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联合温针灸治疗肾虚血瘀型膝骨关节炎关节肿胀的疗效观察
2021-05-26戴山霞徐春英
戴山霞,徐春英,王 华
(上海市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上海 201600)
据相关报道,膝骨关节炎的男、女发病率分别为24.7%和54.6%,致残率达53%[1]。是以膝关节软骨退化、变性、增生为主的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膝关节慢性疼痛、弹响、肿胀及僵硬等,导致患者日常活动受限[2]。本研究在七叶皂苷钠片消肿、萘普生缓释胶囊消炎治疗肾虚血瘀型膝骨关节炎关节肿胀的基础上运用中药熏洗和温针灸的疗法,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0月在我院骨科门诊及骨科住院的肾虚血瘀型膝骨关节炎关节肿胀的患者100例,均符合中医药管理局诊断标准。患者是一侧膝关节发病的入组,若两侧膝关节都发病的,选取病情相对重的一侧入组。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法。口服萘普生缓释胶囊消炎,每次2粒,每天1 次;口服七叶皂苷钠片消肿,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片。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熏洗和温针灸治疗。采用自拟中药配方熏洗治疗。药物组成:川乌12g,川断12g,草乌15g,川芎12g,当归15g,红花15g,白术12g,苍术9g,黄柏9g,独活9g,伸筋草20g,桃仁15g,桂枝12g,地榆12g,艾叶12g。
方法:将上述药物装入纱布袋并放置在盛有4000mL水的不锈钢锅中浸泡半小时后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30分钟,最后倒入中药熏蒸治疗仪的蒸汽容器里,指导患者正确熏蒸患侧膝部,调节适当温度(38~45℃),注意观察,预防烫伤的发生。每次熏洗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疗程之间间隔2天。
温针灸:选取外膝眼、内膝眼、鹤顶、阿是、阳陵泉、悬钟、太溪、足三里、血海、阴陵泉等穴。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先消毒膝关节局部,然后用华佗牌1.5寸的一次性无菌毫针直刺入1.2寸左右(鹤顶穴需平刺)上述穴位;诸穴等到得气之后轻轻提插捻转,再点燃放置于针柄端的1.5cm长的艾条,燃尽为止,注意避免艾灰脱落烫伤患者,留针2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疗程之间间隔2天。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对比
治疗后实验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4%、8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周径对比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膝关节周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周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膝关节周径治疗前后的差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周径比较(cm)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功能评分对比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后两组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2例胃部不适及轻度腹泻,经对症治疗后能继续用药。
3 讨论
本研究从中医辨证角度采取中药熏洗联合温针灸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关节肿胀的患者,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关节肿胀度、关节功能评分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充分说明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以中药熏洗和温针灸治疗比常规西药治疗效果好,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疼痛、降低功能障碍,而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中药熏洗方法中的药物不直接接触肝脏、胃等脏器,无首过效应,所以毒副作用小。中药熏洗是通过药物熏蒸、物理刺激等作用加快病灶部位的血液循环[3],促进关节的新陈代谢[4]。温针灸除了具备针刺的舒筋活络作用外还可以使热力沿着针身直达病处,不仅不直接作用于患者的皮肤,还能使热力透达患者的腧穴和关节,从而达到温通膝关节的局部经络和活血化瘀、祛痹止痛、补益肾气的作用。取内膝眼穴、外膝眼穴、鹤顶穴、阿是穴以温通局部;取阳陵泉、悬钟用于补筋填髓;取足三里穴、血海穴、阴陵泉穴用于补血益气和祛湿;取太溪穴以滋肾水。
综上所述,中药熏洗与温针灸有机结合在一起,利用中药熏洗可透皮吸收、热力直接作用于患处的特点及温针灸对体表经络穴位的刺激,达到通络止痛、活血化瘀、温阳散寒等功效,促进水肿减轻和炎症消散,降低膝骨关节炎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