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证据推理的初中化学活动案设计
——以溶液的酸碱性为例

2021-05-27

科学咨询 2021年8期
关键词:酸碱性证据溶液

蒋 健

(江苏省太仓市浮桥镇浏家港中学 江苏苏州 215400)

新课程改革倡导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而证据推理能力是化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设计初中化学活动案时,教师要遵从相应的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主,在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进而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为此,本文以溶液酸碱性教学为例,探讨基于证据推理的初中化学活动案的设计原则、思路和有效实施策略。

一、基于证据推理的初中化学活动案设计的原则

(一)参与性原则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也是学生[2]。因此,要想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使其能够根据教学引导,自主进行知识探索,习得知识,提高能力,处理生活实际问题,教师在设计活动案的时候,就要遵从学生参与性的原则,活动内容、活动思路、活动方向,均要立足学生学习实际,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和学习思维特点为辅助,促进智慧教学,在生生参与、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二)启发性原则

活动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和设计,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根据活动案的引导进行深度学习,让学生知道学习什么、如何学。为此,为有效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促进其对溶液酸碱性知识的认识,教师在教学时则要遵从启发性的原则,注重问题引导,关注师生、生生互动,通过启发性学习探索,完成教学目标。

二、基于证据推理的初中化学活动案设计的思路

调查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和情境进行教学探索,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为此,基于证据推理的初中化学活动案的设计,教师可以从学生认知角度出发,将文本资源与学生实际生活进行有机关联,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其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引导其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所学化学内容进行推导、实验、分析,总结归纳自己的结论。这样既可以促进学以致用,又可以提高活动案的高效性。

三、基于证据推理的溶液酸碱性活动案设计的对策

(一)以生活实事为证据,促进推理思维发展

化学与我们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关联,溶液的酸碱性涉及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的认识,为让学生对此知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在设计活动案时,教师可以以生活实事为证据,在生活素材的引导中促进学生推理思维的发展。如从“食品的味道可以通过品尝来确定,其中酸味和苦涩味与溶液酸碱性有关”这一话题入手,引出化学药品是不能品尝的,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检测溶液的酸碱性,并展示物品:茶水、苏打水、糖水、酒等,让学生同闻味道、尝等,并思考这些物质为何有不同的味道,说明什么问题。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入手,在设计证据的基础上,展示醋、实验水、石灰水滴在花上的场景,引导其分析为什么会显示不同的颜色,从而导出溶液的酸碱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就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进行探讨,为其准备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白醋、食盐水、蔗糖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等,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观察溶液的酸碱,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根据真实的实践分析,使其初步认识酸碱指示剂,促进学生推理思维的发展。

(二)用化学史实作证据,提升归纳推理能力

化学史是学生认识化学本质的基础,为培养学生对推理能力,在学习酸碱指示剂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以此作证据,在史学融入中,使活动案更加精准,提高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例如,教学“溶液的酸碱性”内容,学习溶液酸碱性的强弱时,旨在让学生学会测试某些物质的酸碱度,在此次学习过程中,酸碱指示剂的探索是学习的基础。对此,在设计活动案的时候,教师可以化学式为学习探索证据,为学生播放英国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尔花瓣变色实验,使其知道指示剂的制作原理,在化学史引入的过程中,开展实践推理活动,为其提供pH试纸,以检测生活为核心,以组为单位,让学习小组就生活中的食醋、柠檬汁、肥皂水、洗发剂、洗涤剂、食盐水、河水等进行检验、测试,在动手实践探索的过程中,记录检验数据,让学生就溶液的pH值与酸碱性的关系进行推导:

1.pH=7,溶液呈_____性;

2.pH<7,溶液呈_____性,pH越小,酸性越______;

3.pH>7,溶液呈_____性,pH越大,碱性越______;

4.说明pH试纸呈____色,遇到酸性溶液是____色,遇到碱性溶液是____色。

在认识酸碱指示剂本质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推理学习的兴趣,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三)以基础知识为证据,培养推理应用能力

设计基于证据推理的初中化学活动案,旨在通过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促进学以致用,为此,教师可以以基础知识为证据,设计应用性的活动案,通过课本与实践应用的关联,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学习、创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让学生充分认识溶液酸碱性和生命活动的关系,促进理实结合,培养推理应用能力,教学时,教师还可以以基础理论知识依据,结合生活实际中胃痛的经历,以及分析胃药治理的原因,让学生体验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先展示以下资料:

健康人的体液pH必须维持在一定范围,如果体液pH超越正常范围,就会导致生理功能失调,如果胃酸分泌过多,使得胃液pH降到正常水平以下,容易出现胃痛症状。

在基础资料讲解的过程中,展示人体体液pH正常范围值,随后让学生回忆相关溶液酸碱性知识内容,以此知识为依据,在活动案中设计应用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分析:

以下是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混用会降低去污效果的是什么?为什么?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分析,通过生活实践问题的关联,提高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用实验探究作证据,培养演绎推理能力

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中要求,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培育实验技能,提高证据推理能力等素养。为此,在教学溶液酸碱性化学知识的时候,教师要从新课标要求出发设计活动案,通过引导自主实验,培养演绎推理能力。“溶液的酸碱性”这部分内容会涉及自制酸碱指示剂这一实验,为提高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在学习此实验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本所学实验原理,通过知晓酸碱指示剂是根据某色素能够变色进行的制作为证据,开展小组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搜集生活素材,如火龙果、萝卜皮或各种花卉植物等,通过实验判断自己制作的汁液能否做酸碱指示剂,随后在活动案中引导学习小组就以下实验过程进行完善。

提出问题:______能否作为酸碱指示。

查阅资料:许多植物的花、果、茎中都含有色素,这些色素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可以显示不同颜色,可作为酸碱指示剂,而且色素易溶于酒精。

猜想:______。

实验方案:

取适量的_____洗干净,捣碎加适量酒精浸泡。

用纱布将浸泡汁液挤出来。

用滴管取汁液,滴加到白醋、石灰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检验。

实验结论:_________。

通过活动案设计引导,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基于实验证据进行创新探索,培养演绎推理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要想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在设计基于证据推理的初中化学活动案时,教师要从学生视角出发,依据参与性和启发性的原则,用生活实事、化学史实、基础知识和实验探究作证据,启发学生的推理思维,培养其推理能力。通过多元教学方法的应用,丰富活动案内容,提高活动案目标,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猜你喜欢

酸碱性证据溶液
象外之象——牛健哲《溶液》短评
判断电解质水溶液酸碱性的简单模型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手上的证据
家庭暴力证据搜集指南
手上的证据
第十单元酸和碱
镀锡溶液为什么会混浊?
溶液知识 巧学妙记
例析高考对“pH+pH=14”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