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联合体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作用探究
2021-05-25刘春平
刘春平
[摘 要]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是我国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本遵循。学会联合体作为学会组织模式和工作制度上的重大创新,自成立以来,在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发展阶段,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更加需要学会联合体找准工作定位,创新工作机制,在探索科技发展方向、集智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培育新兴产业科技人才等方面,发挥自身独特作用。
[关键词] 学会联合体 创新驱动 作用
[中图分类号]G32225
[文獻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 0030-05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作为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的直接产物,运行多年来,各联合体发挥“平台型”组织作用,通过举办具有影响力的学术交流活动、开展跨学科重大课题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畅通人才成长通道等措施,为推动学科发展和产业创新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面临功能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等问题。新的发展阶段,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更加需要学会联合体充分发挥自身“弱边界”和“强智力”的组织优势,创新工作机制,主动探索科技创新方向,推动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积极培育创新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智力和人才支撑,在更好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中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一、学会联合体发展概况
中国科协成立的学会联合体,是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推动重点学科和重大产业发展为导向,由学科相近的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发起,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组织等成立的合作型组织。
目前,在生命科学、信息科技、智能制造、先进材料、清洁能源、生态环境等领域均成立了联合体。学会联合体既有主要基于学会组成的学会联合体,例如,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由我国生命科学领域20余家全国性专业学会组成;也有学会与高校、科研院所、产业界等组合形成的产学联合体,例如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由生态、环境、气象、地学、海洋、水利、农林等领域的全国学会、行业领军企业、代表性科研机构、公益组织等近30家机构组成。
成立学会联合体是学会组织模式和工作制度上的重大创新。联合体通过一定的工作机制形成合作模式,可以避免与单个学会成员之间可能存在的利益和业务重叠问题,同时,联合体重在创建学科和人才间有机互动、协同高效、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形成共谋发展、联合攻关的稳定体系。
二、学会联合体的功能定位
中国科协学会联合体在打造跨学科高端科技创新智库、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构建开放共享的产学融合创新平台、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职责使命和组织优势。学会联合体的功能定位见图1。
(一)科技创新智库
围绕创新发展全局问题和长远问题,通过开展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重大课题研究和重大科技评估等工作,学会联合体可以充分发挥“强智力”的组织优势,组织专家学者研判相关领域科技发展趋势,为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同时,面向行业发展,从行业共性问题入手,提供能及时、有效解决行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二)跨界学术交流
创新本没有学科边界。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演进过程中,创新愈发呈现相互交叉、融合、渗透的特点,开放式创新要求加速调整科研组织体系,优化科技治理体系。学会联合体作为一种“弱边界”组织,积极搭建交流平台,促进跨国界、跨学科、跨领域的思想碰撞,减少已有学科分类、学术成果对创新思维的束缚,探寻科技发展不同方向。
(三)产学融合创新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需要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学会联合体作为连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的合作型组织,通过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能够更好地调动各创新主体的积极性,聚焦行业共性问题和企业发展关键难题,开展产学联合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技术创新。
(四)创新人才培养
通过开展高层次人才举荐、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国家科技奖励推荐、国际科技组织任职推荐、人才技能培训等工作,学会联合体可以为创新人才培养搭建更高端、更宽广的平台。同时,聚焦新兴产业发展,对关键人才成长提供有价值的咨询建议,为新兴产业发展做好人才储备,也是学会联合体可以发挥组织优势的重要领域。
三、学会联合体促进科技创新的生动实践
从推动创新实践来看,各学会联合体在运行过程中,基于联合体特色和成员学会优势,已经各自形成一些品牌性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①。
(一)举办世界性的交流大会,集聚全球创新智慧
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承办世界生命科学大会时,组织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多家生命科学园区代表进行交流合作,举办“诺奖大师与中学生面对面”科普报告会,促进了多领域、多学科、多年龄层不同群体的交流对接;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承办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时,既组织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和最新进展的探讨,也有对智能感知技术、汽车智能化、智能人才培养等技术与人才发展重点问题进行交流,融合和体现了学会联合体的多种功能。
(二)开展战略性、前沿性、行业性研究,服务相关政策制定
例如,先进材料等学会联合体持续开展前沿热点、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征集工作,开展面向未来的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形成咨询报告;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组织专家开展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系统治理联合调研、黄河生态行联合调研等活动,为有关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三)搭建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对接地方和行业实际需求
