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分析
——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

2021-05-26王捷王雨琪

就业与保障 2021年5期
关键词:浙江工业大学招聘会职业指导

文/王捷 王雨琪

就业问题是社会各项活动有效运转的必要保障。相关统计显示,2017年至202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以几十万的涨幅逐年增加。其中202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874万,同比增加40万[1]。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提到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达到909万人,首次突破900万。毕业生人数增加、新冠肺炎疫情、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如何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促进高校学生在毕业之后顺利就业是当前毕业生、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需要一同解决的难题。为了更好地探讨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本文总结分析了浙江工业大学2016届~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从而更好地摸清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与就业趋势,为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制定措施提供基础。

一、就业情况概述

本文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浙江工业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稳居全国高校百强行列。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浙江工业大学切实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其就业率稳中有进,就业工作取得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特点

浙江工业大学2016届~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每年的应届毕业生人数保持在6200至7200人之间,其中研究生占比大幅提高,从2016届的24.69%增加至2020届的34.0%。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综合类院校,2016届~2020届毕业生的男女比例基本保持在6:4左右。通过2016届~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纵向对比得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趋势特点如下:

(一)就业情况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报告显示,2016届~2019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在97%上下浮动,绝大多数毕业生在毕业时可以落实去向。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下毕业生的就业率降至93.22%,与往年相比降低了4个百分点。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就业率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一方面,在疫情转为常态化防控的阶段,疫情防控下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不能进行线下面对面接触,而线上招聘会难以解决实习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疫情下很多企业自身面临经营困难,整个就业市场对于应届毕业生的需求减少,使得毕业生找工作难上加难。

(二)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率逐年提高

如图1所示,2016年至2020年的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率持续提高,从2016届的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率为26.33%,2020届本科毕业生的继续深造率为35.43%。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率的提高受毕业生自身追求、岗位需求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继续深造结构方面,境内升学学生占大多数,受境内高校研究生扩招与疫情双重影响,毕业本科生境内升学率逐年提高,境外升学率从2019届开始出现下降。

图1 浙江工业大学2016届~2020届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率

3. 就业单位结构出现变化

2016届、2017届、2019届与2020届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就参加社会工作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统计,2018届的相关数据有所缺失。四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表1),到各类企业就职的毕业生占高校毕业生的大多数,但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毕业生就业的企业类型中,三资企业占比较为稳定,在6%~7%之间。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国有企业,同时对民营企业的青睐有所减少。

表1 浙江工业大学2016届~2020届不同类型企业就职分布/%

三、就业创业服务经验总结

就业工作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各高校针对学生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措施,有利于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责任感[2]。合适的校内就业创业服务可以使学生提前进行职业规划,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缓解就业压力。近年来,浙江工业大学采取的有效就业创业服务经验可以总结如下:

(一)维持校企合作,增加岗位

近年来,浙江工业大学在校院两级定期开展专题研讨推进就业工作,召开校企合作研讨会暨雇主品牌联盟年会以期加强校企合作,各学院积极开展企业走访活动,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同时引导学生提前思考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此外,广泛开展招聘会吸引企业入校,每年开展40至60余场招聘会,其中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开展线上招聘会25场,线下招聘会22场,为毕业生与企业接触提供了广泛的平台,给予毕业生更多的就业选择。

(二)开展个性服务,精准施策

在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基础上进行毕业生就业状态动态监测,实行“一生一报”,从而为不同毕业生开展个性化服务,从以下几点做到精准施测:第一,开展定向推送。在“互联网+”背景下充分应用网络媒体为毕业生提供精准的就业创业服务,开通了“浙江工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公众号,进行优质企业岗位内推,2020年精准推荐1000余名毕业生;第二,开展定向帮扶。针对就业困难毕业生成立“职业推介工作室”进行帮扶;第三,开展定向招聘,针对不同学院与不同专业毕业生吸引不同企业组织开展专场宣讲会与行业招聘会,如2018年与2019年针对建工、经贸、IT、文创等相关专业都开展了29场行业招聘会。

(三)贯彻“三全育人”,加强教育

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是一个需要“全员”参与、“全程”开展的“全方位”工作。“全员”方面,学校协同政府、企业与家庭等多方力量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支持,如一些学院聘请校外导师对学生进行学业及就业方面的指导;“全程”方面,浙江工业大学与2009年起面向学生实施四年一贯制教学,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就业创业教育从而使学生做到未雨绸缪;“全方位”方面,就业指导课程涵盖了学业、职业与创业全方位内容,以期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与就业质量。

四、当前就业创业服务提升空间

在复杂的国内国际的经济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根据浙江工业大学2016届~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毕业生就业趋势的总结,本文认为当前各高校的就业创业服务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可提升的空间。

第一,完善研究生职业指导课程。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研究生应届毕业生预计接近80万,再创历史新高,研究生就业形势的复杂性与严峻性不言而喻。与本科生的职业指导课程相比,我国研究生职业指导课程起步较晚,鲜有全面系统的课程研究成果,在课程内容规划和形势设计上存在诸多不足[3]。在诸多就业创业服务措施中,职业指导课程具有天然的育人优势,是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教育实践的重要媒介,完善研究生职业指导课程刻不容缓。

第二,警惕“慢就业”陷阱,明确自身职业规划。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需要警惕怀有畏惧职场而选择继续深造这种心态的毕业生。这种逃避的心理容易使“慢就业”的状态长期发展从而变成“难就业”,需要引导毕业生积极面对压力和挑战,积极掌握而不是逃避职业的选择和主动权[4]。

五、结语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复杂严峻的就业情况增加了一份不确定性,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需要积极应对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就业挑战,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中认识自己、抓住机会。对于高校而言,需要认清当前毕业生就业趋势,从职业教育到毕业生就业创业为学生提供更多服务与机会,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浙江工业大学招聘会职业指导
西安举行近3年最大规模线下招聘会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列车”招聘会可以有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的”字叠词招聘会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