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主题带多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2021-05-27霍兴芬
霍兴芬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中,“主题带多篇”的阅读模式具有其独有的优势,对增加学生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等具有积极的意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立足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阅读能力等,本着“明确主题、组织文章、科学导读”等步骤,积极构建“主题带多篇”的群文阅读模式,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带多篇;群文阅读
一、 引言
群文阅读,是一种以“议题、多文本阅读”为关键词的阅读模式。群文阅读理念始于2007赵镜中教授在全台七届阅读教学观摩会的主题演讲,之后便逐渐兴起,受到中国教育专家的重视,进而成为研究的热点。和传统的单篇阅读、单元组阅读模式不同,在语文阅读中,群文阅读有其独有的优势。以小学语文的阅读为例,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以单篇阅读为主,阅读的目光局限于字词句、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是一种典型的“肢解式”的阅读模式,即将一篇文章分解为多个部分阅读;而群文阅读,改变了这种单篇阅读的模式,更加强化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的“量、面、效率、思维、兴趣、习惯”等。可以说,相比较单篇阅读这种略有“功利”意味的语文阅读而言,群文阅读模式显得更加纯粹、真实,对构建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 核心概念界定
(一)群文阅读教学
顾名思义,所谓“群文”,即具有一定形式结构的多篇文章,“群”代表“众”。而群文阅读,则是指在既定的时间之内,学生同时阅读多篇文章。且这样的阅读并非是漫无目的,而是具有一定的目标和方向的。一般而言,在群文阅读中,教师会通过“选定议题、确定文章、共读共议”的途径开展阅读,由此可见,群文阅读是一种以“议题、多文本、探究阅读”为主线的阅读模式,阅读方式由以往的单篇纵向阅读变为多篇横向阅读,能够在既定的时间内快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量,拓展阅读视野。
(二)“主题带多篇”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的主题有两种,一种是同一主题,一种是多主题。而“主题带多篇”的群文阅读模式,则是通过同一主题选择多篇文章构建群文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建立横向的比异、求同,最终达成共识。和多主题阅读模式相比,“主题带多篇”的群文阅读更加符合小学地段学生的认知结构、知识水平等,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三、 “主题带多篇”群文阅读教学的要素分析
“主题带多篇”阅读作为群文阅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包含阅读目标、内容、模式等要素。为了深化对“主题带多篇”群文阅读的理解,笔者对其蕴含的要素做进一步的深入分析,以达到明确认识的目的。
(一)阅读教学的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提出了如下要求: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不得低于145万字,其中,第一学段阅读总量不得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得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得少于100万字。相比较二、三学段而言,一学段的5万字看似是一个小数目,实则不然,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识字量有限,阅读能力有限,5万字的阅读总量于1~2年级的孩子而言并非是一个小数目,需要教师纳入阅读教学中,方能实现“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面、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品位”的目的。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指导中,构建知识、能力、兴趣为一体的阅读方式。而“主题带多篇”的群文阅读模式,就知识层面而言,能够快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阅读面;就能力层面而言,主题带多篇的群文阅读,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既定的时间阅读多篇文章,对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以及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就兴趣层面而言,多文本阅读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建构文章之间的有机联系性,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进而达到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目的。
(二)阅读教学的内容
“主题带多篇”群文阅读的内容,直接关系到阅读的效果与实践。何为阅读教学的内容呢?就教师“教”的层面而言,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的目标而呈现的种种材料。就小学语文的“主题带多篇”群文阅读模式而言,阅读教学的内容,是教师围绕主题而选择的一组文章。
(三)阅读教学的模式
在小学语文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主题带多篇”的群文阅读模式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即通过群文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教师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应当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深入解读一、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年龄特点以及知识水平等,科学选定议题、组织选文,引导学生共读共议,全面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一般而言,“主题带多篇”的群文阅读模式,以小组合作阅读模式为主,力求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探究和思考,促使学生阅读思维的提升。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以“我爱你,中国”为主题构建群文阅读模式,在这个主题以下,笔者构建了“伟大的领导人”为小主题。主题明确之后,如何选文呢?以部编版的语文教材为例,笔者通过课内文章重组的方式,选定了以下四篇文章:《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吃水不忘挖井人》《邓小平爷爷植树》,这四篇文章具有一大共同点:即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体现领导人之伟大,以上四篇文章,都是以“伟大的领导人”为中心的。为了让学生的群文阅读更加具有指向性,笔者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积极构建“问题导学”的群文阅读模式:即通过设计一定的阅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交流。如四篇文章分别写了哪些领导人?他们做了什么事?这些事有什么共同点呢?通过阅读,立足阅读主题,你有什么感受?问题驱动的阅读模式,能够让学生的语文阅读更加具有指向性,对提高学生的阅读速速、能力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 小学语文“主题带多篇”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和传统的单篇阅读模式相比,“主题带多篇”的语文阅读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构建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一方面,构建“主题带多篇”的群文阅读模式,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思维以及阅读量等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相比较单篇阅读而言,在群文阅读模式下,学生需要在既定的时間之内阅读更多的文章,少则三四篇,多则五六篇,这是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量的有效途径。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立足主题,对阅读的文本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这是提高学生阅读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另一方面,群文阅读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正如前面所说,传统的单篇阅读模式,学生的阅读兴趣或多或少会被字词句的解读,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归纳而影响;相比较单篇阅读而言,“主题带多篇”的群文阅读模式显得更加纯粹而真实,学生为阅读而阅读,这对于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开展广泛阅读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