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科技养殖的「强音」
——访『水产最强大脑』项目负责人陈佳

2021-05-26马丹宁

就业与保障 2021年5期
关键词:陈佳水产养殖户

文/马丹宁

陈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厦门大学电子科学系博士,如今的“水产最强大脑”团队负责人兼厦门汇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他是位敢想敢做的创新者、脚踏实地的创业者,更是心系祖国脱贫事业的帮扶者。2020年,“水产最强大脑”项目在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他带领团队开垦技术荒地,深耕农村养殖,着力推进水产养殖产业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打造了一方集创新、创业、扶贫为一体的科技沃土。

矢志创新,勇闯逐梦之路

陈佳是一名具有良好学术素养的新时代青年,他投身创新创业并非偶然。在校时,他曾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被SCI、EI收录各一篇,并成功申请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毕业后,他在北京上市公司积累了两年团队研发经验,曾主导开发无人驾驶车载激光雷达及固态MEMS激光雷达项目。在研究生毕业后的工作实践过程中,他发现我国水产养殖设备存在重大缺陷,察觉到水产养殖监测方面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市场需求,于是决定组建团队、开展项目研发,就此在创新创业之路上迈开步伐,越走越远。

当前,我国水产养殖设备由于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低的技术局限,缺乏水产疾病预警的功能与效用,仅能对水质进行较为低层次的监测。而当今水产养殖模式大多以传统养殖经验为主,技术的结合与应用程度不高、养殖效率较为低下。为解决国内水产养殖业疾病频发和设备自动化低等痛点问题,“水产最强大脑”应运而生。

陈佳团队研发的水产养殖水声物联网监控及人工智能管理系统被称为“水产最强大脑”,其原因在于:该智能监控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三个维度与大脑感知及控制的听觉、视觉和触觉这三个维度的作用相似。整个智能监控系统的亮点主要在于“听觉”环节,即水听器的应用与水声信号处理技术的软硬结合,充分将厦门大学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进行实践转化,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也充分体现了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重要意义。

“水产最强大脑”团队组建于2018年。目前,团队核心成员8人,其中博士1名、硕士6名、本科生1名,已有企业工作经验人士3人,涉及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生物学、电子信息、管理学等领域的高端人才,是一支复合型的专业技术团队。在技术研究中,团队成员专业互补、各司其职,为同一个创业梦想而奋斗。

2019年7月16日,厦门汇听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水产最强大脑团队的初衷就是让每一位养殖户不再因为养殖问题而犯难,而厦门汇听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理念是打造水产养殖领域物联网智慧农业品牌企业,成为全国领先的水产服务技术及解决方案服务商。

“这两者是一脉相承的。”陈佳希望用水声科技解决水产养殖行业痛点,为养殖户提供先进水声物联网技术,从而能够带动水产养殖业行业升级,重建水产养殖生态,缔造水产蓝天白云。

“公司是项目经历以及团队思想的载体,而团队则是成就这一切的基石。我们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怀揣着科技帮扶和创业的热忱与激情,统一的信念也使得我们更加坚定地走下去,带动传统水产养殖行业进行转型升级、促进智能化专业化养殖的顺利发展。”

奋意创业,携手砥砺前行

自组建以来,“水产最强大脑”团队在多个省级和国家级比赛中斩获荣誉,如第二届“中俄工业创新大赛”优胜奖、2019年福建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2019年福建省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2020年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020年福建省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一等奖等。同时,厦门汇听科技有限公司与国内8家水产养殖公司、江苏南通和上海地区等多地大型水产养殖基地展开合作;与福建、安徽、上海、江苏等省份落地合作意向协议100多份,签订长期技术服务协议订单合同120.5万元,已实现初期技术服务营收79.4万元。在陈佳的带领下,公司正向着更加辉煌的未来走去,但他们的创业之旅同样充满考验与波折。

刚开始带着创业项目参赛时,陈佳满怀憧憬与激动。而经历多次竞赛后,听过赞赏也遭受过批评,心情更多的是平淡,更能正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也更能以差异的角度去审视创业路上遭遇的问题与困难。陈佳及其团队始终保持初心,坚持将专业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实现从知识到社会生产力的转化,这一过程,是他们在“兴趣、接触、了解、熟悉、热爱”的创新创业道路上的不变追求。

而创新创业大赛的参赛经历,也不断激励陈佳以技术成果回报社会与国家。“这些比赛机会是社会与国家给予创新创业者成就梦想的‘沃土’,我们在逐梦和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常存感恩之心,希望用行动和所学知识回馈社会、回报祖国。”

尽管提升科技含量与突破技术壁垒难不倒“水产最强大脑”团队,但如何将科研成果落地才是他们重点考虑的问题。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参赛经历、实地调研考察、设备推广试用、建立技能培训班等都是他们把研究成果从实验室带到田间地头的最好体现。陈佳表示他们之所以选择高校大学生创业这条路,也是想更好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于地方企业。经过竞赛、实践和市场的重重考验,“水产最强大脑”项目才得以脱胎于仪器,跳出理论局限,切实发挥作用,并最终实现资金创造收益、收益反哺创新的良性循环。

