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农村中小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1-05-27张建仁

考试周刊 2021年34期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策略

张建仁

摘要:近些年来,教育在人们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人们开始重视核心素养在各科目课程中的落实与完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增强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除了基本的文化课教育外,劳动教养也是十分关键的,在劳动教育中渗透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去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这都是当下各小学应该重点进行的工作。因此,文章首先阐述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各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含义,然后分析当下各农村中小学实施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详细分析如何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更好地完善农村劳动教育。

关键词:核心素养;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现状;发展策略

一、引言

劳动教育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这种影响也是不可替代的,劳动教育所产生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劳动方面本身,还体现在对其他学科的影响上。当下,部分农村的中小学都不够重视劳动教育,甚至忽视劳动教育,相关领导和负责人在思想上对该教育就不够重视,甚至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呈现一种“畸形”状态。想要改变这种现状,除了要促进中小学教育理念的先进发展外,还要在实际教学中的各方面进行完善和提升,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二、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各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概述

(一)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含义

严格来讲,中小学的劳动教育是一种正规意义上的教育手段,那些认为劳动教育是一种娱乐活动或者是技艺学习的观点是错误的,畸形的,那种只把中小学的劳动看作是一种单纯体力劳动的看法更是片面的。近些年来,核心素养观念的提出也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任务应当有所转变,更多地注重中小学生的能力、素养方面的培养,尤其是态度、习惯和技能这三大要素。除了这最主要的三个方面外,其余的像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意识、自我管理、审美能力以及人文体验等方面的素养也需要在劳动教育中得到发展和提高。有了核心素养这个大前提和实施依据,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在发展中应该注重核心价值观的渗透,让学生的眼光更加开阔,能够自觉主动地对核心价值观进行内化和实践。

(二)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特点

1.中小学劳动教育具有长期性和跨阶段性

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不是只有在校学习时这短短的几年,而是应该贯穿学生的一生。从人类社会诞生的那一天起,劳动也已经伴随着产生并且长期存在了,后来随着劳动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它对人类及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是越来越大,不可替代。劳动教育的这一发展特点与核心素养的持续性特征不谋而合,所以从时间这个角度上来看,核心素养与中小学的劳动教育是互相成就,共同作用来促进中小学生的发展。

2.中小学劳动教育具有包容性和融合性

对于中小学教育来说,劳动教育比较特殊,但是这种特殊的教育却可以跟不同的学科进行融合,也能够促进其他各学科的更好发展。科学有效的劳动教育可以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去,更好地落实当下中国教育部门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也正是由于勞动教育的包容性比较强,它不仅可以提高其他教学科目的教学效率,还能够在农村中小学的落实与发展中促进学生素养、文化传统、社会及国家等各方面的发展进步。

三、当下各农村中小学实施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学生对待劳动教育的态度有所偏颇

首先,中小学生对劳动的认识还不够清晰,而且这不是个例,是部分学生都会存在的问题。因为部分的学生都觉得劳动只包括体力劳动,而脑力劳动则不包括在内,认为“劳动”与“干活”这两个概念是画等号的。其次,有部分中小学生觉得在劳动过程中也能学到一些知识,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但仍然有小部分的中小学生觉得劳动教育与普通的智育是呈现一种对立状态的,因此进行劳动教育就是在耽误自己学习的时间,因而始终持有一种厌恶和规避的态度。一些中小学生在具备了一些方面的劳动技能后,更加认为接受劳动教育是在耽误时间的、无意义的一件事情。最后,最需要进行矫正的一种认知是觉得职业是有高低贵贱之分的,部分中小学生以将来成为一名体力劳动者为耻。这些错误的认知不利于劳动教育在农村中小学的开展,也不利于核心素养的落实与发展。

(二)农村中小学的劳动教育缺乏明确的目标

首先,部分农村中小学缺乏一个系统、明确的以核心素养为指导的劳动教育目标。在部分中小学教师的心中,核心素养是与那些主流科目的课程紧紧挂钩的,除了文化课程外,还有体育课和思想教育等,而劳动教育似乎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从侧面说明,当下核心素养的目标在劳动教育中的体现并不明显,教师也不能够从核心素养这个视角去看待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其次,劳动教育的手段不够恰当。既然部分中小学教师都对劳动教育缺乏明确的认识,也未制定出明确的、科学的目标,所以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手段也不够正确和完善。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将劳动教育理解为带学生学习技艺,简单地把干活看作是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第二个方面是将劳动教育与惩罚手段联系在一起,例如有的中小学生如果犯了教师眼中所谓的错误,教师就会惩罚他们干一个星期的值日,教师把这看作为实施了劳动教育。最后,个别中小学的领导和负责人在为劳动教育制定目标时缺乏系统的参照标准。最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学校未开设专门的劳动课程,也没有统一的教材,使得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形式都是漫无目的、随心所欲的。

(三)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途径缺乏统一性

实施农村教育的途径是要以相关的教育目标为依据的,前文已经提到了当下农村中小学在制定劳动教育的目标时存在多种弊端,这也导致了学校缺乏统一的教育途径。首先,劳动教育是由许许多多个不同的板块组成的,但是部分中小学未能够合理地、科学地对这些板块进行组合,也就是不能够处理好在劳动教育中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其次,部分中小学缺乏完整的劳动教育的配套设施,这也导致劳动教育的开展受阻,教育效果差,甚至会导致劳动教育在中小学中流于形式。

猜你喜欢

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策略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区域发展的对策研究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