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科研成果开放获取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2021-05-25王晶
王晶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科研成果;开放获取服务体系
摘 要:文章介绍了大数据技术的概念和特征,分析了大数据技术助力图书馆构建科研成果开放获取服务体系的优势,最后探索了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科研成果开放获取服务体系的构建路径,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4-0093-03
随着互联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已逐步应用于图书馆服务中。图书馆只有加强自身馆藏资源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深刻变革。开放获取(Open Access,简称OA)又称为开放存取、开放共享等,是20世纪90年代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图书情报界为推动科研成果利用互联网自由传播而兴起的运动。开放获取是通过新的数字技术和网络化通信进行的,在开放获取环境下,任何人都可以及时、免费、不受任何限制地通过网络获取各类文献[1]。开放获取是一种全新的资源共享模式,在开放获取环境下,科研工作者不仅可以免费获取科研资料,还可以随时随地与其他研究者进行交流、沟通。
1 大数据技术简介
大数据技术是指从各种各样类型的巨量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技术。大数据具有种类多、生成快、体量大等多种显著特征。大数据虽然体量大,但价值密度较低。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数字资源类型不一,如果不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很难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构建科研成果开放获取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针对性强的科研服务。图书馆提供的开放存取资源不仅包括开放性的纸质、电子文献资源,也包括各类科研成果信息以及不同类型、不同载体的学术数据。目前,许多图书馆都构建了开放存取服务体系,如:国家图书馆针对用户设置了专业化的外网,为用户开放获取和有效利用各种文献信息、数据资源提供便利[2]。互联网环境下,开放获取是大势所趋,也是推动图书馆转型的主要动力之一。
2 大数据技术助力图书馆构建科研成果开放获取服务体系的优势
2.1 以技术优势满足用户需求
大数据技术可以为图书馆构建科研成果开放获取体系提供技术支持。在开放获取环境下,用户可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访问图书馆网站并获取科研数據。如前文所述,大数据的价值密度较低,因此用户在利用数据资源时会面临一系列问题,如:获取的科研数据与所需资源存在差距、利用价值低等。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图书馆可以对数据进行有效挖掘和二次加工,同时分析用户的科研需求并主动推送资源与服务。
2.2 以创新共享增强竞争优势
科研成果知识库汇聚了分散存储的众多科研成果,可以提高科研成果检索、获取和使用的效率。用户能够从科研成果知识库和开放服务体系中快捷便利地获取各种学术资源、科研成果与文献资料等,有利于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及时交流、渐进创新和快速传播[3]。与此同时,图书馆构建的科研成果知识库和开放获取服务体系也是展现高校科研生产力的窗口,不仅可以为学校科研管理机构正确决策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也有利于全方位展现高校的科研成果和研究优势,提升高校的学术声誉与科研知名度,进而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
2.3 利用特色馆藏开展特色服务
科研成果开放服务体系反映了学校科研领域的发展现状,展现了各专业的学术发展脉络与科研成果。众所周知,图书馆的年度采购经费是有限的,如何有效利用采购经费强化科研成果开放服务体系建设就成为图书馆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科学合理地使用采购经费不仅可以优化馆藏,还可以提高图书馆服务能力,如:图书馆可以结合高校专业设置、特色学科以及发展规划等打造特色馆藏资源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特色化服务,提高资源使用率。
3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科研成果开放获取服务体系的构成
目前,高校图书馆科研成果数据库建设才刚刚起步,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资源获取需求,相应的开放获取服务体系亟待完善。北大、清华、厦大、南航、北航、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陆续组建了学术成果数据库,而大部分高校图书馆仅仅有偿链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商业性数据库,并未构建自己的科研成果数据库,远远不能适应“双一流”建设发展的形势需要[4]。因此,建设科研成果数据库以及相应的安全保障服务体系迫在眉睫。
