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危机与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探究
——以某独立学院商学院为例

2021-05-26刘宇李婷芳庞鹏

就业与保障 2021年5期
关键词:危机辅导员问卷

文/刘宇 李婷芳 庞鹏

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对大学生人才培养建设的总要求:“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养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环节,得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重视。

而高校辅导员在学校充当着“家长”的角色[1],是学校、学生与家长彼此之间沟通的桥梁,能够对大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进行预防、沟通和解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发展心理素质。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某独立学院商学院高年级大学生,总计452人,收回有效问卷452份。其中,男性144人,女性308人。生源地广东省内和广东省外分别为354人、98人。大学三年级、大学四年级分别为384人、68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分别为162人、290人。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材料参考“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心理危机现状调查问卷”[2],由“心理危机调查问卷”和个人信息两部分组成。该调查问卷为封闭式问卷,其“心理危机调查问卷”包括工作适应、学习应对、人际交往、环境适应和情感障碍五个维度,共45个题项,统一采用三点记分制,按照程度不同从“有”到“无”,分别计1-3分,采用正反向计分法,分数越高,说明存在心理危机的状况越少,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三)研究程序

本研究测查时统一组织,研究者主持每次测量,利用学生空余时间分别对大三大四学生进行集体施测,使用统一的指导语,问卷全部回收,有效率为100%。

二、调查结果分析

当代大学生心理危机调查现状。

1.素质拓展时期学生心理危机状况及其五个因子的统计描述结果参考表1,心理危机状况1.6583分,相比较其他类型的高校,分数较低。其中,最弱的因子是工作适应,其次是情感障碍。说明大学生在大学环境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表1 大学生心理危机状况得分总表

由此看出:(1)情感障碍上的心理危机受自身因素的影响很大。国内高校大学生一般年龄在17岁~23岁,这个时期学生从生理和心理都处于一个从不成熟逐渐成熟并迅速向成年人过渡的动态变化时期。(2)在工作适应上的心理危机受就业因素的影响很大。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压力的加大,社会生活节奏加快,许多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后出国、考研、就业的选择,学生自身定位不准。

2.以不同性别、是否独生、生源地为自变量对素质拓展时期学生心理危机状况指标进行分析,详见表2。结果显示,素质拓展训练时期学生心理危机状况在以不同性别、生源地为自变量的差异比较中,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是否是独生子女这个变量上存在差异。

由此看出,大学生心理危机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很大。现代社会许多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群体以自我为中心,对人依赖性重,情绪控制力弱,心理承受能力差,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度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观念影响深远,家长将家庭的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从小给孩子报名各种培训班,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过分注重成绩而忽略孩子的身心健康,导致孩子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紧张等不稳定情绪。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与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实现高质量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紧迫感欠缺,心理健康教育基础条件不足

新时代以来,大学生队伍越来越多,但是辅导员队伍在数量上不足,在心理健康育人素质能力上参差不齐:部分学校一个辅导员对应三四百个学生,无法做到精准发现、关注和预防解决学生心理危机;各辅导员对于“心理育人”的理念贯彻不够彻底,还未真正做到全员“心理育人”。

(二)健康教育机制责任制分担不明确,系统化顶层设计不合理

尽管如今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重视有一定程度提高,但对于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小组的机制运行不够有力,责任分担不明确,工作分割、信息共享沟通不畅,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学校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统性的思考和科学性的顶层设计,未将教师、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一门必修课,预防心理危机和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性安排不到位。

(三)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途径“双元化”,效果不明显

现在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是两个途径:一个是当学生出现心理危机因素的问题后,辅导员才会出现和介入其中进行沟通调节;另一个则是偏居一隅的心理咨询室。一方面,心理老师没有办法从心理调查问卷中得到真实有效的信息帮助学生预防和治疗心理危机;另一方面,心理咨询室的信息传播不够广泛,很多时候学生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想要去与心理咨询师沟通,但是不了解其具体位置、联系方式等,或者羞于咨询而不能及时解决心理危机。

四、对策与建议

(一)增强“心理育人”责任感,提高辅导员培训资金投入

首先辅导员及相关负责人员应增强自己对于解决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意识,从“解决学生心理问题,防止学生心理事故”向“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发展学生心理素质能力”转变。

(二)加强系统化顶层设计,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运行机制

首先要健全领导机制,统筹规划,形成“四位一体”的健康教育机制;然后要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小组体系,构建“寝室—班级—年级—学院—学校”五级责任制,尤其是年级和学院与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部分,工作配合,明确自身职责;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数据共享的同时,又保持一定的保密性;最后是要对学生及老师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把与学生心理健康的课程纳为一门必修的素质拓展学分课程,以提高学生对自身心理危机的重视,从而进行预防并进一步了解解决心理危机的途径。

(三)发展线上线下多元化心理教育渠道,构建心理预防和干预机制

面对大多数独生子女,更加仔细关注其心理变化;面对大学生的工作适应、学习适应、人际关系、环境适应和情感障碍等相关心理危机,学校设置学生的心理咨询专门机构,提前测量得知有问题的学生,为之专门设计解决方案。

(四)实现大学生第二课堂就业实践练习,提升工作适应性

根据心理危机调查结果,当代大学生的“工作适应”最差,因此我们可结合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课程进行升级发展为第二课堂的就业实践练习,真实模拟现实中的工作场景、工作环境、工作压力等。

(五)建设跟踪心理发展机制

建设跟踪心理发展机制,了解解决方案是否符合预期,是否需要重新规划制定,从而达到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效果。继而,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实习甚至未来的工作家庭生活中,都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基础,从而更好地突破自我、实现价值,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增强幸福感。

五、结语

文章针对大学生频繁出现的心理危机以及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不完善现状,以某独立学院商学院为例,经调查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很大。对此提出增强“心理育人”责任感,提高辅导员培训资金投入;加强系统化顶层设计,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运行机制;发展线上线下多元化心理教育渠道,构建心理预防和干预机制。

猜你喜欢

危机辅导员问卷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问卷网
“危机”中的自信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