创新创业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需要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地累积资源与市场认可度,提升项目的市场认知,逐步扩大影响力。这个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无法避免遭遇各种各样始料未及的问题,如项目资金支持不足、研发体系不够充分不够成熟、时间与经费紧张等,陈佳和他的团队也不例外。令他庆幸的是,公司的各位股东并没有在困难的时候退缩,而是想尽办法谋生存、谋发展,团队成员在公司的艰难时期也是废寝忘食、呕心沥血。这些崎岖历程,对于陈佳及他的团队伙伴而言是无比珍贵和难忘的成长经历,促使他们将经验和教训转化为进步动力,也凭借赞美与鼓励走得更远、更坚定。

“水产最强大脑”项目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团队自身的不懈付出之外,高校助力也不可或缺。项目自诞生至落地期间,厦门大学频频给予关心与帮助。如海韵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鼓励欢迎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入驻,为项目小组的日常讨论与会议提供良好环境;学校中配备基础设施的小实验室,为陈佳及其团队调试硬件传感器,以及在没有养殖区环境的情况下做小型测试提供了场地支持。诸位不同领域的资深教授亦乐于为“水产最强大脑”的发展给予宝贵指导,其中,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厦门大学通信工程系及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的教授为项目的技术盲点攻关和水产养殖问题的解决带来许多助力。

陈佳(左三)与其团队获“建行杯”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银奖

无私助力,高擎扶贫火炬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创业路上我们必须记住身上肩负的责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当谈及帮扶贫困县的经历时,陈佳坚定地道出他的创业原则。2020年是全面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在公司初步实现营收、运转良好的同时,陈佳及团队成员没有首先思考如何增加盈利、扩大规模,而是带着公司的科技成果一头扎进了贫困县。

“我们这个项目就是用商业所得利润带动公司生存发展,再进一步推进扶贫,实现自我造血。我们想得更多的是用我们的星星之火,帮助贫困地区的水产养殖户脱贫,做传承红色基因的‘火炬手’。”于是,他们走访调研了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等多个贫困县,深入了解当地水产养殖存在的问题,针对贫困户情况实施精准施策,对不同类型养殖户进行分类,传授贫困户愿意听、听得懂、用得上的就业知识,并用低价甚至免费的形式推广高新技术,给予贫困户摸得到、看得见的实在效益,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陈佳回忆道:“去年暑假,我们前往两个挂牌督战的贫困县: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和云南曲靖市会泽县走访调研。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沿河县的水产养殖散户较多,大多属于稻鱼混养模式,目前有四万多亩,但是每亩产量很低;而会泽县养殖品种有鲟鱼、虹鳟,主要产品为鲟鱼子等进行深加工的鱼子酱,但是生产周期较长。”针对沿河县的散户和产量低问题,“水产最强大脑”团队提出通过大数据库进行规范的养殖指导,进一步降低当地的劳动力成本,提高养殖效益;针对会泽县养殖加工生产周期长的问题,他们帮助养殖户进行提高水产养殖自动化程度,缩短鱼子酱等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户增产增收。

能够为贫困户提供帮助,陈佳十分欣慰:“我们通过低价或免费提供设备给贫困养殖户并指导养殖户进行规范化养殖的试点养殖实践活动,最终和贵州省贵阳市农业农垦投资发展集团达成初步合作协议,他们在建的15个养殖基地可以考虑引入我们的智能养殖设备。”

2020年,陈佳带着团队走遍了36个贫困村,在约40万口养殖网箱的实践基础上,发掘当地水产养殖农村经济发展空间。在漳州的对虾试点养殖过程中,最终养殖面积达到了8936公顷,实践范围涵盖3个贫困县、覆盖约6.37万农村贫困人口,预计可带动地区收入3000万元,助农效果显著。2019年6月,他们与安徽六安的养殖户及水产养殖基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他们提供设备、服务和指导。同年7月,“水产最强大脑”团队又在福建宁德的组织实践学习过程中,定期开设水产养殖培训班,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指导青年大学生和养殖户规范化养殖,并在8月开启了宁德大黄鱼养殖项目,预计可带动地区收入2000万元,为当地脱贫进程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劲助力。

陈佳带领的“水产最强大脑”团队充分运用研究成果,聆听水声信号、倾听贫困养殖户呼声,奏响养殖与扶贫“双重强音”。他们正用实际行动发扬坚韧拼搏的创新精神,诠释回馈社会的奉献情怀,以蓬勃的姿态汇入新时代的科技建设潮流中。

猜你喜欢

陈佳水产养殖户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加油!水产人!
陈佳成为声雅音响品牌大使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
任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 陈佳《又见邓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