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职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2021-05-26胡建芬
胡建芬
【摘要】现代教育提倡:让学生“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职高学生的自制能力不强,对待学习他们往往从兴趣出发,对感兴趣的东西会主动努力去做,对不感兴趣的东西往往会消极对待,不愿去做。这就要求数学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设计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欲望,让学生好学、乐学。本文就谈谈一些具体做法。
【关键字】职高;数学;学习兴趣;
许多职高数学教师对于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缺乏一个系统的学习和了解,缺乏先进的综合素养,加之学校没有对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也就导致了教师在课堂上依然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到课堂整体效率的提升。除此之外,许多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课堂上几乎不会给予老师回应,这也就对教师在课堂上授课的积极性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不愿去主动学习、尝试新的教学方法。长此以往,教师不再有教学的热情,学生们也觉得课堂教学枯燥无趣,从而导致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路难以开阔,数学课堂的整体效率难以提升[1]。
一、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之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过分地看重考试的分数,反而忽视了数学学习应有的探究的过程,一味地强调通过大量的题目进行反复练习。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到这一问题,在进行课堂讲授时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能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建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例如:在讲角的概念时,个别学生对角的大小概念不分,让一同学画一度的角,他竟画了近六十度角的大小,引起全班大笑,为了既让他明白一度角的大小,又使该学生摆脱尴尬,老师可画出一度的角,然后说,该学生画的一度角怎么也比老师画的一度角结实。学生在笑中轻松地明白了一度角的量度。又如讲化简三角函数式时,学生往往不注意先确定符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幽默地说:“先问一问你的答案,它有没有姓?若有,它是姓正,还是姓负”。再如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像时,学生问:他懂得如何作圖,却因图像太长,在那小小的作业本上画不下而不知所措。面对这样一个出乎意料的局面,给他一个"顾左右而言他"的答复,我指着悬挂在墙上的中国地图说:“请看,咱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面积达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但却能够把她描绘在这祥大的一张纸上。你想这是为什么?”这位学生恍然大悟,会心地笑了,激动地说:“啊,教师,我知道了。”
二、灵活运用多媒体设备展开教学
相对于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而言,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难度进一步增加,而且其中许多内容也更加抽象,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感到非常困难,因此产生了畏惧心理,对于数学学习丧失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积极地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通过一些模拟软件来进行演示教学[2]。
例如:在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这一课,就可以利用“日出东海”这自然现象作为素材,编排出相应多媒体授课内容。这一课的多媒体教学大致如下:
第一屏将背景设置蓝色,主题字“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定义用白色字体。
第二屏将平面分左右两部分,右半屏设为蓝底白字用以陈述圆与直线的三种情况及其定义、特点:左半屏设为动画配以轻音乐,首先用较慢速度演示“日山东海”并在出现相应圆与直线相交、相切、相离三种情况时,让动画停顿3秒左右,用以引起学生注意,当“日山东海”动画结束,右半屏不变,左半屏切入圆和直线三种位置关系的几何图形,用以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满屏显示圆与直线是三种位置关系以及定义、特点、几何图形。因为有自然现象作铺垫,数学的枯燥已远离了学生,这些抽象的数学原理、概念与客观实际能生动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充满动感的氛围里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
三、强调数学学习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导致高中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差的另一个原因,是许多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认知过于片面,他们认为数学的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从而忽视了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之中[3]。
例如,在进行职高教材中《概率》章节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放学的路上完成一个有关概率的作业,例如观察在通过一个十字路口的十辆汽车中,直行的概率有多少?左转的概率有多少?连续三辆车右转的概率有多少?或是观察一定时间段之中,一个公交车站不同列次的公交车到站的概率等等,这样的作业设计能够减轻学生在课后的复习压力,更好地体现了数学学习的生活化,也能更进一步的激发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大部分职高生已经习惯了单纯的去聆听老师讲授,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就导致了这些学生没有在课前预习的习惯。由于高中数学课程的比较大,导致很多学生对于一些数学的基础概念往往无法理解,在课堂上跟不上老师的讲课思路,学习效率低下,进而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共同进行课前预习,许多学生并没有掌握预习的正确方法,只会笼统的翻看课本,抓不住课本中的重点内容,课前预习便成为了形式化的工作,即使进行了所谓的预习,在课堂上也还是会感到十分茫然,并没有真正的发挥出预习的作用,因此,教师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带领学生们进行正确的预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正确预习的基础之上再去听讲,学生能够更加轻松的理解课堂讲授的内容,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能得到有效的提升[4]。
结语:教师应深入到教材中去挖掘隐性的情感因素,借助生活体验或实验操作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对数学内容产生兴趣,全面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快乐轻松中感悟知识,让他们人人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刘晓颖.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导向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J].中华少年,2016(4):106-107.
[2]刘金艳.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6(6):211.
[3]王阳安, 宋殿财, 张常安. 数学教育学[M].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3.
[4]张维忠. 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教育[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