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高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评估
2021-05-27陈杭盛袁辉
陈杭盛 袁辉
摘要:构建长三角地区绿色创新效率评价指标,利用两阶段动态DEA对长三角地区绿色创新总效率、研发阶段效率和转化阶段效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绿色创新效率较低,转化效率低是造成其低于全国效率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因此提出健全“政产学研”绿色创新合作体系、加强地区间合作交流等建议。
1 引言和文献综述
创新和绿色是五大发展理念重要内容,高端制造业具有高附加值、低污染等特征,是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方向。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制造业发展水平也位于全国前列,在全国层面具有典型性和示范作用。因此,对长三角地区高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进行评估,积极响应区域政策,有助于提高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水平,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发挥全国示范作用,提升国际竞争力。
已有研究用不同的方法对我国不同地区、行业的绿色创新效率进行评估孙丝雨和安增龙(2016)用网络EBM模型分阶段研究表明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较低,地区的技术创新发展并不均衡。王惠、王树乔(2016)分析了将我国分为八个经济地区,认为高技术产业的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显著地区差别。但李成顺(2020)则认为我国地区间绿色创新效率差异在逐渐缩小。吴超(2018)则以重污染行业为研究对象,认为目前重污染行业依然存在重创新而忽视环境保护的现象。肖仁桥等(2020)评估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的绿色研发和转化阶段创新效率,结果表明效率下降趋势明显。何育静、蔡丹阳(2021)长三角工业绿色创新发展进行测度,研究表明效率逐年增长并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从绿色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相关文献来看,罗良文和梁圣蓉(2017)从国际技术溢出角度证实了其对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影响。赵路(2020)从发展演化视角分析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和创新投入对绿色效率发展演变的影响。姬志恒(2020)用PVAR证明高技术产业聚集度可以促进促进区域的绿色创新发展。
2 结果分析
2.1研究方法与指标选择
数据包络分析法不需要明确生产函数形式就能测算效率,并且能解决多投入多产出问题本文运用Tone and Tsutsui提出的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两阶段动态SBM模型,运用MaxDEA软件处理数据,对长三角地区的绿色创新效率进行评估。指标选择如下:
(1)研发阶段
采用高技术产业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作为人力投入指标,资金投入方面则用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和新产品开发经费来表示。取经济折旧率δ为0.096,基期为2011年,用研發价格指数平减,计算研发投入存量指标。能源消耗用来表示能源投入。研发阶段主要以专利作为创新成果,专利授权数更能体现绿色创新真实的价值,因此选取有效发明专利数作为研发阶段产出指标。
(2)转化阶段
转化即将研发阶段成果转化为具体产出,过程中还需要非研发投入,选取技术改造费用衡量转化阶段的非研发投入,存量计算方法与内部经费支出相同。绿色创新的产出应当同时实现经济效益提升与生态环境改善,选取新产品销售收入衡量企业经济效益,并利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进行平减,SO2排放量则衡量生态环境。具体如表1。
2.2 研究结果分析
长三角地区高端制造业绿色创新总效率、研发和转化两阶段效率测算结果如表2。
由效率结果可知,长三角地区绿色创新总效率偏低,在0.3左右。但总效率值、研发和转化阶段效率值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从2013年的0.29、0.49、0.26上升至2017年的0.31、0.52、0.43,但效率依然较低,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具体到长三角地区的三省一市来看,安徽省的绿色创新总效率和研发阶段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三个省市,但转化阶段效率却不是最高的,因此安徽省应当采取相关措施提升转化阶段效率。上海、江苏和浙江的绿色创新效率情况排名为江苏>上海>浙江。图1为长三角与全国、珠三角、京津冀地区的绿色创新效率对比。
将长三角地区与全国及其他珠三角、京津冀地区进行比较发现长三角地区的绿色创新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三大经济圈中效率最低的,观察分阶段效率情况,可以得出,长三角地区绿色创新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原因主要因为转化阶段效率较低。三个地区效率情况对比情况为珠三角>京津冀>长三角。
3 结论与建议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的绿色创新效率较低,并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三大经济圈相比也是效率最低的,分阶段来看,尽管研发和转化阶段的效率也很低,但是长三角地区研发阶段的绿色创新效率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转化阶段效率低下是影响长三角地区绿色创新总效率不足的主要原因。这可能是因为长三角地区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人力资本,对外开放开放水平,更注重跨国文化技术交流,能够获取的国际技术溢出较多,因此在科技创新阶段的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还未能在创新时关注到环境保护等问题,因此转化阶段的效率较低。即长三角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和两阶段效率都存在改进空间,但长三角地区应重点提升转化阶段效率。针对这样的结论,提出以下结论。
1)健全绿色创新合作体系。继续推进长三角地区“政产学研”一体化和企业协同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和高校科研院在研发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政府的引导作用以及金融服务、基础设施的支持作用,使得创新成果相互分享交融,提升成果转化率。
2)加强地区间绿色创新技术合作交流,缩小技术差距。促进地区分工合作,发展各地优势品牌,减少同质化恶性竞争,避免只重经济发展而忽略环境保护的现象。加强创新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地区间协调发展。
3)加强环境法制化规制水平,比如调整能源结构,少引把环境保护纳纳入政府的科学考核体系和企业的创新成果评估中去,提升全民绿色理念。
3)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依托于良好的对外开放水平,长三角地区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研发创新,也要以开放胸怀欢迎国际科技人才和跨国企业,学习先进技术水平,是资本、人才和技术成果融入。
参考文献
[1]孙丝雨,安增龙.两阶段视角下国有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基于网络EBM模型的分析[J].财会月刊,2016(35):20-25.
[2]王惠,王树乔,苗壮,李小聪.研发投入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异质门槛效应——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经验研究[J].科研管理,2016,37(02):63-71.
[3]李成顺.我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评价——基于面板时变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J].技术经济,2020,39(09):119-125.
[4]吴超,杨树旺,唐鹏程,吴婷,付书科.中国重污染行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模式构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28(05):40-48.
[5]肖仁桥,沈路,钱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软科学,2020,34(08):37-43.
[6]何育静,蔡丹阳.长三角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21(01):49-63.
[7]罗良文,梁圣蓉.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对中国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效应[J].经济管理,2017,39(03):21-33.
[8]赵路,高红贵,肖权.中国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动态演变趋势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J].统计与决策,2020,36(07):95-99.
[9]姬志恒,于伟,张鹏.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技术创新与区域绿色发展效率——基于PVAR模型的经验证据[J].宏观经济研究,2020(09):92-102.
基金项目:2020年河海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长三角地区高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作者简介:陈杭盛(1998-),女,福建龙岩人,河海大学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低碳贸易。Email :chssep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