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美术绘画教学策略研究
2021-05-26司维国
司维国
【摘要】于新的课程标准之下,人们对于美术绘画的看法不再那么片面,将其放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对于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将越来越得到教育方面的重视,不再只是将主课作为教学的重点,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进行全面的考虑,才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美术,绘画教学,策略研究
【正文】我们鼓励小学生进行美术绘画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其个性的发展,也可以通过小学美术老师的熏陶,培养学生修养身心的兴趣爱好。小学美术的教学地位日益上升,教师应对当前的新课程变化设置好恰当的教学方式。
一,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症下药
小学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这种阶段性的情况,及时地对学生进行美术鉴赏的培养。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以及丰富的教学内容,以正确价值观导向,为学生打开通向美术绘画的那扇门。我们在美术绘画的教学当中,除了对美术课本的画作背景和意义要进行充分的备课,对所教授的美术绘画作品也需进行不断的创新,以贴合学生当前的兴趣的美术绘画作品为主要,例如:及时地根据学生当前最感兴趣的动漫或者将要来临的节日进行绘画的更新。当即将要过中秋节时,教师可带领学生画圆月,孔明灯,兔子等形象,画作尽量以简单和丰富多彩的颜色为主。小学生的内心世界非常丰富多彩和与众不同,在儿童眼中的世界与我们成人所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在美术课堂上,我们可以定期举办一些自主创作的作品,学生可以自由的进行绘画,不限题材,不进行评比,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进行自我的挥发。通过这样的画作创作,可以让家长和教师对儿童进行更多的了解,对于一些不好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纠正,将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做出重要的帮助。对于学生创作之后的评比,可以自由选择采用他评的方式或者教师评价的方式。美术绘画的创作需要灵感,灵感来源于自由的灵魂,让美术课堂成为小学学生自由放松的地方,让学生在这里展示出最真实的自我,增加我们了解学生的渠道。
二,教学策略
美术教师教学小学生的教学内容应该是简单的线条,容易画出的形状以及丰富多彩的颜色,培养他们熟练的掌握美术教学用具,于美术课堂上展现最真实的自我并大放异彩。老师教会学生最基础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绘画心态,让学生在画画的过程当中感受到温暖的力量,作为一种心灵的修养方式去学习美术。我们对所教授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筛选的方式,避开太难以及不符合学生身心健康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模仿学习。学生对美术的热情一般比较高涨,作为他们的老师,我们要不断地提升他們热情,当遇到学生在画作当中遇到困难以及作画的作品不符合传统的审美时,我们应遵守师德,忌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鼓励。每个学生的画画天赋不同,以及他们所表达的内容不同,我们应当每个学生的作品给予尊重,不断提升学生对于在美术课堂上进行绘画的兴趣。让美术课堂成为学生可以发挥出最真实自我的课堂,让积极健康乐观的心态成为课堂的主氛围。教师也要放下自己的教师架子,努力的和学生进行了融洽的交流,了解学生内心当中对于美术最真实想法。在课后评价时,教师不应该因为学生的画作数量多,而对其敷衍塞责,应对学生做正确的评估帮助他们在美术上有所成长。
三,新课标下提升美术教学质量
美术教师要在新课标下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学生的课堂进行有效的质量保障。我们要适当为学生引进一些简易正向的美术教学资源,例如,一些有趣可爱的简笔画。我们可以通过简笔画的教学,让学生建立更丰富多彩的美术世界,这个世界将不再限于传统的一些绘画作品的教学内容,更加地与时俱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之后,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去进行户外的绘画创作,让学生去观察大自然中的花花草草,树枝摇曳,虫鱼鸟兽等的生机勃勃之态,让小学生掌握美术绘画中最重要的一步——观察,通过小学学生细致的观察之后才能在绘画当中有具体的细节可以展示。若想提升我们的美术教学质量,我们要认真地对待每一节课,对于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要进行严格的筛选,为学生的教学内容做到严格把关。教学模式在新课标之下也焕发出新的生机,可以为学生带来户外的教学实践,让学生真实地建立画作与真实世界的连接方式。我们的美术课堂将为学生带来放松活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当中学习小学美术,美术绘画也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让学生不只将教学目光放到成绩上,即不唯分数论,做到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新课标的要求。
【结束语】
小学美术将伴随着新课改进行改革,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线条,形状和丰富多彩的颜色绘画培养,带领学生走出美术的教室,走向大自然的户外进行自由而细致的美术创作,培养学生健康阳光的美术观。
【参考文献】
[1]谢庆洁.新课标下小学美术绘画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02):157-158.
[2]王琛冬.新课标下小学美术绘画教学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