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辩式课堂中开展互助合作学习的策略探究

2021-05-27林永朕

考试周刊 2021年34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合作学习

林永朕

摘要: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对学生成绩提升与思维能力培养之间的辩证关系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知,在此基础上遵循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在实践中不难发现单纯让学生成为会做题的机器是行不通的,想要让其成为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有道德情操的新时代好少年,就需要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另辟蹊径,但又不与之相冲突,从而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目前国际教育界已经达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要集中精力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并将此作为最值得期待、最核心的教育成果。文章就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例,对打造审辩式课堂的具体措施进行研究,希望达到抛砖引玉的功效。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审辨式课堂;合作学习

一、引言

打造审辩式课堂,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审辩式”,根据一些相关的研究不难发现,审辩式其实并不难理解,就是当给出一个命题后,去结合所学知识与所掌握的信息去判断这一命题的真伪性,而这种验证真伪性的过程,也是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好时机,在此过程中学生能掌握传统理论课堂所学不到的东西。审辩式与传统填鸭式最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其能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能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比硬性要求学生某项记忆点要更有人情味,比四级的硬背更能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审辩就是要让学生自主思考、辨别,这正好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育目标相互呼应,而在其中融入小组合作探究等内容,能够汇集体力量,在良好的氛围中互促成长。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审辩式课堂的内涵研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本身就是一门培养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学科,毕竟初中生的思想意识相对于小学生而言又上了一个台阶,他们不像小学生那么好管束,自主意识、自我意识的萌芽在这个时间段得到进一步释放,所以他们的社会认知形成不会单单看别人告诉他什么,而是会通过观察、分析的方式去能动思考,形成不统一的认知,而这种认知是有特殊性与普遍性差异的,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就需要教师意识到学生学龄段的特殊性、意识到学生群体的普遍性,在个体特性与集体共性中去权衡利弊,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审辩式课堂的展开其实与《中庸》中所描述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就是告诉学生要追随自我、寻找真我,学会用审视的目光去看待問题,而不是别人说什么是什么,要有自己的理解与判断,审辩式思维的培养其实就是让学生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即便这个人是你的父亲、母亲、你的老师、你的领导抑或者是某领域内的专业人士,需要做的是时刻保持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意识到他人觉得合理的事物未必是合理的,他人的想法未必是自己所需要的,要将自己当作一个独立个体,结合所学知识、心理情感变化、个人成长经验等要素来进行理性判断,不要盲从。但这并不是说

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待问题,不是说要一直反驳他人,不是说要故意唱反调,而是要做到张弛有度,好的就是好的,不好就是不好的,要有自己的判断,自己去把控这个度。

打造初中审辩式课堂是必要的,这与政治领域中所提倡的“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相适应,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应具备的能力,审辩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次思维上的洗礼,借助他人的思想来丰富自我,好的吸收借鉴、坏的引以为戒,慢慢地形成自我的独到认知,当然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审辩需要有审有辩,而教师作为引导者最好是站在提出论点的角色上,如果要经常性的与学生辩论,则不好掌握自己究竟是应该站在对的观点上还是错的观点上,站在对的观点上学生一味反驳,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难免会打击学生的审辩信心,从而产生挫败感;而站在错误的观点上久而久之确实会影响教师威严与权威。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教师来提供“审”,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辩”,用合作互助的形式来创设合作竞争的大环境,增加辩论的火药味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力量所凝聚的集体智慧是多么强大,并逐渐改变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固有认知,爱上审辩、爱上课堂、爱上政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系统性改变。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审辩式课堂中开展合作互助的策略研究

(一)创设问题环境

不论是“审”还是“辩”都需要一个起点,那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审辩式课堂中,教师首先应该思考的是哪些问题值得审、哪些问题可以辩,而不是照本宣科地将所有知识点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也不是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因为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是一个能动过程,思想道德本身就是基于社会认知基础上所形成的高度共识,是在辨别有道德和无道德的过程中凝华而成,而当今中国虽然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当家做主过上了好日子,物质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在的社会制度就是完善的、最终的,在生活中也会看到很多社会乱象,这些都是很好的实际案例,可以当作审辩式课堂展开的切入点。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提出一系列生活化问题:“这两天我看到学校东边的公交站有一个乞丐在行乞,我们到底是应该给钱还是不给钱。”“昨天某某同学打了我一下,我到底要不要还回去。”“一个老奶奶在遛弯的时候摔倒了到底该不该扶。”“上课困意漫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是否能趴在课桌上睡觉。”这些看似生活小事的问题,能快速激起学生的生活记忆,为其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让其结合生活经验去发挥主人翁意识能动探究,做出自己的选择。教师可让学生在与小组成员进行激烈的思维碰撞后选择一名代表说一说自己组内的看法,并以此拉开合作竞争的序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所创设的问题要坚持冲突性、开放型特征,从学生的认知发育水平入手,尊重学生已经掌握的实际经验,要对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把控,既要深,又要广,但难度要适中,要能照顾到各层级学生的特性需求,要能满足通识教育的具体需要。开放性的问题一定要有层次感,能够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深入进行探究,在一个个小问题上达成共识后一起感悟道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思维情感、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关键要素出发,思考如何在训练过程中找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点,构筑问题与情感、情感与知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沟通桥梁,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学会深入思考,不断提高学习深度。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合作学习
师生参与,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体验式教学的实施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