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程千帆先生讲课

2021-05-25徐有富

世纪 2021年3期
关键词:程先生宋诗教学

徐有富

程千帆先生讲课深受欢迎,武汉大学中文系上过他课的老学生聚会,最津津乐道的话题就是程先生讲课,都说听程先生讲课是一种艺术享受。1958年2月,程先生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后,离开讲台达22年之久。直到1978年夏天,在他办了退休手续,成为一名街道居民之后,才被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请到南京大学任教,重新走上讲台,时年已65岁。

他在南大,为本科生开过历代诗选与古诗选讲课,为研究生开过校雠学与杜诗研究课,幸运的是我考取了他的研究生,这些课都听过。程先生在南大讲课效果也很好,如校雠学是专门为我们3位研究生开的,结果系内系外、校内校外不少研究生与中青年教师都来旁听,教室里坐得满满的。再如历代诗选课一开始是在北平1号教室上的,因为旁听的人太多,遂改在当时南大最大的教学楼101阶梯教室上,还是坐得满满的。

以诗论诗 启迪学生

程先生上课注重基础知识传授与基本功训练。如上“历代诗选”第一堂课他就说:“我提一个要求,要多读、多背,三年后不背熟三百首,就不能毕业。有些学生说诗词格律不懂,就是因为作品读得太少,就不会有两只知音的耳朵。汉时扬雄说,读了一千篇赋,就学会了写赋。三国时的学者董遇把他的读书经验概括成‘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八个字。”

程先生在熟读诗书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他讲诗的主要方法就是以诗论诗,也就是在讲一首诗时,往往会引用好几首相关的诗来加以比较与分析,而且都是脱口而出,背诵如流。他讲谢朓《玉阶怨》“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就是一例。此诗好在通过外部动作来展现宫廷妇女的内心活动。程先生分析道:“‘缝罗衣是外部活动,‘思君是内部心理。缝罗衣仅仅是为了掩盖她的寂寞空虚,没有把思君这一点孤立起来写。传神,像演戏一样演活了。”为了说明动作描写的作用,程先生又举了两首诗为例。其一为张仲素的《春闺思》:“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他称此诗“通过外部的动作体现内心的活动,表现征人之妻的思念之情”。“与谢诗相异处,一在‘缝,一在‘忘采叶,后者没有动作,站着发呆。但从绘画、雕塑的角度来谈,不动也是动,是连续性动作中的某一点。”经程先生这么一分析,我们便充分认识到古诗中通过外部动作来反映内心活动这一创作方法的意义,再遇到此类诗歌就知道了其中的妙处。

程先生不仅自己以诗论诗,也要我们这么做。他上课时对我们说:“要记得许多诗,要经常用各种诗的意境、情节 、技巧相互比较,你就丰富了。”譬如我在硕士学位论文的草稿中,引用了梁代诗人庾肩吾的《咏长信宫中草》:“委翠似知节,含芳如有情。全由履迹少,并欲上阶生”,并分析道,“这首诗以宫中草的茂盛来反衬长信宫的冷落;以宫中草的有情来反衬汉成帝的无情,构思颇有特色。这些艺术性较高的作品对唐代大量优秀的宫怨诗的产生当然起了较好的促进作用”。程先生批曰:“崔国辅《长信草》全从此诗出,可以比较。”受到启发,我在修改时接着分析道:“崔国辅也写过一首《长信草》:‘长信宫中草,年年愁处生。故侵珠履迹,不使玉阶行。”“这首诗后两句表达的意思同上首诗后两句是一致的,但是把上首诗后两句的因果关系颠倒过来写就很含蓄,耐人咀嚼。读罢我们自然会感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就通过一个主题与题材相同的实例,具体而清晰地说明了南朝诗人谢朓的《玉阶怨》对唐代宫怨诗的影响,论文写作水平自然也有所提高。

程先生讲课采用以诗论诗方法,不仅在背诵诗文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更重要的是在治学方法方面也给我们以启示。他主张钻研作品,直接从文学作品中抽象出理论来。如不少优秀的边塞诗所描写的景象与实际情况不符,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就是一例,程先生分析道:“‘孤城句在六十年代曾引起小小的争论,认为青海与玉门关相距甚远,不可能‘遥望。但实际上是诗人为了典型形象创造的需要,有权力改变生活中的既定事实。这是为了使你的印象突出。所以,講诗不能‘死于句下。”这涉及到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问题,为此程先生还专门写了《论唐人边塞诗中地名的方位、距离及其类似问题》一文,对之作了深入研究,可参看。

这种教学与研究方法颇有启发意义,如在解释陈与义《怀天经、智老,因访之》“睡起苕溪绿向东 ”一句时,程先生列举了杜甫的“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王安石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除却春风沙际绿”等诗句为例,并分析道:“‘春风沙际绿比‘春风又绿江南岸又进了一步,春风变成绿颜色,通感。‘绿向东,新奇,他不感觉到固体水、气体风,首先感到的是绿颜色。”我受到启发,收集了许多古诗中用得好的“绿”字,加以分析归纳,根据程先生的要求,写了篇读书札记,题为《古典诗歌中的“绿”字》,主要观点是除通感外,有些诗句采取了词性活用的修辞手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用成了动词,既起了动词的作用,又收到了形容词的效果。如杜甫“绿垂风折笋”中 的“绿”字用成了名词,还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绿色代指绿笋。陈与义的“睡起苕溪绿向东”一句中的“绿”字本是形容词,代替绿水成了名词,在“苕溪绿向东”中又用成了动词。显然这个“绿”字兼有形容词、名词、动词的特点与作用,又朝前迈进了一步。程先生阅后还比较满意,将该文推荐发表了。

