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乒乓球运动的美学特征研究

2021-05-27王山林赵元靖安弘真

美与时代·上 2021年4期
关键词:美学特征

王山林 赵元靖 安弘真

摘  要:通过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美学理论为基础,发现乒乓球的技术美主要体现在速度美、旋转美、落点美、力量美和弧度美五个方面。从乒乓球的战术角度分别对乒乓球运动的美学特征进行进一步分析,又对乒乓球运动在激烈赛事中展现的道德风尚之美、氛围之美等美学特征进行深入研究,进而全面深刻地认识乒乓球项目的美学特点、本质、规律与内涵。

关键词:乒乓球运动;体育美学;美学特征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乒乓球运动的美学特征,系统阐述乒乓球运动技战术的固有特征,突出乒乓球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特点,明确乒乓球运动技战术上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为乒乓球运动技战术的发展做出铺垫。通过对技战术的独特分析衍生出在技战术之外比赛之中乒乓球运动的美学特征,从更深的角度体现出乒乓球运动的魅力。通过两个层次的分析,进一步促进我国国球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意义

对客观事物“美”的认识有助于全面、深刻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对体育运动“美”的认识有助于对体育运动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促进体育运动的科学发展和深度革新。因此,对每一项体育运动美学特征的研究都有助于更加客观地认识每个运动项目固有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对国球美学特征的深入探索意义非凡,有助于进一步弘扬国球的中国特色,进一步认识国球的中国风范,进一步稳固国球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国民大众参与国球运动的积极性,使得乒乓球在我国的群众基础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检索与乒乓球运动美学特征相关的文献进行仔细阅读研究,并进一步地进行整理和分析,为本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其他学者对于各种运动项目美学特征的研究进行比较,分析其理论依据,发现研究共性,为研究乒乓球运动的审美特征奠定基础。

(三)逻辑分析法

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从逻辑学角度全面把握,深入分析逻辑要点,确保文章的逻辑完整性。

(四)乒乓球三段分析法

利用乒乓球三段分析的方法对乒乓球战术进行系统分析,进而把乒乓球比赛分为三个阶段,分别研究乒乓球运动的战术美。

三、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与美的关系

“美”是“人类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感性显现”,是人类认知和探究客观事物的基本方法之一。人在不断发展进化的过程当中产生了审美需要,审美需要相对于人的一般需要有以下两个鲜明的特点。

1.审美需要是根植于人的生命活动本身的独特性质,也是人所独有的区别于自然界其他生命体的一种生命需要。弗兰克·戈布尔曾对审美需要有过客观的解释:“审美需要的冲动在每种文化、每个时代里都会出现,这种现象甚至可以追溯到原始穴居人时代。”只有人才会不断发展进行社会生产劳动,只有人才会意识到自身生命的价值,进而创造价值,体现自身在客观世界中的存在感,所以审美需要才会仅仅在人这种生物上产生。

2.审美需要主要是人在精神层面的一种高级追求,这种追求具体表现为人类渴望得到肯定以及展示自我的需要。马克思曾表述过:“丰富的人同时也是需要十分丰富的生活表现的人,是他自身的实现在自己身上表现为内在的必然性的需要的人。”从根本上说,审美需要作为人这种生物所独有的一种本质特征,不仅能激起人不断创造自己生命价值的强烈需要,而且能赋予人实现这种强烈需要的无穷力量。

因此,人只有在研究美、审美的过程中才能找到客观世界生存的内在源动力。只有在发现美的过程中人所独具的区别于人以外其他动物的本质力量才能够得到充分释放。美同时又是体育追求的目标和原动力。体育的目的是促进人身心全面发展,这种身心全面发展包含着人对于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崇高追求。可见,美是体育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这就使得体育与美密不可分。

(二)体育美学层面乒乓球运动的美学特征

1. 技术美

乒乓球运动具有技术性较强的特点,在其技术构成上有着非同寻常的美学特点。乒乓球的技术非常细腻,速度、旋转、力量、落点和弧线构成了乒乓球运动的五个制胜因素,并且这五个制胜因素决定了每一分球制胜的可能性,因此,乒乓球运动的技术美就由速度美、力量美、落点美、旋转美和弧线美这五个方面构成。

(1)乒乓球运动中的速度美

乒乓球运动在反应速度方面对运动员提出了比其他运动项目更高的要求,从而使乒乓球运动中的速度美能够得以充分展现。重量2.7克左右、直径40+mm的乒乓球在爆冲时的时速高达170km/h,接近于汽车的极速,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对于每个回合球的反应时间要求是极短的,因此,乒乓球运动员若掌握了速度这一制胜因素,则会在比赛中抢占先机。在比赛相持阶段,回合多,球速快,观赏性极高,充分展现了乒乓球运动的速度美。

