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教育”理念下的课程体系建设

2021-05-27

科学咨询 2021年8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育人理念

薛 峰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第二实验小学 广东珠海 519100)

教育的最大成功是让不同的学生成长为最好的自己。而过去“一统天下”的单一课程,却往往使不同的学生成长为相同的人,与我们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课程专家钟启泉说过,“没有选择的教育、不讲个性的教育,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训练’,而不是真正的‘教育’。”

目前深入开展的课程改革,就尊重、强调了学生的选择性、多样性与个性化,可以让每个学生有机会清楚自己人生的走向和跑道。

斗门区实验二小自建校之日,课程改革就伴随着学校的发展逐步推进。

一、“优教育”办学理念的形成

我们希望办一所充满爱、有温度的学校,一所以人为本、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在梳理了学校的办学愿景、育人目标、周边资源等因素后,经过团队的反复考量和专家论证,“优教育”最终确定为学校的办学理念。

“优”的主要含义是指事物品质、特性的优良性,有优质、优品、优秀等意义;引申为最好、卓越、一流等。“优教育”既包含优质教育、卓越教育的品质内涵,也包含对高品质教育、一流教育的理想追求。对于实验二小这所新建校而言,目前优质、优胜还谈不上,我们更看重的是通过提出“优教育”这个理念,能成为广大师生广泛认同并为之努力的目标、进而形成学校的精气神,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的每一个人,都胸怀理想、激情澎湃;都恪尽职守、执着追求;都卓越成长、共同发展。因此,基于学生,让每个声音都被倾听、让每个孩子都被关注,践行公平而有质量的“优教育”,实施面向未来而有创新的“优教育”,是实验二小“优教育”文化的核心理念。

围绕“优教育”这个核心,围绕“立德树人”这个育人目标,我们确定了三风一训:

校训:让优秀成为习惯;校风:知而行,行而优;教风:教而育,育而优;学风:学而创,创而优;学校精神:让努力成为常态。

让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学校特色落地并发展的关键就是课程。课程在学生成长中处于核心地位,课程的影响力,决定着学校的影响力。

基于学生,让每个声音都被倾听、让每个孩子都被关注,践行公平而有质量的“优教育”,实施面向未来而有创新的“优教育”,是实验二小“优教育”文化的核心理念。在追求优质优品的道路上,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沿,学校把课程体系的文化构建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二、“优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

我们基于“优教育”的办学理念,着眼于核心素养,构建学校的课程体系。

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原则是:通过构建开放多元、充满活力、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自主、更具个性、更多选择的成长环境、教育资源和专业服务,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全面、充分而又自由的发展。

课程体系建设的逻辑起点是育人目标,而育人目标的上位是教育理念和办学理念。基于核心素养中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层面,我们把“优教育课程体系”分层分类,按课程任务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综合课程三大板块;按课程形态分为品优、学优、艺优、健优、创优五种课程类型。

基于这个框架,我们构建了“优教育”课程体系图谱:

以“优教育”为中心,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综合性课程环绕分布。由基础性课程中的某一门学科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拓展开发而形成的课程,列入“拓展性课程”和“综合性课程”板块。整体造型是一棵不断生长结果的苹果树,苹果的样子从外围由小到大、颜色由青到红,代表各个课程的层级和发展趋势。各课程有机结合成一个联系紧密、逻辑性强的“育人整体”。

在课程设置与课时的安排上,我们局部整合、创生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每个班开设了礼仪、创客等特色课程,每周五下午用于拓展性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设,学生和家长自主选课、学生走班上课,目前3个年级开设了20门校本课程。

1.艺术类社团:中国舞蹈、天籁之声、创意绘画、陶泥艺术、水墨飘香、轻舞飞扬、围棋天地等。

2.体育类社团:动感舞蹈、搏跃乒乓球、健体跆拳道、活力篮球、快乐足球等。

3.学科拓展类社团:戏剧英语、创客空间、魔数世界、主持风采等。

三、“优教育”课程的融合

在课程体系构建中,我们重视了它的整体性和融合性。

(一)探索“跨学科整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以分科的形式开设学科课程,忽视了彼此之间的联系性,而课程整合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注重寻求学科内容的相关性和纵深性。我校基于课程标准对课时进行精简,通过整合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研究新型的教学方法,让基础性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得到新的发展。

我们尝试以“年级组”为单位,将语、数、英、科、道德与法治、音、体、美等学科教师组织在一起通读各学科教材,寻求各学科知识点的关联性,初步尝试在年级组内展开协同教学与整合教学。“跨学科教研组”教研活动为整合课程奠定了基础,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形式的改变,提高教师的课改意识与研究能力。

我们还重点进行了跨学科主题教育活动,一年多来,陆续开展了以二十四节气和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的跨学科主题融合课。

(二)课程与德育活动融合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将原来相对孤立的德育活动用课程化的思路进行梳理,借助跨学科教研组的力量,把培养学生的“中国心、世界眼”作为德育活动的主要目标。一年多来,我校陆续开展了“正而行,行而优”的德育系列活动:入学礼、敬师礼、运动会、劳动能力大比拼、英语节、数学节、艺术节、科技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的德、智、体、美、劳、创都得到了初步的培养和发展。

(三)课程与学校精神和校园文化建设融合

过去,教材是学生的整个世界,今天,整个校园、整个世界都是学生的课程和教材。我们在构建过程中注重学校文化的统一性和系列性。在“优教育”的旗帜引领下,“让努力成为常态,让优秀成为习惯”的学校精神和“三风一训”处处彰显并逐渐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校园文化建设也处处与课程体系相呼应。

(四)双语教育的融合

2019年,学校在一年级全面推行了双语教育实验,双语教育改革初步实现了基于教材融合、师资融合基础上的课程融合。我们期待:实施双语教育不仅要使我们师生了解异域文化和学习世界上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还有责任通过学好国际通用语言、克服语言交往障碍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外部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和中华文化的理解,更好地实现基础教育领域的国际对话、交流与合作。

我们要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课程生活,相信课程的力量能够改变学生,改变教师,改变学校。

课程建设,永远在路上。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育人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