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劳动实践课程管理探析

2021-05-27裴凤琴杨晨欣朱巧英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管理

裴凤琴 杨晨欣 朱巧英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动实践课程;管理

劳动教育是劳动实践与教育教学的结合,通过劳动教育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由此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弘扬奋斗、创新、奉献、勤俭的劳动精神,达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创新”教育的五大目的。劳动教育强调学生亲自参与劳动实践,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建立“三全育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途径[1]。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强调了劳动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要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其中,职业院校应不少于16学时,并强调可在已有课程中专门设立劳动教育模块,也可专门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进一步强调劳动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高职院校开展劳动实践课程的形式

高等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内涵丰富,形式和方法也多种多样。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系统掌握与专业、职业相关的劳动技能,增强劳动意识和创业能力是多数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主要方式。而基于校园环境卫生劳动教育为载体,通过设置劳动实践周(即让学生连续一周进行劳动实践),并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全校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是新阶段高等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新方法。

二、高职院校开设劳动实践课程的意义

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劳动态度;另一方面,通过劳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 劳动实践课程可提高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程度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学校的主人。长期以来,由于教育管理方式的单向性,学生总是处于消极的被教育、被管理地位,多数学生不了解学校的情况,更不关心学校的发展,甚至在思想和行为上与学校发生对立。学生参加值周劳动使他们有机会参加学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亲身体验学校领导及教师为培养、教育学生所付出的艰辛劳动,能使学生与学校的关系更融洽,提高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程度,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 劳动实践课程可转变学生对劳动观念的认识

学生通过参加劳动实践课程,能深刻认识到劳动的不易,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保护学校一草一木、一桌一椅的重要性,能在劳动实践及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从“你要我做”变为“我自己要做”。

(三) 劳动实践课程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普遍较强,他们有能力、有想法、有个性,但很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服务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劳动实践课程让学生深入到劳动第一线,大家分工合作,在这整个过程中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与对外沟通能力,也让他们明白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帮助的。劳动实践课程可以改变大学生做事懒散、半途而废、好高骛远的毛病,磨炼大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勇于进取的意志,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方式,使其把劳动观念和思想带到就业理念中,形成良好的、积极的就业观,脚踏实地地融入社会并服务社会。

(四) 劳动实践课程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体力锻炼的重视程度不够,而学生进入社会后需要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因此,通过劳动实践提升学生体力很有必要。相比传统体育教学而言,劳动实践课程在实践过程中劳动强度不大,劳动量相对较低,但劳动种类更加丰富,更容易通过劳动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劳动技能,培养学生踏实做事的品质。因此,劳动实践课程能提升学生的体质和身体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2]。

三、建立劳动实践课程管理体系

《意见》要求:“劳动教育要设有专门的课时,要有具体的时间规定和要求,劳动教育课程应该设为必修课。”开设校园劳动实践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立足校园生活,用劳动为自己创造美好环境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勤于劳动的习惯,具有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和行为。

(一) 将劳动实践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高等职业院校开设劳动实践课程,并将其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实践与探索不断将劳动实践课的课程设置、劳动岗位、劳动实践过程评价与考核规范化。可以把劳动实践周课程作为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的一门必修课,就要求各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一次为期一周的劳动实践,把学生劳动实践课程中的表现及心得体会作为成绩考核的主要依据,并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劳动实践成绩纳入学生正常毕业的必要条件[3]。

(二) 明确劳动实践课程的内容

劳动实践课程开设的基本内容有:参加校园花木栽培、剪枝整形及维护等校园绿化、美化生产劳动[4];参与图书馆、书库等教学图书及学习场所的日常管理工作;参与学校门卫值班、校园巡逻等安全保卫工作;承担校园公共场所的清扫、清洁、整理等学校卫生环境工作;承担教师休息室、老干部活动室、学生公寓等场所的保洁及服务工作等。

为保障劳动实践课程的顺利开展及增加劳动教育的比重,高职院校在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应为学生开辟校内劳动实践基地,丰富劳动实践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如,实施大二学生打掃校园环境卫生的劳动实践周制度,日常生活的劳动教育不仅能让学生做好个人生活事务,强化自立自强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而且能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三) 制订劳动实践管理措施

1、制订规章制度。在学校层面,应制定劳动实践有关制度和教学计划,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具体规定与措施,认真落实劳动实践课程的教学制度、计划和奖惩规定。

2、明确领导分工。在高职学校的二级院系层面,院(系) 领导应对劳动实践教育教学和组织实施分工负责,加强各班劳动实践成效的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不断提高劳动实践的教学实践效果和教育质量。

3、做好引导宣传工作。在班主任(辅导员) 层面,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宣传工作,正确引导学生对劳动实践课程的认识,使其严格按照劳动实践课程的要求执行,上好劳动教育理论课,增强学生劳动意识,端正劳动态度。

4、完善劳动档案资料。在参与劳动实践的层面,学生要按照课程教学管理规定及时总结每一天劳动实践的进步与收获,写出劳动实践总结报告;劳动实践课程的负责老师做好考勤和教学登记,规范整理,完善归档,并及时录入学生的课程成绩,对劳动实践过程中表现不良的学生,做好补考重修工作。

四、落实劳动实践课程管理方案

(一) 重视劳动实践教育,统一思想

要使高等职业院校劳动实践课程真正成为一门“必修课”,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职院校各二级院(系)的班主任(辅导员) 老师作为劳动实践课程的直接管理者和任课老师,要做好劳动实践课的思想教育工作,备好4课时的劳动教育理论课,认真组织主题班会、主题团课的学习,强调劳动实践课程的教育引领作用,明确有关规定,提出并落实好劳动实践课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二) 详细计划,分工负责

高职院校教务处和学工部根据学校“关于开设开展大学生基础劳动教育课程的规定”,要求各二级院(系) 安排执行劳动实践课程计划,对照参加劳动实践课程的班级及人数,制订详细的计划和方案,针对校园内各个环境卫生区域做好分工。

(三) 遵守制度,规范评估

各二级院(系) 应做好每天的考勤登记和管理工作,在每天的劳动实践课程结束后进行小结讲评,并对劳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自查整改,重视劳动实践过程中好人好事的宣传和氛围营造工作。在劳动实践课程成绩评估方面,要将劳动素质的养成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从教学目标确立、内容设定、教材选用、团队建设、过程实施、效果考核、经费投入、条件保障等方面构建劳动实践课程考核评估体系。

(四) 耐心细致,树立典型

劳动实践课程在执行过程中,班主任(辅导员) 要耐心细致地观察学生的表现;对劳动实践过程中不怕苦、不怕累的学生进行表彰,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对劳动实践课程认识不到位、态度不端正、出工不出力的少数同学,要及时沟通、教育,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对个别我行我素、屡教不改、无特殊原因不参加劳动的问题学生,除给予补考、重修外,还应严肃教育、批评,直至纪律处分。

“纸上得来终觉浅,絕知此事要躬行。”劳动实践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结合实际完善劳动实践课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劳动实践课程将劳动教育同培养学生的理想情操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劳动实践课程的育人功能,让大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成就自己、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更高效地成长、成才。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管理
管理漫画
浅议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