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远农村义教学校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05-27徐志能
徐志能
摘要: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和生命线,是社会、家长、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但偏远农村义教学校课堂教学问题较多,严重制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现状令人担忧。因此,在新时期、新形势、新课程下,加强教学管理、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应是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重中之重的工作。
关键词:偏远农村学校;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
一、现状
近年,一些边远农村地区教育系统聚焦课堂多措并举,通过“派出去”培训、“走下去”视导、“城乡联盟”教研、集体备课等形式,着力推行“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着力打造高效课堂,抓管理、促质量,收到一定效果,但课堂教学依然问题较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提升,现状令人担忧。
二、原因
(一)师资水平较低
教师连年被招考选调,一些教学中坚力量和骨干教师陆续被选调到城区学校,农村学校任教者一般都是刚分配的新教师和临近退休的老教师,前者教材不熟、课堂教学经验不足,部分甚至连规范正确的板书字都不会写,后者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懒得钻研新课程新教法,现代教学手段不掌握。教师队伍不稳定、机构不合理,整体业务素质不高,课程计划难以落实。
(二)教学管理松散
教学质量关键在管理、在教师。但相当一些学校教学管理无思路、无规章、无目标,无章无序,一盘散沙;师资薄弱且紧缺等原因,学校“因人施用”“因才安课”根本无法实施,只求有人上课,不求质量水平;缺乏科学有效评价机制,任课教师教好教差一个样,事业性责任感不强,不思进取,教学应付差事。
(三)没有认真备课
通过多年教学督查、随堂观课听课发现,部分教师没有认真精心备课,没认识体会到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一些有条件的教师开学初将网络教案一字不漏一次性打印成册用来搪塞应付领导检查,上课只拿教本“即兴施教”;有的教师虽备有教案,但都是提纲挈领式抄袭,根本不能用,上课拿着也是“聋子的耳朵”,甚至相当一部分教师无案授课导学。
(四)课堂教学随意
教师没有认真备课造成教材不熟、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点不掌握、教法不得、教学无序,上课信马由缰,随心所欲,低水平、低标准、低效果甚至没效果。偶遇公开课、示范课或领导观课听课,都是随机应急,用“引进”或“推广”的模式作秀一节,花拳绣腿,演戏一出,茫然应付。
(五)教学时间失控
一些“教书匠”重教轻学,生怕讲不透、听不懂,“一言堂”“满堂灌”,一节课“主导”始终,下课铃响了半天还讲个滔滔不绝;一些“革新派”尽管努力践行新课程,整节课“自主、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汇报”等,花拳绣腿,热热闹闹,“戏”没演完早已下课,还要草草布置一大堆作业,学生无所适从。
(六)作业压到课外
绝大多数教师不是“满堂灌”就是“满堂练”,忙忙乎乎一节课,“配套练习”一题未做,待下课铃一响,“配练”作业、作业本作业、家庭作业等一大堆压给学生,学生挤出所有课间休息时间也难以完成作业任务,大部分学生到夜间十一二点还睡不了觉,严重违背教育规律。更有甚者还“学习引进”城里教师之作风,将学生家庭作业通过家长微信群或QQ群布置给家长,要求家长督促完成并批改签字,累坏了留守儿童,难倒了留守家长。
三、加强边远农村学校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优化师资配置
教学质量提升关键在师资。优化师资配置则是义教均衡发展,全面提升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城乡间、区域间、校际间教育发展水平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的保证。因此,健全完善城乡师资配置机制,终止乡村骨干教师教学能手选调进城,正确理解和运行“县管校聘”管理体制,切莫将“末尾淘汰”的城区、川区或中心学校老弱病残教师“优化配置”到农村边远学校或薄弱教学点支吾差事,造成城乡教师、乡镇中心校与偏远教学点师资两极分化。
(二)强化学校管理
加强和规范学校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之保证。
1.要选派好校长
校长是一校之魂,直接决定学校的发展和命运,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教师和什么样的学校,所以,校长队伍建设至关重要,非常必要打破城乡、乡(镇)际、校际界线,切实把德才兼备、善管理、敢管理、懂管理、事业性和责任感强的行家里手选任边远山区学校校长,抓管理,促质量,提水平。
2.要抓师德铸师魂立“三风”
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软实力和生命线,虽则看不见、摸不着,却影响着每一位师生的品行,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劣,所以,一流的校长重抓“三风”。然“三风”建设最关键最核心则是师德师风,把立师德铸师魂强师能树师表作为“三风”主要抓手,教育培养教师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伟大的精神追求,不辱历史使命,担好社会责任,乐业、敬业、勤业、精业,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以灵魂塑造灵魂,用人格培育人格,争做“四有”好老师。
3.健全落实好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师资薄弱的偏远学校尤其教学点,如果没有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靠“人文”和“自觉”管理难以保证各项工作的有效实施,尤其教学工作,要严格根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在广泛征求一线教师意见建议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校情、教情和学情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及规程,并让广大教师融会贯通达成共识,学校领导带头示范执行,该奖就奖,该惩则惩,在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之同时,把教学质量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年度考核、评优选先、职称评聘主要依据,这样久而久之,就达成管理治校、教师兴校、质量立校之目標。
(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素养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必需主抓重抓严抓。首先,要抓学识素养提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博学多才,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把自己知识的百分之一用于课堂讲授就够了的教师,才是真正热爱自己学科的人。”若“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在新课程理念下,面对教学现代化、信息化、技能化,要强行要求教师不断“充电”,在确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娴熟课标要求、精通所任课程知识之同时,还要研究并熟练其他学科关联知识,真正做到有道可传,有业可授,有惑可解,有技可教。其次,要抓专业技能提升。在信息技术、现代教学设备条件下,强行要求引导教师在必备教学设计、语言、板书、教态、演示、讲解、学业检查评价等教学基本技能之同时,必需具备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技能,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方式,力争课堂教学优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