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探究

2021-05-26李丽廖闽江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24期
关键词:实践能力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李丽 廖闽江

摘要:在本文中,笔者对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初中生实践应用能力这一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实践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24-0035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成为教学工作者的重点工作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创新多样化教学方法,积极地促进初中生语文实践应用能力的生成与提高。

一、进行课文诵读教学,提高语文感知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诵读教学,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语感,对于体验文字、积累语言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对课文的反复朗读吟诵,学生能够感受到课本中文字所代表的独特感情。在诵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朗读节奏、朗读音量、朗读语调、字词段重音发音等方面的指导,从而让学生以合适的语调进行朗读[1]。

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让学生感受《黄河颂》所表现的强烈爱国情感。在诵读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的朗读音量和节奏。以“掀起万丈狂澜”“结成九曲连环”“奔向黄海之边”三句话为例,在读“掀”“结”“奔”三个字时要注重力量感,在朗读这三句时要体现出慷慨激昂的态度,以此来展现黄河的气势。通过反复诵读教学,学生深入了解了《黄河颂》所表达的爱国情感,语文感知能力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加强。

二、挖掘教材文章内涵,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1.创设教学情境,深化课文阅读体验

重视趣味教学,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高其阅读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应用能力。对此,教师可在课堂导入过程中进行情境的创设,根据不同课文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深化学生的课文阅读体验。

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阿长与〈山海经〉》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都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代文豪,那有谁知道鲁迅先生最初得到的书是什么呢?”在问题情境的带动下,有的学生尝试着回答:“《水浒传》?”“《西游记》?”这时,教师引出教学主题:“鲁迅先生最初得到的书是《山海经》,而且,这本书与他的‘阿长妈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纷纷问道:“阿长妈妈是谁呢?”在问题情境的作用下,学生都深入到《阿长与〈山海经〉》的阅读中,感受到阿长与鲁迅之间的深厚情谊,也体会到阿长所具有的淳朴、善良的美德,阅读体验大大增强。

2.进行师生问答,探究课文情感内涵

传统的“一言堂”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2]。对此,教师要注重将课堂主体转移到学生身上,以师生互动问答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促使其能够对课文进行深入探究。

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一课的教学中,在讲解《望岳》一诗时,教师进行提问:“‘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对古诗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并得到答案:“这句古诗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不畏艰险、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由此可见,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能够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当中,对于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3.小组合作探究,拓展阅读鉴赏思维

通过构建生本课堂来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发散和拓展,对于提高其阅读鉴赏思维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此,教师可通过小组合作教学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每位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促进学生语文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课上布置小组探究任务:“文章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对‘陋室’进行了描写,作者对‘陋室’的真实态度是什么?”在任务驱动下,各学习小组展开了热烈的探讨:“作者明贬暗褒,题目为‘陋室’,但他却从‘德馨’‘调素琴’‘阅金经’‘往来无白丁’等方面侧面体现了作者的追求,并表达了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态度。”通过小组探究,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三、进行课堂练笔教学,提升作文创作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课堂练笔教学,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首先,以教材为基础进行写作素材积累教学,对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进行摘抄教学。其次,深入分析教材中课文的文章结构、写作手法,并让学生仿照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最后,布置课堂练笔任务,以写物、写人、写事为题,让学生在课上进行作文创作,通过实际联系提高学生的文字应用能力。

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冊《写出人物的精神》一课的写作教学中,教师结合本单元课文讲解写作手法:“以《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为例,作者通过描写他头发凌乱、书桌上‘众物腾怨’来表现闻一多钻研学术的专注认真、锲而不舍;《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一文中,作者通过描写鲁迅先生平时的琐碎事物,让读者感受到鲁迅先生的人情味。”通过回顾课文,学生产生了写作感悟:“为了生动描写出人物的性格,就必须要通过几件事来表现。”这时,教师可布置课堂练笔内容,如“请同学们以“谁是对你最重要的人”为主题,写一篇描写人物的作文。”,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提高作文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诵读教学、情境教学、探究教学等多种方式,培养初中生的语文感知能力、阅读鉴赏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秀霞.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20(11).

[2]高强元.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44).

(作者单位:①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赣县中学西校区341000;②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湖江中心学校341000)

猜你喜欢

实践能力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