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

2021-05-27张婷

教育界·A 2021年5期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渗透

张婷

【摘要】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不仅能有效提高幼儿的文化素养,促进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初步了解,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品质和情感,丰富幼儿的内心世界,而且可以使我国的民族文化得到传承。文章阐述了民间艺术文化在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介绍了把民间艺术文化渗透到幼儿园教学中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民间艺术文化;渗透

幼儿园教育是最初的启蒙教育,如果能够将优秀的民间艺术文化渗透到幼儿教育中,将能有效提高幼儿的文化素养,使幼儿对民间艺术能有初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使文化经典得到有效传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族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得到了发展,但是还要提高教师独特的文化和艺术素养。如果能够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完美地渗透民间艺术文化,将能实现对幼儿的多元化培养,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幼儿园的孩子具有特殊性,学前教育对其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有着关键的影响。教师应该不断探究如何更有效地将民间艺术渗透到幼儿园的教学中去。为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合理选取民间艺术文化,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实施幼儿教育。

一、民间艺术文化的概述

民间艺术文化是运用民间文化资源或某一特定艺术形式,对源于生活的大众艺术形式进行创新发展的艺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璨若星河,根据各地特殊的自然风貌、地理位置和历史的沉淀铸造出来独有的民族文化,为民间艺术文化的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它能很好地促進人们的认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受到人们广泛的喜爱与传承。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能使幼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长艺术魅力,提升文化素养。根据民间艺术文化的内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选择更加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贴近幼儿生活,并且易于幼儿理解的内容,具体包括:(1)民间文学,如神话、寓言等;(2)民间音乐,如歌谣等;(3)民间戏曲,如戏剧、舞蹈、皮影戏等;(4)民间美术,如染纸、镂空、刺绣、泥塑等。

二、民间艺术文化在幼儿园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

(一)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将民间艺术文化渗透到幼儿园教学中可以使幼儿对民间艺术文化有初步的了解,受到民间艺术的熏陶,从而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认同感。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民间艺术文化,还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为他们提供精神指引和文化滋养,更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民间艺术文化的多样性可以增强幼儿教学内容的趣味性。3~6岁的幼儿处于好奇好问的年龄阶段。教师若能根据不同类别的民间艺术文化开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设计不同的课程,引起幼儿的关注,并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引导、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对民间艺术文化的认知,而且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增强对幼儿的吸引力。比如利用民间艺术这一新元素改变传统游戏教学模式,通过民间庙会活动、写对联、剪窗花、捏面人、画脸谱等,让幼儿体验浓浓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魅力,提升幼儿的核心素养。

(二)升华幼儿教学的意义

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幼儿了解民间艺术文化,丰富其精神世界,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民族观、历史观、国家观,将来对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幼儿通过接触民间艺术文化,可以培养责任意识,丰厚文化底蕴,对幼儿教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有利于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文化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创造的,是群众智慧的结晶,但当前很多民间艺术濒临失传。在幼儿阶段积极宣扬民间艺术文化,能够促进民间艺术和文化的传承,使其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后期进行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播与发扬奠定思想基础,使曾经熠熠生辉的传统艺术重新绽放光彩。

我国各民族在社会活动中不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民俗行为和民俗艺术,其以文化和风俗作为主体,内容十分丰富庞杂。民间艺术文化在幼儿教学中的合理融合将使儿童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幼儿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教育。例如,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藏族民歌《北京有个金太阳》唱跳活动,一方面可以使幼儿的身心得到愉悦,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无形中传承了民族文化。

三、在幼儿园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民间文化来自生活,民间艺术文化是人们结合日常生活、节日、精神等方面的需要而创作出来的。在幼儿园教学中融入民间艺术文化,可以为民间艺术文化培养未来的传承人。幼儿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幼儿园提供与民间艺术文化相关的资源予以支持,在教学和生活中不断融合相关民间艺术文化,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文化的兴趣,真正促进幼儿教学的进步。

(一)提升幼儿教师的民间艺术文化素养

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不仅要对幼儿进行常规的教育引导,而且要在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上亲力亲为。幼儿园需要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促进其对民间艺术文化的了解,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比如,安排幼儿教师到专业的民间艺术文化传承地或者教学地点进行学习,组织教师参加民间艺术文化展览活动,便于不了解民间艺术文化或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能够对幼儿进行更好的教学。

除此以外,幼儿园还应该对教师进行观念的转变,转变其对民间文化艺术的传统看法,让其重视民间艺术文化的作用。通过参加相关培训,教师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理解,并能通过深入研究,掌握民间艺术文化,树立民间艺术文化意识,更好地将民间艺术文化融合进教学内容中,向幼儿传达民间艺术文化的精髓。

(二)将民间艺术文化与课程内容相结合

幼儿园课程内容灵活多样,教师可以有效地在课程中进行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将民间艺术文化和课程内容结合起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向幼儿传播民间艺术文化的概念,使其真正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例如,在绘画课上,教师介绍民间艺术文化内容,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在普通口罩上画素描图案,并用黏土挤压幼儿喜欢的小动物;在数字教学中,教师将折纸和剪纸结合起来,制作出易于记忆的数字图像;对于民间故事和寓言,则可以通过皮影戏和木偶戏完成表演,使幼儿可以更直观、更生动地了解故事的含义;在体育锻炼中加入一些简单的民间音乐和舞蹈,在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同时锻炼幼儿的体能,使幼儿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既能达到教学目的,又能很好地利用了民间艺术文化,形式新颖有趣,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三)将民间艺术文化渗透到师幼互动中

幼儿教师是幼儿竞相模仿的对象,幼儿不仅崇拜幼儿教师,而且乐于将幼儿教师当作无话不谈的朋友。因此,教师要时常与幼儿进行良好的互动,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幼儿园阶段的师生互动是最亲密的。教师不仅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幼儿,而且需要关注幼儿的日常生活、心理状态等。教师重视在师幼互动中融合民间艺术文化,将使幼儿有自己的思考和发展。例如,在游戏活动中,教师为自己和幼儿分配不同的游戏角色,使双方都可以参与民间艺术文化体验;或者教师选择一个民俗与幼儿一起排练舞台剧,鼓励幼儿加深理解。教师对幼儿进行赏识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

(四)创设民间艺术文化学习环境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极大的。由于幼儿年龄小,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因此创造民间艺术文化学习环境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以达到教学整合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設置一个特殊的展览区来展示剪纸、折纸、泥塑、面部彩绘等,将幼儿的手工艺术品展览出来;定期举行民间故事表演,并要求幼儿和父母共同编排参与;也可以定期举行民间歌唱舞蹈比赛。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艺术文化环境,而且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责任心,激发他们对文化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传承民间艺术文化。

四、结语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将民间艺术文化渗透到幼儿园教育中,有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幼儿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需要增强弘扬民间优秀文化的意识,在幼儿心中种下热爱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种子,为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事业打下坚实基础。这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仇晓红.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01):61-63.

沈瑾雯.浅谈幼儿园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J].当代家庭教育,2019(03):50.

魏娜.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J].教育,2016(06):12.

蔡丽珠.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08):229.

付宇.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3):123-124.

猜你喜欢

幼儿园教学渗透
基于对话的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教师提问研究
民歌童谣渗透幼儿园教学活动研究
幼儿园教学提问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措施
弹和唱对幼儿园教学的重要性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