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探讨

2021-05-27任强

考试周刊 2021年34期
关键词:应用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任强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新课标明确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必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并一一落实到实践教学工作当中。要彻底摒弃陈旧、古板的教育理念,增强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以及兴趣,同时也要确保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整体性,积极与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其学科素质水平,而且对其整体的道德素质水平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文章主要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这一课题进行详细的阐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应用探讨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初中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以及社会的各个阶层包括地方的相关教育部门,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情况的重视程度愈发提高。而且笔者在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现阶段初中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无论是在教学安排、设计上,还是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都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和突破。尤其是很多教师已经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即完美地实现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师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活跃班级课堂教学氛围,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

经实际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很多初中阶段的道德法治教师依然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无论是在教学形式还是教学模式层面几乎没有做出多大的改变,课堂依旧是那么的单一、枯燥、乏味。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状态和学习效率也并不太高。甚至这种低效的教学模式会一直扩延到学生的课外学习阶段。部分教师甚至不会考虑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的具体的理解和吸收情况,从而制定一些并不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课后教学任务。使学生顾此失彼,根本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进行高效的吸收和有效的利用。除此之外,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也完全没有顾及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没有任何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最终带来的结果就是,不仅会对学生的学科成绩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而且对培养和提高其整体素质也会存在不利影响。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解读

从宏观角度上来讲,该种教学模式的原理就是通过接纳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建立一定的联系,并通过构建生活化情境的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和概念。同时,如果该种教学模式能够不断地发展,以至于达到普遍应用的程度时,那么也就意味着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已经步入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个良性循环。但是,需要注重一点,那就是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只能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些艰涩难懂的理论知识,使其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做到熟练地运用和掌握,但不可为了实现这种形式而刻意地去创设和贴合。毕竟有些理论知识于学生而言不需要教师通过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讲解和引导就可以使其自觉理解和运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在实际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之前,要针对相应的教材中的内容的性质进行预判、了解和规划。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优化模式。毕竟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他们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那么才真正意味着相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切实可行有效的,否则计划和编排得再完美也只不过是徒劳无功罢了。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剖析

(一)将学科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想要扭转当前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水平普遍低下的现状,就需要相关学科的教师彻底摒弃以往枯燥且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师也可以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课堂的参与度,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反馈信息或者意见,也要及时做出回应和处理。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改善教学整体水平,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师生之间的友好联系,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和德育水平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例如,教师在讲解《社会生活与规则的联系》这节课之前,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提前将教材中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学生日常的实际生活建立一定的聯系并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并意识到本学科所学的内容并不是单一、无实际效用的理论概念,而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进行实际应用的价值实体。这对一些持有知识实用论心态的学生来说,比任何的说教都有说服力。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在实际生活当中到底有哪些规则?我们的生活是否可以脱离这些规则?脱离了这些规则,我们的生活又会变得怎么样?当然在此之前可以先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创设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场景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应该如何借助生活化场景的创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下面依然以上文提到的《社会生活与规则的联系》为例,我们可以进行情境创设,选取班级中的5~6名同学分别扮演该情境中相应的角色,如售票员、买票的群众、过路人。

具体的教学情境应按照以下形式进行引导。一开始扮演群众的4~5名同学,还在耐心地在售票口排队买票。但是,随着时间不断的流逝,后面的一位买票人员变得非常烦躁和不耐烦,并试图往前面的人群中间进行插队,甚至还有恬不知耻地插在第1个人前面,直接对售票员大声斥责说:“你们工作效率太慢了!赶紧给我两张票!我着急要走!”教学情境发展到这个环节时,教师可以先让表演的学生暂停一下。对观众进行发问:“同学们,刚刚插队的这个人做得对不对?如果不对是违反了哪一项规章制度?如果觉得对,也要阐述具体的理由。”最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析和总结:“综合来看,不论从哪个角度分析,该名插队的乘客,他的行为都是不被认可的,而且从道德与法治的角度来看,他违反了公共场所的规章秩序,并给他人的公共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这个时候可以再抛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学生们在公共场合遇到相类似的情况会采取怎样的措施去应对?”在学生们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之后,教师先不要着急评判对与错,而是要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之后再进行总结和引导,并告诫学生:自觉遵守公共场合的规章秩序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职责,从而达到回扣本节课的主题的效果。

猜你喜欢

应用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ADS—B在空管中的应用探讨
生物监测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探讨
水溶性色粉在防冻液中的应用探讨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