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级非遗保护项目

2021-05-27

华人时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拳师沛县门派

沛地古有沛泽,地处东夷,夷字“从大从弓”,拉弓射猎,斗勇角力,习武之风由来已久。

沛县又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冷兵器时代,虽有运筹帷幄之策,但攻城略地仍离不开刀枪剑戟和马上马下的功夫。刘邦早在起事之前便悟得此道,时常与周勃、王陵、夏侯婴等切磋武艺。史书记载,刘邦因习武时误伤了夏侯婴,差点受到官府的惩罚。1977年5月,在沛县栖山山阴9米深的石塘中,发现了两座汉墓,出土了汉画像石及两把铁剑,汉画像石上人物挟弓佩剑,还有击剑、角抵、枪术、杂技表演,姿态清晰,栩栩如生。20世纪末,沛城沿河两岸修建滨河公园,在舞阳桥东南侧出土了一块汉画像石,内容是“习武图”,图中有人持剑对练,有人踏歌起舞,有人拉弓射箭。汉朝人有视死如生的思想观念,这些文物画像,印证了旧《沛县志》中所载:“沛人以勇武为俗”,“自战乱以来,民喜佩剑以自卫,一旦与贼相遇,奋不顾身”的历史记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沛县武术活动更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1979年,上海举行全国武术比赛,沛籍武英王振田、张成忠、张梅英等均取得优秀成绩。她们作为中国武术队成员,先后出访日本、法国、意大利、比利时、丹麦等二十多个国家。1983年又参加了电影《岳家小将》《新方世玉》等多部武打影视作品拍摄。同时,沛县还走出了王沛、王立友、周传彪、杜彪等10多位体育世界冠军,为国家、为武术之乡沛县赢得了荣誉。1981年,沛县成立武术协会,11个乡镇建立了武术分会,沛县大洪拳、少林拳、梅花拳等12个拳术门派相继成立了拳社,调动了武术老拳师的积极性,武术活动更加普及发展,全县武术场子发展到300多个,武术会员已达5000多人。在此基础上,自1985年起,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都要举行武术“精英杯”大赛,全县各乡镇及12个门派都要选派优秀队员参加表演角逐,观众达万余人。

1982年,县体委领导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武术座谈会;胡寨乡领导出席了全国农村体育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武术挖掘整理成果展览会上,沛县稀有兵器“钹”、“四节铛”、“牛角拐”等30多种兵器在展览会上展出并配以专版介绍;《体育报》《武林》《中华武术》等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多次刊载有关沛县武术活动的文章和相关照片。1985年,县财政拨款60万元建造武术馆一座。1991年10月,沛县武术队赴北京汇报演出,得到国家体委领导及全国武术界同仁的一致好评。另外,沛县武术还走出了国门,传向世界。如沛籍著名拳师张祖尧,侨居西欧后,致力于中华武术的传播,在意大利米兰等地开设60多家武馆,弟子近万人。沛籍人郝心莲,整理出版多部武术文献,被誉为黄河武术文化的代言人并当选为甘肃省武术协会主席。

从历史到现在,从普及到提高,从继承到发展,从理论到实践,沛县武术自成体系,特色彰显,具有多方位的活动效果和强盛的发展潜力。原国家体委副主任、中国奥委会主席、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何振梁为沛县题写了“发扬传统,推陈出新,为中华武术和我国体育的腾飞作贡献”的题词。鉴于沛县开展武术活动的实绩,经专家们评审验收,1992年10月,沛縣被国家命名为首批“全国武术之乡”。

荣获“全国武术之乡”的命名后,沛县的武术发展没有止步,县委、县政府对沛县武术运动的开展,提出了前进目标:进一步加强对民间武术门派和乡、村拳社、武术馆、校的领导,纳入县武术协会,形成一套完整的民间组织系统;继续鼓励民间拳师办馆、办校,树立典范,推广普及。为了加强武术文献建设,2000年,沛县文体局编辑出版了《沛县武术志》。1992年至2012年的二十年间,全国共举行了八届“武术之乡”交流比赛,沛县均组队参加并取得优秀的比赛成绩。

(沛县县委统战部供稿)

(责编  孙  波)

猜你喜欢

拳师沛县门派
江苏沛县召开食品安全规范管理暨先进表彰会议
《逍遥情缘》门派绝技 掌门的不传之秘
江苏沛县召开食品安全规范管理暨先进表彰会议
厨房不败
拳师和西瓜皮
给动物分一分“门派”
寻找徐州民间文化
拳师
沛县蔬菜设施栽培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
夜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