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智慧家长,陪伴孩子度过六周岁
2021-05-26高淑静
高淑静
冬去春来,孩子6岁了,到上学的年龄。身为父母,千万不要抱着“一切顺其自然”的想法,想当然的认为“树大自直”!而是要用心的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陪孩子度过关键的小学一年级,做个智慧家长。
一.判断孩子是不是达到了该入学的成熟水平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在新生儿的时候,他的差异是按照天来算的;婴儿的时候,他的差异是按照月来算的;幼儿的时候,他的差异是按季度来算的;等到儿童的时候,他的差异是按照半年来算的,所以孩子早半年,晚半年的这种成熟水平是有很大的差异的。一般而言,大半岁的孩子接受新知识能力要比小半岁的孩子强很多。所以父母要观察自己的孩子在语言表达,生活自理,注意力等方面是否具备入学的条件,不要抢跑。如果揠苗助长,只根据年龄,不考虑其他因素,违背孩子个体身心发育特点,过早读一年级,从长远来看,反而会对孩子后期发展不利,所谓“欲速则不达”。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的好习惯,树立责任意识。
当今时代,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帮忙带孩子的不在少数,往往约束不足,溺爱有加。老人们总觉得孩子小,需要照顾:孩子端个碗, “别动,你还小,会把杯子摔碎的”;孩子扫个地:“你没力气,扫不干净”;孩子洗袜子:“你还小呢,再大点就会了”......殊不知,一个孩子独立和自信的开始,就是从这些小事开始的。每个孩子,在小的时候,都对周围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什么都想尝试一下,可很多大人却因为怕麻烦,忍不住阻止和代劳。于是有许多孩子,读了一年级,依然不会系鞋带,不知道感受冷暖,加减衣服。
作为年轻的父母,应该明白:孩子动手的同时,不仅练习肢体协调能力,更能促进大脑发育。所以,孩子的事一定让孩子自己去做,不能包办代替!6周岁了,孩子要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脱衣服、鞋袜,盥洗、吃饭、入厕、睡眠,整理床铺、收拾房间和整理图书、玩具等等。入学之前也要让孩子自己去购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用品,这样不仅让孩子能够熟悉他自己的东西,用起来更顺手,而且能够慢慢的养成“我的学习我负责”的主人翁意识。
三.刻意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6周岁儿童注意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一是注意力飘浮不定,专注的目标会经常转移;二是心不在焉,常沉浸于白曰梦而忘记眼前的事情。后者其实不是注意力不集中,只是孩子将注意放错地方。研究表明,孩子的注意力水平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得以不断提高,只要每天坚持10分钟,注意力持续时间会逐渐提高。
儿童的注意力训练方法很多,我推荐两种简单易行,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的的:
1.听数训练
A、听数报数法:让孩子听一组数字,如534862,然后立即报出来。每天训练的数组可逐渐加长。
B、听数倒背:读给孩子一组数字,让孩子倒背出来,如5764,孩子背出“4675”。数组随训练的进程逐渐加长。
2.听词语训练
当听到水果马上举起右手;听到动物就马上举起左手;听到其它词语不做任何动作:橙子,老虎,书包,苹果,钢笔,香蕉,公鸡,兔子,桔子,电脑,大象,鸭子,手机,铅笔,西瓜,乌龟,书,麻雀,台灯,葡萄,芒果,蝴蝶,杯子,荔枝,芒果,作业本,熊猫,文具盒,恐龙,草莓,榴莲,橡皮,孔雀,尺子,企鹅,樱桃,运动鞋,北极熊,柚子,菠萝,柿子,狮子,电视,喜鹊,猴子,猕猴桃,洗衣机,蚯蚓,橙子,鲤鱼,自行车
四.少关注考试分数,多重视学习态度和能力的培养,发展孩子孩子的兴趣爱好。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更主要的是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6岁左右的孩子,多数活泼好动,爱好广泛,但容易见异思迁,兴趣的持续性差,家长一定要善于发现,适时引导,寻找孩子的天赋,加以培养。而实际生活中,部分家长往往望子成龍望女成凤心切,一旦孩子进入一年级,只问分数,天天让孩子写字算题,不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试想一下:小小的孩子,连自己的自由支配的时间都没有,能不觉得学习枯燥,消极应对吗?长期的这样下去,会加剧孩子的厌学速度,辜负父母的一片苦心。因此,家长应该多花时间让孩子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也就是随他所爱,给他们一个展示天赋的机会。兴趣是孩子学习的最大动力,没兴趣是因为他没有找到学习的快乐,家长要找出孩子最喜欢的科目,并且鼓励孩子学好这门科目。在此过程中找出孩子喜欢这门科目的原因,再灵活动用到其它科目上去,帮孩子找到学习的快乐,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学习这件事上,父母要记住一点:千万不可以说孩子笨!父母在适当的时候要“笨”一点:一件事情装作不知道,然后孩子把答案说出来,我们就顺势去鼓励夸奖他很聪明,让孩子产生自信感,从而乐于进一步去探索。成功是成功之母!这是被科学家证明了的真理。说到底,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只需要给孩子提供好的学习氛围和平台,而当孩子遇到困题时,我们要做的就是鼓励,陪伴,决不能越俎代庖,代替孩子成长。
五.倾听孩子的心声,分享他的快乐,接纳他的不足。
快乐分享可增倍,忧伤分担可减半。孩子有高兴或得意的事跟你说,你要开心地陶醉在他愉悦的情境里,跟随他的情绪共舞,所以他笑一声,你要笑三声,表示你听了比他更开心,这样他的快乐就会增加一倍;孩子有伤心或难过的事向你诉苦,你也要表现出同情、理解的态度 ,接纳他的情绪垃圾后,再给予贴心的拥抱和安抚的话语。所以他哭一分钟,你要“哭”三分钟,表示你比他更难过,这样他的忧伤就可以减少一半了。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为人父母,要着眼未来,立足现在,尽心尽责,不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