程先生讲古诗与古代文献具有强烈的当代意识,多次指出:“凡是学古代的、外国的东西,绝对不能忘记今天,要考虑到你的读者。心目中有没有一个现代中国,是大不一样的。”因此,他在讲课时往往就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突出的例子是当时出现了否定宋诗的倾向,如钱锺书《宋诗选注·序》中说:“宋诗还有个缺点,爱讲道理,发议论;道理往往粗浅,议论往往陈旧。”而程先生在《宋诗精选·前言》中则说:“唐、宋两代之作,则面貌各异,成就皆高,有如双峰并峙。”他在上课的时候,对以文为诗、诗歌中的议论等问题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如说从《毛诗》到《毛主席诗词》都有议论,议论能以形象化的方式来表达。我受到启发,写了一篇题为《简谈宋诗中的议论》的作业,文中写道:“宋诗中,除在形象描绘的基础上发议论外,更多的是通过形象来议论,寓议论于形象之中。”“宋诗中的议论不少都饱含着感情。”“我们希望一分为二地看待宋诗,看待宋诗中的议论。”程先生在精批细改后,先让我在系里的学术报告会上发言,后来又将这篇习作推荐给《南京大学学报》发表,该文还被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1年第6期以头条位置全文转载。这对一位在读研究生来说,当然是很大的鼓励。

程先生在上课时还注意培养我们的科研能力,譬如谈过怎样写读书笔记,还要我们每个研究生写5篇读诗札记,这些读书笔记与读诗札记,都得交给他批改。他在讲课时往往也连带着谈怎样写论文。如我在1981年1月11日的日记中记载道:“程先生给大学生上本学期最后一堂课,讲了苏轼写的《王维吴道子画》一诗,其中有四句说:‘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说的是有无数片竹叶,每一片叶子都有来源,都有依托。我想我们写学术文章也是这样,要言必有据。”(年谱334页)我们一边听课,一边写硕士学位论文,一边交给程先生批改,觉得进步特别快。我的硕士论文通过答辩后,程先生建议将其更名为《唐代妇女生活与诗》,并推荐给出版社出版了。

精心备课 妙语连珠

程先生兢兢业业的教学态度与高超的上课艺术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由于程先生上课名声在外,不少高校请他去讲学。1981年春天,他应邀到广西师范学院講学,山西、湖北、湖南、贵州、云南、广东等地的高校教师也慕名赶往听课,所以讲座多安排在礼堂举行。讲学结束后,几位武大门生向程先生请教教学与科研的锦囊妙计,程先生讲了五点,试举两点为例:“第一、要有很好的人文科学功底和严谨的态度,有关的作家资料和作品掌握得越全越好,不看三遍不要写讲稿,更不要写文章。如果明天有课,今晚要谢绝一切活动,琢磨怎样把课讲活,征服学生的心。”在程先生看来教学是教师的头等大事,要全力以赴,如何上好每堂课,都要精心设计,凡是需要引用的诗文,都要预先背会记住。

“第二、每堂课准备三个精彩的例子。如果一个例子就收到满意的效果,那两个例子可以留下。随着时间的消逝,你的讲课内容可能被学生淡忘,但精彩的例子却会保存在他们的记忆里。”如他在上校雠学的时候举过一个例子,有人请私塾先生,谈好报酬后又提了一个要求:讲错一个字扣半吊钱。课程结束后,先生将钱交给师娘,师娘一数发现少了两吊钱,先生解释道:“一吊给了李麻子,一吊给了王四嫂。”师娘心想将钱给李麻子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给王四嫂呢?非问个明白不可,原来那位先生在教《论语》时,将“季康子” 念成了“李麻子”,在教《孟子》时,又将“王曰叟” 念成了“王四嫂”。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校勘学中文字形近而误的现象,让人印象深刻。再如讲李约《观祈雨》诗时说:“对自然现象,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感情,不同的感受”,并举《笑林广记》一首打油诗为例:“三个富人说:大雪纷纷落地,都是皇家瑞气。再下三天何妨?而叫花子接着说了句:放你娘的狗屁!”自然引得哄堂大笑。

程先生上课吸引人还在于他妙语连珠、语言风趣,能将抽象的道理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出来,譬如他说:“一定要做到形神兼备,描写女子柳眉、杏眼、桃腮,如果写得太多就成了水果摊子了。什么事都要有个分寸。”再如他指出:“李白的浪漫主义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各式各样的矿,生在一个矿床里面,不要简单把他评价为积极浪漫主义。”他的语言往往贴近生活,容易引起共鸣。如他曾幽默地说:“中国知识分子的特点可用八个字概括:那就是价廉物美、经久耐用。”再如他在谈对偶时说:“声偶文学在中国文学中占很大范围,不论古今、书面、口头语皆如此。如‘有条有理,无法无天(‘条指金条,‘法指法币)。‘衣冠楚楚,仪表堂堂。‘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三忠于,四无限。‘早请示,晚汇报。律诗可以充分地体现声偶文学的特点,到现在还有生命力。”

程先生的教学艺术对我们从事教学工作当然也有很大帮助,程先生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能难以企及,但是只要我们学习他把教学工作放在第一位、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学方案、并且将所引用的诗文预先背会熟记等精神,那我们上课也一定会受到欢迎。师从程先生读研究生改变了我的生活道路,听程先生上了四门课,对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帮助极大,所以写了如上一些感想。

(作者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已退休,现为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责任编辑 杨之立

猜你喜欢

程先生宋诗教学
程千帆先生为我改作业
程先生和鱼
探究《长恨歌》中作者巧设程先生痴迷照相的原因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论《长恨歌》王琦瑶四十年情爱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论宋诗中的金明池
我会等你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