(2)乒乓球运动中的旋转美

乒乓球运动中乒乓球旋转的复杂性使乒乓球产生了其他球类项目所难以達到的、独特的魅力——旋转美。在38mm的小球时代,球的旋转速度最高可达170r/s。2003年世乒赛之后,乒乓球运动进入40+大球时代,球变大变重使旋转有所削弱,但世界顶级运动员樊振东的正手爆冲球最高转速仍可达140r/s。乒乓球上旋、下旋和侧旋的转速有差异,专业运动员强烈下旋球的转速可达90r/s,而一般应对下旋球的高调加转弧圈球则能达到100r/s以上,业余乒乓球爱好者侧旋球转速也能达到100r/s。乒乓球在所有球类运动中,可以称得上是旋转速度最快、旋转种类最多的运动,这也产生了乒乓运动所独有的旋转美。乒乓球一共分为26种旋转,如表1所示。

(3)乒乓球运动中的落点美

乒乓球落点容易受到对方来球旋转的影响,比如顺侧旋发球的落点就和逆侧旋发球的落点不同,这也导致接发球方的击球落点不同,球的精准落点使得乒乓球运动表现出高度的落点美。乒乓球台面积较小,仅有4.16㎡,因此对于落点的精准性要求较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界或者下网。在高水平竞技比赛当中,对于落点的精密控制是比赛的重要制胜因素之一,很多战术的制定都是以落点控制为基础的,在关键比赛、关键比分阶段一个落点的变化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会让观众以及自我自然产生对落点美的欣赏。

(4)乒乓球运动中的力量美

在乒乓球比赛中,力量是极为重要的制胜因素。在乒乓球运动中表现出的力量是相对力量,而非绝对力量。运动员相对于球的协调发力,不是力量越大越好,而是讲究一个对力量的控制。因为球台面积较小,所以在击球时运动员需要合理地使用自己的力量。只有合理地发力才能更好地控制球,从而在比赛当中抢占先机。运动员若有较强的爆发力,能在击球瞬间爆发出强大的力量那么就更容易拉出高质量的球,在相持阶段,力量大的运动员拉出的球就更难被防守或反拉,而拥有相对较大力量的运动员就容易反拉力量较小运动员的来球。在比赛中形成中远台对拉是力量与力量的对抗,硬碰硬力量对抗这种局面的产生充分凸显出了乒乓球的力量美。

(5)乒乓球运动中的弧线美

弧圈球是最能体现乒乓球弧线美的技术,通过摩擦球的不同部位就能产生不同的旋转。摩擦球的上部能制造出上旋球,摩擦球的侧部能“兜”出侧旋球。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旋转的球由于空气阻力的原因,球的飞行轨迹会形成美妙的弧线,从而对视觉效果产生美的冲击。

2.战术美

在对乒乓球运动进行技战术分析时用得最多的就是三段分析法,三段分析法中每一段都有其对应的战术。发球抢攻阶段包括发球、发球抢攻、发球被抢攻;接发球抢攻阶段包括接发球、接球后被攻、接发球抢攻、接球后抢攻;相持阶段包括主动进攻、被动防御、攻防转换等16项技术。在这三个阶段中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战术美。

(1)发球抢攻阶段的战术美

发球抢攻战术是比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先发优势,利用发球的变化,争取抢先上手进攻、先行得分的一种战术。运动员通过掌控发球的落点、控制发球的旋转等方式来进攻对手,使对方的回球质量降低,然后再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进行抢攻,常能取得主动或直接得分。发球抢攻战术的重点在于发球的控制和如何规划第三回合的进攻,提前算好发球想好进攻手段,然后快速得分让对手措手不及,这种战术在乒乓球比赛当中屡见不鲜且行之有效。

(2)接发球抢攻阶段的战术美

接发球抢攻阶段中的接发球抢攻战术的运用分为两种不同情况,分别为发球出台的接发球抢攻和台内球的接发球抢攻。接发球运动员根据对发球方发球落点和线路的判断做出相应的战术应对措施,进而采取不同的强攻技术。在发球战术的控制越来越严密的当今乒乓球战术体系当中,比赛中发出台球已经是很少的,用途一般是配合短球作为偷袭战术,发不出台的短球在比赛中是使用率最高的,能达到控制接球方难以上手进攻的效果。但在拧拉技术诞生之后,由于反手拧拉的动作幅度较小,在台内有充分的空间接发球,也能充分地内旋手腕制造旋转,因此,反手台内拧拉的技术运用成为了主流的接发球手段。张继科、樊振东等运动员对这项技术的运用最具有代表性。在关键球时运动员利用反手拧拉技术处理接发球,既能达到抢先上手积极主动的效果,又可以通过巧妙变线的战术出其不意,拧到对手空档晃过对手,抢占先机。

