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社会组织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策略建议
2021-05-25孙录宝
孙录宝
[摘 要] 社会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参与主体。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十四五”规划纲要对发挥社会组织积极作用提出明确要求,这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各类社会组织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慈善事业、参与环境治理、提供普惠托育服务、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和技能等级认定、参与基层治理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十四五”时期,社会组织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找准自身定位,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推进社会组织“专精特新”发展。
[关键词] “十四五”时期 社会组织 发展思路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0005-07
社会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参与主体。“十三五”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特别在教育、慈善、社会救济、社会互助、志愿服务、人才培养和引进等领域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奋发有为,赢得了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全社会的称赞。“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中国特色社会组织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展现新作为的广阔天地。
一、社会组织发展基础及方向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民办教育,开展社会救济、社会互助以及志愿服务活动,并引导社会组织在实施脱贫攻坚战、建设人才强国战略中积极参与[1-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鼓励社会组织在脱贫攻坚、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在对外开放、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鼓励社会力量提供教育服务,兴办健康服务业,发展体育产业,开展社会救助和社会互助、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养老服务,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规划实施等[3]。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支持社会组织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主管部门加强业务指导和引导,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各类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自愿组织参与等多种方式参与社区治理,助力脱贫攻坚,发展慈善事业,维护市场秩序,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并提供教育、医疗、养老、体育、文化等服务,促进对外开放,得到党委政府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广泛好评。以上成果都为“十四五”时期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进一步明确了社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十四五”時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4]。社会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参与主体之一,新时期社会组织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主要从5个方面对社会组织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包括深化行业协会、商会改革,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积极参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挥主体作用,发展慈善事业,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参与社会治理,协力构建多元化社会治理体系;致力于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引进,凝聚新社会阶层力量,这为社会组织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供了遵循[5]。
在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BFQ]以下简称《纲要 》)[BFQ]中,对发展社会组织和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作出具体部署,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经济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建设,其中2次提及“行业协会、商会”,5次提及“社会组织”,6次提及“慈善”,6次提及“服务机构”,10次提及“社会力量”,进一步为“十四五”时期社会组织发展明确了目标及方向[6],具体详见表1。
“引导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环境治理。 ”“[BFQ]支持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提供普惠托育服务,鼓励幼儿园发展托幼一体化服务。 ”“[BFQ]拓宽技术工人上升渠道,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和技能等级认定渠道,提高技能型人才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在第五十一章“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单设一节“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中提到 :“[BFQ]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全面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培育规范化行业协会商会、公益慈善组织、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加强财政补助、购买服务、税收优惠、人才保障等政策支持和事中事后监管。支持和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壮大志愿者队伍,搭建更多志愿服务平台,健全志愿服务体系。”[] 环境治理、托育服务、人才培育、社会治理慈善 “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 ”“ 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发挥慈善等第三次分配作用,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 ”“ 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完善财税等激励政策。规范发展网络慈善平台,加强彩票和公益金管理。”以及培育规范化公益慈善组织。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社会治理