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在各地相继成立了多家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联盟等科技组织,对接地方需求,促进地方科技经济融合发展;信息科技学会联合体与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共建智能社会研究所,围绕智能社会发展趋势等重大问题开展相关研究。
(四)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关注创新人才成长
航空发动机产学联合体加强产学单位沟通协调,推动建立适应航空发动机工程实际的人才培养体系;清洁能源等学会联合体积极组织开展全国创新争先奖先进个人和集体组织推荐工作;创新融合等学会联合体组织开展“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人才遴选工作,为选拔培养创新人才、青年人才搭建平台,提供通道。
總的来看,作为推动重点学科和重大产业发展的一种新载体,学会联合体旨在实现资源要素紧密连接,整合创新资源,形成创新网络,培育发展新动能。
四、学会联合体功能发挥的制约因素
当前,学会联合体在组织定位、功能拓展、激励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推动科技创新有关工作的开展①。
(一)组织定位亟待研究
调研发现,当前关于联合体的组织定位问题是各联合体反映较为集中的领域。例如,有学会联合体反映,目前联合体是非法人组织,如作为非实体的科技组织,则缺乏长期运行的体制保障和内生动力;如向实体化发展,则会与各成员单位形成竞争关系。在开展具体工作时,由于缺乏相应资质,往往遭遇不少障碍,在出具正式公函、加盖公章等方面存在诸多不便。
(二)促进产学融合创新等功能有待拓展
调研发现,大多数学会联合体目前工作仍以学术交流和科学传播为主,在产业市场的活跃程度方面有待提高。学会联合体多以按照规定任务完成工作为主要目标,但在协同攻克关键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的积极性相对较弱,有关体制机制仍待优化。
(三)持续性激励机制仍需加强
调研发现,联合体目前主要的经费来源是科协拨款,旨在开展特定的项目,通过其他渠道获取经费较少。联合体发展具有项目激励特征,但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激励;联合体成员学会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不尽相同,参与感和获得感因牵头学会工作质量不同而差异明显,成员学会参与活动的主动性有待提升。在经费保障和参与工作等方面尽快建立持续性激励机制,对联合体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五、推动学会联合体在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独特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必须更强调自主创新。人才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保障。学会联合体作为大学科领域科技工作者的联合组织,应充分发挥“弱边界”与“强智力”的组织优势,主动探索科技创新方向,推动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培育新兴人才,在更好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中实现组织的跨越发展。
(一)发挥跨界优势,主动探索科技创新方向
推动科技自立自强,要求更多实现“从0到1”的突破,意味着对科技创新方向的自主探索更加重要。知识发展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未来新一代科技发展需要依托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推进。学会联合体可以通过举办世界性科技大会,聚焦科学领域前沿进展、技术领域最新成果及民众普遍关注的热点,汇聚世界科技英才智慧;可以举办青年科学家论坛,为与众不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供交流平台;可以开展重要领域技术预见研究、前沿跟踪研究,征集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探索重要领域发展技术路线;可以针对我国在相应学科领域科技前沿的战略方向和重大选题,提出重大决策建议。
(二)依托“科创中国”平台,推动共性与核心技术联合攻关
推动科技自立自强,需要以解决“卡脖子”难题为突破口,集合优势资源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学会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与经济融合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催生了“四技”服务、金桥工程、厂会协作、院士专家地方 (企业) 行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当前,以“科创中国”为平台的科技经济融合服务活动,更加主动、精准地为科技经济融合实践探索新模式、积累新经验。学会联合体在“科创中国”平台上,应创新工作机制,瞄准创新枢纽城市及产业需求,带动联合体人才和技术资源集成下沉,加快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联合攻关,更好地服务产业技术攻关和枢纽城市创新发展。
(三)关注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促进新兴产业人才成长
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发展壮大新兴产业,人才必须跟得上。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学会联合体可以发挥平台优势,加强产学研交流,推动建立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可以调查研判人才总体状况与人才“缺口”,科学评价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体制机制,为新兴产业人才培育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咨询建议;可以通过学术交流、科技评价、人才举荐等,为新兴产业人才成长创造有利空间。
(四)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发挥联合体价值引领作用
推动科技自立自强,需要更加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科技加速发展催生了一系列推动社会变革的重大成果,但也可能引发违背科学精神和伦理道德的问题。学会联合体应号召领域内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对科技伦理进行积极研究探讨,做好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价值引领和精神培育,构建健康、良好的学术环境和人文环境。
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不仅要在工作开展上出新招、办实事,也需要优化组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增强组织发展内生动力。应加快推进学会联合体发展重大课题研究,在联合体促进科技创新的功能定位、作用机制、实践经验,以及治理体系、业务拓展、激励机制等方面开展系列课题研究。鼓励联合体进行运行机制和模式创新,在智库建设、学术交流、科技成果转化、重大科技奖励、科技伦理监督等领域,打造品牌化、国际化拳头产品,为更好团结、引领科技工作者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打好组织根基,增强组织号召力。
注释
①文中资料主要依据2020年学会联合体有关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