(3)相持阶段的战术美

在相持阶段乒乓球比赛当中采用的最多的战术就是防守反击战术和主动进攻中的压中间调两边战术。这两个战术的运用都是以落点的控制为核心的。防守反击战术首先是运用出色的防守抵御对方运动员的进攻,然后进行落点上的调动和控制让对手的进攻质量逐渐下降,寻找合适时机进行反攻而后得分。中国乒乓球队运动员张继科、朱雨玲在比赛中都是以防守反击战术为核心的战术思想。与此相对,在主动进攻当中对落点的严密控制也是极为重要的,若对落点的控制不得当,太过单一,那么就会很容易让防守运动员防出回头球,造成极为被动的局面。所以,在乒乓球的进攻当中要尽量采取压中间调两边的战术,这样落点的调动能够使得防守运动员措手不及,造成防守运动员的失位,进而把主动进攻的优势变为胜势。在相持阶段,这两种战术的运用体现出了欲擒故纵、调虎离山的奥妙,颇具艺术性,把乒乓球的战术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3.道德风尚之美

在各项体育运动比赛的最后阶段都会颁发道德风尚奖,由此可见道德风尚在竞技体育比赛当中是极为重要的。乒乓球比赛的细枝末节都能充分体现出体育道德风尚,比如乒乓球比赛当中的让球之美。在比赛当中一方运动员在10:0领先对手或实力差距较为悬殊时,一般会采取让对手一分的举措(发自杀球或者接球故意失误),而后再取得比赛胜利,这样的案例在乒乓球比赛当中屡见不鲜。在比赛最后双方运动员握手言和也是约定俗成的,表现出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技体育精神。让一分球以及赛后握手以求得双方达到和谐的局面,体现出比赛当中的和谐之美、互相尊重和友谊至上,充分展现出了乒乓球比赛的道德风尚,顺应了我国古代以和为美、以和为贵的传统思想理念,也符合当今时代竞技体育的主流价值观。

4.比赛氛围之美

一场完美的乒乓球比赛由多重因素构成,首先,离不开场上运动员高超的竞技水平、积极的比赛态度和拼搏向上的体育精神。其次,更离不开场下观众和啦啦队热烈的呐喊助威。场上运动员为赢球奋力拼搏,每赢一分球高声呐喊为自己加油打气,每分必争;场下观众在精彩球出现时鼓掌喝彩,啦啦队为自己支持的运动员呐喊,场上场下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有机融合烘托出了一种激烈、向上的比赛氛围,这是竞技体育独有的特征。

场上运动员和场下观众、啦啦队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影响,彼此紧密联系。乒乓球运动最关键的制胜法宝是心理因素,多数高水平运动员在平时训练当中都表现出高超的竞技水准,但一到比赛氛围浓烈的大赛时,水平却犹如达到了瓶颈,不能正常发挥,甚至发挥失常。这是由于大型比赛的激烈氛围对运动员的心理产生了负面影响,让运动员紧张。乒乓球是一种细腻的技术颇多的运动项目,运动员心理一旦紧张,就会使得技术动作变形,导致失误增多。但与此同时,热烈加油的比赛氛围同样能使运动员在失分之后受到支持者的鼓励而重振旗鼓,调整状态,坚定自己,积极面对比赛。在运动员通过自己优良的技战术配合漂亮地赢下一分关键球时,运动员的肾上腺素会瞬间爆发而高声呐喊,宣泄自己的激动心情。与此同时,场下氛围也会瞬间被点燃。观众和啦啦队疯狂的加油喝彩,以及给予赢球运动员的掌声和呐喊声,也是对失分一方运动员的鼓励,促使双方运动员会更加兴奋地面对下一分球。这样场上场下互相促进,比赛的氛围愈加激烈,竞技体育的氛围之美就在这种激烈的比赛当中得到升华。

四、结语

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战术上,乒乓球运动中的美无处不在。在技術上,乒乓球的速度美、旋转美、落点美、力量美和弧线美全面展现出了乒乓球的美学特征;在战术上,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相持阶段的战术运用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体现出了乒乓球的战术美。对于乒乓球运动的技战术美学特征研究有利于更深刻地认识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进而总结优化先前的技战术,开拓全新的打法。同时,也有助于乒乓球爱好者更为深刻地认识乒乓球的美学特征,发现乒乓球的美,感受乒乓球的魅力,进而掌握乒乓球技术,形成“天天打球、快乐乒乓”的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全民健身战略的顺利开展。对于乒乓球运动的道德风尚之美的研究能够促使乒乓球竞技体育良好风气的形成,促进更多的群众参与到乒乓球运动当中,把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同国球结合起来,为全民健身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丁立威.论乒乓球技术的审美特征[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4.

[2]利媛媛.乒乓球运动的审美特征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7.

[3]李超.中外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比赛中战术组合美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4]王道平.乒乓球运动审美特征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6):103-104.

作者简介:王山林,硕士,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副教授。

赵元靖,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体育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安弘真,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体育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美学特征
浅谈青瓷的美学特征与文化内涵
汉族传统民间歌曲创作的美学特征
审美课堂: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样态
论微电影的美学和传播价值
阆中手工打结丝毯技艺的传承人保护探议
第六代导演的美学追求
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与现代审美变迁浅论
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美学规划探析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美学特征初探
论京剧服饰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