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1-05-26孙哲哲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17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孙哲哲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新课标的要求是希望数学教师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要更加重视培育学生在数学思维方面的创新水平,而不仅仅是简单地灌输数学知识,因此数学课堂的改革需要重新认识“教”和“学”,让两种教学行为的地位发生改变。在创新型课堂活动中,教师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达者和解释者,而是要立足于平等视角来帮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要尽可能地降低教师对于授课时间的占用,让学生们可以通过更多的合作学习时间来了解知识。教师在授课中,对于课堂节奏的把握、教学过程的理解以及教学结论的获得都与学生思维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需要去探究这样一个问题:何种数学生本课堂能够激发起学生对创新思维培育的积极性呢?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是提高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小学生素质的提高不在于学习过程中知识的积累,而是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小学生数学素质的养成。数学素质的主要且重要部分便是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更重要的是小学生通过数学思维思考问题,认识世界和表达自我。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将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小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在一起。

一、创设平等互动生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创新的火花

一个良好的课堂必须要建立起宽松的互动环境,让师生之间可以平等对话,这也代表着课堂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场所,平等合作可以让师生之间产生心灵上的交流和思想上的碰撞,这不但能够成为学生认知周围世界的重要方式,更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学生视角来看,平等的课堂对话能够让他们向教师积极敞开心灵,得到思想解放;从教师视角来看,平等的课堂对话意味着自己不仅是传道授业的师长,更是与学生们一起分享知识、一起成长的好伙伴,并且在对话的各个瞬间就会产生创意火花。

接下来一起来回顾张齐华教师在“轴对称以及图形”这一章节授课中的一些精彩瞬間。在教授了对称图形的数学定义之后,学生们初步对该数学知识进行了解,教师也向学生们展示各种形状的几何图形,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辨析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并给出解释。在这个过程中,不少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是否属于轴对称图形产生了较大的争议,张老师让学生们发出自己的疑问并对自己秉持的观点进行解释和交流。在学生们发表完自己的言论之后,张老师并没有对其回答的内容作出评价,而是对发言的学生说到“老师现在特别想和你握一下手,但是握手并不是代表你的答案是正确答案,而是老师非常欣赏你敢于在同学们面前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听到张老师这样一番话之后,其他学生们也更加放得开,对于讨论也更加投入和激励,经过一番讨论正确结论已经浮出水面,此时张老师对原本抱有错误观点的学生说道“现在你的想法是什么呢?”学生回答若图形不能够进行裁剪,像平行四边形一样,那么就不属于轴对称图形。张老师鼓励学生说道“特别感谢你的答案,让我们离真理更进了一步。”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就是属于课堂平等对话,让课堂的气氛更加的融洽,让学生的讨论也更加激励。课堂平等对话的出现能够帮助学生延伸数学思维,通过交流来碰撞出创新火花。

二、大胆猜想,培养求异心智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处于形象思维为主向逻辑思维为主逐步过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还依靠动作思维。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实际操作,充分运用眼、耳、手、口等各种感觉器官,让学生感知数学问题,理解数学的各种概念。

牛顿认为“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在训练学生直觉思维方面,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创新,冲破思维定势,摆脱常规约束,允许学生突发奇想,甚至异想天开。对学生回答问题不要苛求过于严谨全面,让它们发现什么说什么,想到多少说多少,说出表象的理解或猜想也可以,不一定要说个所以然;教师对学生独到的见解或奇异的想法要因势利导,引上思维的轨道,让他们想出点门道来。

三、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有效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创新思考环节。

第一,教师可以设置趣味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产生问题,并从问题中探索和认识事物。设置趣味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好奇心、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内部心理需求,引发其丰富的思维想象,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内在动机。例如,在学习“乘法口诀”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了“数字火车”的游戏,利用有趣的环节调动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发现乘法口诀中的规律,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乐趣和动机。

第二,构建层次化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教师可以设计“问题串”,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在经历猜测和质疑的过程中,不断调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并一步步探索新的知识点。

第三,融入生活化情境,引发学生内心的情感需求。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数学问题,只有将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建立联系,才能让问题充满情趣,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促使学生全身心参与数学思维活动。例如,一道经典的数学题目:某一所学校准备组织学生春游,已知大客车限坐42人,每辆大客车每天费用1000元;中巴车限坐24人,每人每天600元。该校一同前往的教师有27人,学生有203人。如果你是活动组织者,活动前,你会考虑哪些问题?想采用什么样的方案租车?你能说出你的理由吗?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纷纷给出不同的方案,教师要求学生对比租车费用,引导学生不断修正,并给出最佳的租车方案。在这一案例中,教師提供了一个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思考动机,而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结语:小学数学学科应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加强培养,使其能有所提升,这也是教学改革下提出的全新要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从小学生实际需求、爱好与特点出发,根据教学内容采用联系生活、数形结合与多媒体技术等方法,将小学生兴趣与热情调动起来,使其在学习中更加主动、积极的思考、分析、探究与创新。在扎实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确保小学生学习质量与教学效率实现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洁莲.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 学周刊, 2021(36):2.

[2]霍立亚. 培养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加强小学数学基础教育[J].  2020.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