服务机构 “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深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支持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流程再造等新型专业化服务机构发展。 ”“ 推进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公共服务机构资源数字化,加大开放共享和应用力度。 ”“ 推进线上线下公共服务共同发展、深度融合,积极发展在线课堂、互联网医院、智慧图书馆等,支持高水平公共服务机构对接基层、边远和欠发达地区,扩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辐射覆盖范围。 ”“ 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依托社区数字化平台和线下社区服务机构,建设便民惠民智慧服务圈,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社区生活服务、社区治理及公共服务、智能小区等服务。 ”“ 严格落实城镇小区配套园政策,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提供普惠托育服务,鼓励幼儿园发展托幼一体化服务。 ”“ 支持和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壮大志愿者队伍,搭建更多志愿服务平台,健全志愿服务体系。” 技术服务、资源共享、智慧服务、普惠托育服务、壮大志愿服务队伍
社会力量 “扩大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全面清理不合理的限制条件,鼓励社会力量扩大多元化多层次服务供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互联网+公共服务”,创新提供服务模式和产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增加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服務供给,推进县域内教师医生交流轮岗,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农村公益事业。 ”“ 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调整优化东西部协作结对帮扶关系和帮扶方式,强化产业合作和劳务协作。 ”“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设施建设运营。 ”“ 严格落实城镇小区配套园政策,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提供普惠托育服务,鼓励幼儿园发展托幼一体化服务。 ”“ 在育幼、养老等供需矛盾突出的服务领域,支持社会力量扩大普惠性规范性服务供给,保障提供普惠性规范性服务的各类机构平等享受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公建民营、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参与公共服务供给。深化公共服务领域事业单位改革,营造事业单位与社会力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 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 对外开放、模式创新、城乡资源配置、东西部协作、公共文化供给与运营、普惠托育服务、养老、公共服务供给、公平竞争环境、社会治理。
二、“十四五”期间各类社会组织发展基本思路
根据 《民法典》 等法律法规规定,目前我国社会组织大致可分为具有法人性质的社会组织,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以及不具备法人性质,但已在社区备案的四类社区社会组织,还有一些既没备案,又未取得合法身份的民间自发组织。 根据民政部门发布的年度统计公报显示,按照主要活动领域分类,我国社会组织主要分布在科学研究、教育、卫生、社会服务、文化、体育、工商业服务、农业及农村发展,以及其他领域。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十四五”规划 《纲要》 内容,社会组织的作用重点体现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慈善事业、参与环境治理、提供普惠托育服务、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和技能等级认定、参与基层治理等领域。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主要内容存在一定差异。
(一)行业协会、商会
要切实开展行业协会、商会“脱钩”工作,深化改革,增强内生动力,继续在制订行业标准、规范企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科技类社会组织
科技类社会组织要积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加强与科技部门、科研院所、科技人才间的互动沟通,在开展科普宣传、提供科技服务、进行科技研发、培育科技人才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尤其是在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和技能等级认定方面,提供公开、公正、透明的参与渠道。
(三)环保类社会组织
环保类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在提升公众环保意识、促进公众参与环保、开展环境维权与法律援助、参与环保政策制定与实施、监督企业环境行为、促进环境保护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四)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
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要加强与财税部门的协同联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要加强平台建设,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参与慈善捐赠及救助活动的平台,健全志愿服务体系;要完善公示内容,保障信息公开、透明、翔实,提升公信力;要积极与企业对接,帮助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要积极参与慈善类社会组织在扶贫济困、扶老助弱、医疗救助等方面工作,组织开展公益慈善捐赠和救助,参与国际公益慈善活动等。
(五)科教文卫类社会组织
科教文卫类社会组织要加强自身组织建设,推进资源数字化,加大开放共享和应用力度;要推进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发展,建设在线课堂、互联网医院、智慧图书馆等配套设施;要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支持高水平科教文卫类社会组织对接基层、边远和欠发达地区,扩大资源辐射覆盖范围;要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六)社区类社会组织
社区类社会组织既要在社区服务领域积极参与,也要在社区治理领域优化资源配置,以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要在助老、抚幼、文体、环境卫生等领域加强设施建设运营与服务供给。社区治理类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矛盾调节、社区治安、应急管理等工作 。“ 十四五”规划 《纲要》 强调,社区类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与社区数字化平台协调联动 ,“ 建设便民惠民智慧服务圈,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社区生活服务、社区治理及公共服务、智能小区等服务。”依托城镇小区配套园政策,开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等,提供普惠托育服务,鼓励社会组织举办幼儿园,发展托幼一体化服务。农村社区类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服务供给,积极参与农村公益事业。
(七)国际化社会组织
国际化社会组织要依托“一带一路”倡议,积极“走出去”,增强在国际领域话语权,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开展国际公益服务。有条件参与国际活动的各类社会组织要在新发展格局指引下,加强与政府部门协同联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7]。
(八)区域性社会组织
