300亿元的合作项目。目前,这一活动已得到外交部和河北省政府的高度认可,成为河北省保留的主打外事活动品牌。
统筹推进区域发展,打造乡村振兴典范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健全融合发展机制体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场现代化建设步伐,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农场“颜值”越来越高,“气质”越来越好,环境是民生,绿水就是美丽,蓝天更是幸福。城市管理加快提升,有效实施精细化、智慧化、网格化管理,全面营造“洁净、整齐、有序、绿色、美丽”的城市环境。2020年,农场深入开展“百乡(镇)联创、千村示范”活动,创建示范村4个,高质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43吨、农业生产废弃物104吨,绿化村庄面积30万平米,社区环境更加优美,形成了农场周围水系环绕,仿佛城在水中,江南美丽水乡的景象。
昔日盐碱滩,如今为魅力产业新城
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既要实现“整体富裕”,又要让每一个人过上幸福生活。多年来,农场秉承“让中捷百姓生活在一个幸福层面上”的庄严承诺,努力将红利惠及于民,建立了“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弱有所扶、难有所助”的全覆盖民生体系,实现了养老、教育、医疗、生活就业、住房等全方位福利保障。全民性养老保障,通过先转型、后纳入城镇职工保险、再全民退休的方式,破解了15个自然村的养老难题,所有55岁以上女性、60岁以上男性均有了养老保障。十五年教育保障,2012年起,农场开始实施十五年义务教育,并对通过高考统一录取的中捷籍大学生给予2000~3000元的一次性资助,对贫困学生实行常态化资助。全民式医疗保障,区域内无论是城区还是村队,无论是职工医保还是城合、农合,都可获得80%以上的报销,加之“善达基金”的兜底,彻底解决了特殊困难家庭的就医难题。多层次生活保障,残疾人月享受生活补贴200~500元,并由财政代缴养老保险;给予低收入家庭低保和救助;同时,农场坚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多层次推进劳动就业。普惠式居住保障,以高置换比例推行平房改造,让老百姓住得起楼、住上好楼,累计投资17亿元,完成搬迁楼房近万套,建筑面积达120万平方米,80%的家庭居住条件得到彻底改变,完成了全部棚户区改造任务,实现全域城镇化。
乘风破浪会有时,农场将充分抢抓系列改革发展契机,未来3年内,实现“千亿产出、百亿财政”的发展目标。改革,为了巨轮远航,国营中捷友谊农场作为我省农垦乃至全国农垦的旗帜,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可能。今天,农垦的成功经验将复制分享给地方农业建设,激发涉农企业的活力,探索成为以农垦为核心,推动乡村振兴的排头兵;肩负着农业向国际化的使命,承载着农业振兴的期望,引领农业巨轮劈波斩浪,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