3.1 建设图书馆科研成果数据库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科研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师有权限修改、完善或浏览自己的科研成果信息,学校有关部门负责审核。而该系统是封闭运行的,无法与其他机构实现数据共享。因此,图书馆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促进该系统内信息的实时更新。如图1所示,图书馆可以借助自身的数字平台和信息技术构建科研成果数据库。高校科研管理系统负责提供信息资源,个人用户通过图书馆身份认证后即可利用、共享该数据库,进而共享本校的各项科研成果。
截至目前,国内多家高校图书馆通过业务协作共同打造了科研成果数据库平台。笔者认为,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各图书馆应调研相关单位和专家学者对科研成果开放获取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制订可操作性强的联合开发计划。其次,主要负责部门应结合各图书馆的具体特点分配研发任务,确定进度、质量等多项责任要求,并进行调试和整合,以保障系统平台的有序运作。以CALLS三期机构知识库建设为例,该项目采取了“示范馆+参建馆(1+4)”的多馆协作开发模式。北京大学图书馆2011年牵头实施这个项目,联合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的图书馆成为“示范馆”,同时又召集四家到五家高校图书馆成为其“参建馆”,实施多馆联合协作开发。该项目节约了相当可观的图书馆资源,为图书馆加速资源整合、共建特色专业数据库提供了有益参考。
3.2 建设安全保障体系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科研成果开放获取服务体系面临物理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风险以及用户使用风险等。这些因素会影响开放获取服務体系的资源安全、系统安全、资金安全、知识产权、商业机密等。因此,图书馆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高水平的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数据资源的安全,如设置安全访问控制、网络防火墙、计算机病毒防护等,将开放存取资源可能面临的各种网络安全威胁降到最低。
4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科研成果开放获取服务体系的构建路径
4.1 加强科研合作与创新
机构知识库与网络期刊文献资源的开放获取可以促进图书馆科研成果开放服务体系的构建,因此,高校图书馆要与机构知识库做好衔接。图书馆应对本校科研学术成果进行收藏与保存,如研究报告、博硕论文、科研课题、科研应用成果等,同时从用户角度出发优化科研成果开放获取服务流程,优化浏览与操作界面,为用户更有效、快捷地检索、获取、传播科研成果提供便利。
4.2 设计分布式科研成果开放获取平台
高校图书馆以及各院系图书资料室是存储学术资源以及科研成果的重要场所,因此,高校图书馆应与本校各学院共同搭建分布式科研成果开放获取平台。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各学院应依据平台科研成果开放获取规范和标准完善相关内容,同时整合自身科研成果、内部资料等多种资源,供感兴趣的单位及个人获取和使用。学校的专家、学者可以通过该平台与其他科研人员开展交流和沟通,进而强化科研合作与创新。统一化的科研成果分类与资源整合有利于高校图书馆间进行科研成果资源的互通,进而实现资源结构化整合、规范化展示、体系化共享,将整合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让更多专业、学科的科研成果实现开放获取[5]。
4.3 建立科研成果信息共享空间
科研成果信息共享空间可以持续推动用户做好科研成果的交流、学习、分析、再研究、创新等工作,让科研成果更有效地服务于用户的需要[6]。与此同时,科研成果信息共享空间还能为用户提供针对性的信息服务。
4.4 建立基于云计算的科研成果开放获取服务体系
大数据和云计算关系密切,图书馆可以搜集用户的相关数据,如受教育程度、专业研究方向、科研成果进展等,在此基础上利用云计算的各种算法充分挖掘本馆科研成果数据库资源与用户科研成果的关联性,满足科研人员的知识需求。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应为图书馆科研成果开放获取体系建设提供政策、资金及技术支持。
5 结语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图书馆只有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满足用户的知识获取需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构建科研成果开放获取服务体系以及安全保障体系,才能从根本上优化资源供给,提高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川,侯艳,刘辉.医药文献检索与利用[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9:169.
[2] 王思兵.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的安全保障体系构建[J].图书馆学刊,2019(5):43-46.
[3] 李英.高校图书馆科研成果知识库建设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9(2):39-41.
[4] 曾咏梅,彭丽.图书馆构建高校科研成果数据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7(3):29-31.
[5] 陆韡.大数据背景下应用型大学图书馆开放获取资源的整合策略研究[J].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18(5):55-59.
[6] 肖志雄,王冉.2005—2016年我国信息共享空间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刊,2018(2):48-51.
(编校:周雪芹)
收稿日期:2021-03-14
作者简介:王 晶(1983—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