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古诗词低效教学成因

2021-05-26赵旌羽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17期
关键词:应试教育教师学生

赵旌羽

【摘要】新课改的号角早已吹响,学生是教学过程的起点和终端,是教育的本体,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现代教育观念的核心。人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急切需要改变目前的低效教学状态,因此,要充分分析造成目前这种困局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教师;学生;应试教育

现阶段,很多高中生抱怨高中古诗词学习苦不堪言,为了拿高分机械地学习、死记硬背;教师讲授古诗词仍采取“满堂灌”的模式,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试教育背景下,分分必争的恶性循环……由此看来,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都呈现低效状态,而导致这种低效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教师方面

(一)忽视学生认知过程

教学过程也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因此,教学过程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过程,而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模式,采用“接力问答式”,学生“听中思考”与“听中接受”,这种模式重教轻学,忽略学生的认知过程。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长远的学习需要、持久的学习动力,不符合新课改提倡的学生认知过程。

(二)错误解读文本

由于古诗词不同于现代文,具有一定的难懂性,因此,一般需要进行一定的解读,呈现给学生相对容易理解的状态。但解读到何等程度,就成了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的一项比较难把握的事情。传统教学过程对解读重视度比较高,但往往把握不好实际运行中解读程度,使解读过程不能真正有益于学生学习。

现代的学生,从小接受的知识储备比较丰富,知识面、精神世界不再象过去的学生一样狭窄和保守,开放的态度使得很多学生更乐于去挖掘古诗词中所透露出的智慧对自身生活所产生的启示,这無疑值得教师们对当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课堂进行反思:难道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般的紧密围绕高考题型来教学而不愿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抽离?

(三)教学模式僵化

根据调查结果反馈,部分教师坦白承认教学过程中,由于高考的压力似无形重担,使得教师没有太多的精力放在古诗词的教学模式创新上。有些教师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是,虽然知道效果很好,却觉得耗时耗力,不能短期奏效,故日常教学中,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例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中对古诗词进行通篇全文翻译,甚至可能会结合一些典型考题进行标准答案让背诵的模式,甚至会出现教师念译文,学生抄的现象,或者教师直接将高考的考试与日常教学练习起来,忽略学生的能力培养。在教学中也更多地侧重于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考点而有所侧重地讲解,确实教学效果也并不十分理想。老师的目光过多的关注短期效应,缺乏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从而使古诗词教学陷入困局。

二、学生方面

中国古代诗词作为经过岁月积淀的文学形式,有着它自己的独特的性质。学生作为鉴赏者需要把握这些特质,能使其首先在表层上理顺诗词文本的意思,继而能据此想象出诗词所描写的画面,体会其中传达的内在意蕴,进而把握隐藏在文字之后的真挚情感,做到真正由表及里地理解诗词,由浅入深地鉴赏诗词。因此,学生的个人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绝对的主导权。

由于教学课堂上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尽相同,学生的个人因素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相同。尤其对于现代的学生,来自网络、电视、书籍等众多渠道的大量轰炸式、快餐式的信息传递,使得学生不愿意再在古诗词鉴赏中下功夫沉淀下去。这成为了阻碍学生学习古诗词有效的重要方面。

学生在学习中不进行思考,缺乏学习动机,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考试的要求,很容易在阅读过程中不加思考,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法,阅读古诗词时,往往囫囵吞枣、一目十行,对诗词内涵的理解不注重,只应付了事,仅仅大致明白诗词的大概内容,对诗词的意境、镜像等不求甚解。这种浅阅读的习惯来源于当今快餐文化的影响,这是一种浅阅读价值取向的影响,在平时学生先阅读课外书、小说等时,往往为了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的怡悦,而没有形成好的读书习惯。但对于古诗词来说,由于古诗词采用古诗词,读起来比较拗口,尤其上古语言更是古奥难懂,难免会有脱离现实语境的陌生感。按照学生浅阅读价值取向,学生的阅读体会比较痛苦,因此更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三、应试教育

古诗词的意境体现在物和情的相互交融,是一种文字背后的感性形象。诗人王国维在其佳作《人间词话》中提到的“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描述的便是文章的“意境”。因此,可以说意境是古诗词身姿曼舞的灵气所在。这需要老师在课堂上采用形象的教学方式,充分挖掘古诗中的美育因素,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感知、领略和欣赏美的情愫。

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如果老师只注重关注考试点,将古诗词的风姿绰约支离地破碎纷呈,学生仅仅关注在考试的几个知识点,如何才能整体性、系统化、深入体会古诗词的美?无庸置疑,围绕高考指挥棒的功利性教学的课堂教学思想难辞其咎,高考中诗歌鉴赏部分的题型设置偏重于对诗歌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的考察,这也无形影响了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侧重点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关注点。这在某种程度上严重阻碍了新课标新要求而的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要去。“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决不能建立在应试教育的功利化认识上。

参考文献

[1]周维纳.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有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语文学刊,2015,6(22):79-80.

[2]易少彬.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有效教学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16,15(18):6-6.

[3]陈家运.高中古典诗歌教学有效性探微[J].语文学刊,2016,17(2):157-158.

[4]姜海英.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5(5):83-83.

猜你喜欢

应试教育教师学生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秋天在哪里
学生写话
应试教育与新课改并非对立关系
有关中国教育命题的证伪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美育教师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