区域性社会组织要致力于解决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东、中、西部社会组织要加强协作,开展东西部协作结对帮扶,强化产业合作和劳务协作。区域性社会组织要依托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黄河沿线、成渝经济圈等区域发展战略,加强区域协同联动,打破区域壁垒,强化区域合作。
三、“十四五”时期社会组织发展策略建议
(一)坚持新发展理念
“十四五”规划 《纲要》 的主题是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社会组织应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向高质量发展。
1坚持创新发展。 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开展模式创新、服务创新,进一步深化去行政化改革。例如脱钩后的行业协会、商会等,必须解决“形脱而实不脱”的问题。通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提供有偿咨询服务、发布科研成果等多种方式,增加收入,拓展收入来源;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管理制度和流程;通过培育社会组织管理人员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潜能。
2坚持协调发展。 鼓励社会组织在资源市场化配置中发挥积极作用,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间的联动机制,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提供优质平台。
3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 鼓励社会组织主动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自主开展志愿服务、创新试点服务项目,提升社会组织内生动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4坚持开放发展。 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国际治理,引进资金、人才、技术,对外传播优秀中华文化,增强在国际领域的话语权;鼓励加强社会组织间沟通与合作,组建区域性社会组织,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5坚持共享发展。 社会组织要坚持服务的普惠性和资源的均等化,例如在婴幼儿照护、养老等领域提供普惠服务,促进城乡社区社会组织资源均等化等[8];社会组织要继续推动与社区、社会工作者形成“三社联动”合力,促进社区信息资源共享。
(二)找准自身定位
我国社会组织虽然产生时间早,但是参与社会治理的时间并不长,当前社会组织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在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多数社会组织沿着既定轨道健康发展,但是也有部分社会组织或偏离既定路线,或故步自封、停滞不前。 “十四五”规划《纲要》 对社会组织的部署更加具体、要求更加明确。社会组织要找准自身定位,保持自身独立性、非营利性等特性。
1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全面领导。 社会组织要突出党组织的统筹、协调、决策作用。健全党组织机构,完善组织制度和决策程序,积极培育和发展党员,定期组织开展党员活动,加强理论学习。
2遵守法律法规,依章办会。 社会组织严格按照章程开展活动,完善组织体系,明确监事会、理事会权责。
3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按照信息公开制度,主动将登记、年检、评估、执法等信息,以及社会组织的重大活动、财务状况、接受捐赠的使用情况等,通过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布,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完善社会组织登记注册制度。引导既未取得合法身份也未备案的社会组织规范化发展,取得合法身份,完善管理体系,优化岗位和人员配置,依据章程等有关规定依法开展活动。
(三)坚持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十四五”时期,我国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将迈向新台阶。如今,网络慈善组织、线上志愿服务平台等受到公众的关注与积极参与,其既能满足公众参与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的需求,又能更大范围整合资源、拓展服务空间和领域。社会组织要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要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公众号、直播平台、手机App等建设线上平台;要及时更新动态、发布活动信息、提供咨询服务、进行日常公示等,切实发挥平台作用;要加强智能化投入,将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社会组织中,构建“互联网+社会组织”的良好生态环境,强化信息保护,打破服务壁垒,科学分析服务对象,提升服务质量。
(四)探索实践社会组织“专精特新”发展路径
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和更多社会组织参与,以适应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社会发展需要。“十四五”时期,社会组织应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方向发展。
1社会组织专业化发展。 通过找准自身定位、重新梳理发展路线、明确服务重点和方向;通过吸纳专业化人才、调整业务主线、聚焦服务对象等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例如壮大秘书处实体,增加专职工作人员,提升工作人员职业化水平。做好社会组织工作人员职业发展规划,将志愿性、公益性与职业发展、个人成长结合起来;提高专职工作人员工资待遇,促使其工资水平明显提升,增强岗位吸引力;拓宽职业发展通道,完善社会保障。
2社会组織精细化发展。 树立精益求精的理念,建立精细、高效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促进社会组织精细化管理。
3社会组织特色化发展。 科学分析自身优势,研判同地区、同领域社会组织的特点,形成具有特殊优势、特色标识的服务品牌,增强自身竞争力。加强社会组织品牌建设,创建品牌项目,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特色活动,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4社会组织新颖化发展。 推进社会组织在管理和服务领域创新,积极开展创新试点,促进产品和服务新颖化;在新领域增设社会组织,拓展社会组织服务范围,如积极在动物保护、反家庭暴力、保护未成年人以及社会治理等领域壮大社会组织力量;社会组织要依托自身服务优势拓展服务新领域,例如基金会除在传统的扶贫、教育、医疗等领域服务外,还应在个人发展、文艺研究、环境保护等新领域积极参与。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C]//行政权力结构视角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研究.2016.
[2]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J].理论学习,2015(12):20-2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J].领导决策信息,2016(12):2-71.
[4]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J].共产党员(河北),2020(21):1,4-7.
[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J].共产党员(河北),2020(21):8-20.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N].人民日报,2021-03-13(001).
[7]李静.社会组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策略[J].人民论坛,2018(25):58-59.
[8]邱联鸿.新发展理念下社会组织培育机理研究[J].新疆社科论坛,2018(2):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