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学术驱动下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的构建
2021-05-25刘红星
关键词:数字學术驱动;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
摘 要:文章阐释了数字学术的内涵,分析了数字学术驱动下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重构的价值,从个性化服务、高科技应用、多渠道体验三个层面阐明了数字学术驱动下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的构建原则,论述了数字学术驱动下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的构建路径。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4-0072-03
近年来,国外的高校图书馆开始积极探索和开展数字学术支持工作。其中,麦克马斯特大学图书馆及布朗大学图书馆较早开始向用户提供数字学术支持服务,并逐步带动美国其他高校图书馆开展相关的学术研究与实践操作。我国学者积极开展数字学术助力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的研究和实践,从概念界定、功能定位、支持形式、服务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数字学术驱动下高校图书馆开展相关服务的理论与实践问题[1]。笔者以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构建的视角,探究了数字学术驱动下高校图书馆开展用户服务的新途径和新思路,以期推动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 数字学术驱动的概述
1.1 数字学术介绍
凯斯西储大学图书馆根据数字学术的功能表述数字学术的前景及应用范围,即通过运用新技术,有效扩展了前人的研究方法,进而推动了教育和研究的进程,新技术涵盖了可视化技术、地理信息数据技术及大数据技术等。数字学术能够被运用到全部学科中,以及跨国界、跨学科的学术合作中。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指出,数字学术囊括了全部学科,在学术创作交流中涵盖丰富的数字证据;持续进步的技术与探究式策略、保存、出版、调查相结合,为有关专家学者提供了研究数字学术的措施和方法[2]。
1.2 数字学术服务的内涵
高校图书馆既能够为用户提供数字工具、学习空间、学术交流、研究数据、数字人文、数字出版、数字学术培训和数字学术研讨等服务,也能够为用户提供音频、视频、数字化文档、数字化图片、学术社区教育、在线展览等服务。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的数字学术服务没有明确的类别划分,一般根据用户的需求开展不同的数字学术服务,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学术中心为用户提供在线学术写作、数字出版、学术交流等不同场景的数字学术服务,满足了不同用户的数字学术需求[3]。
2 数字学术驱动下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重构的价值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有力驱动下,高校图书馆传统的学术服务正逐步向数字学术服务转变,高校图书馆纷纷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学习空间是高校图书馆为高校师生提供数字学术服务的重要场所,在数字学术驱动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学习空间得到了有效拓展,能够为广大师生的数字学术研究、知识学习、教学教研等提供必要的空间支持。
2.1 提升服务质量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正在朝着数字化、移动化方向发展,到馆读者数量持续减少。实体馆藏资源利用率的降低是高校图书馆进行学习空间再造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校图书馆对学习空间的重新构建,有利于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用户到馆获取信息和服务的满意度,切实彰显自身的服务价值。高校图书馆对学习空间的重构能够使馆内资源的分布更加合理,提高学习空间的利用率和舒适度。
2.2 满足师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
高校图书馆用户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具有网络依赖突出、小组活动倾向明显、注重交互和体验等明显的时代特征,他们大都喜欢能够自由使用的阅读空间。美国高校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空间、个人学习空间、团体协作空间,以及具有局部社交功能的会议室、咖啡吧、馆藏展示区、艺术走廊等空间的使用率较高[4]。很多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布局无法充分满足用户网络化、多元化、交互化的使用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在重构学习空间时,应坚持成员交互化、资源网络化、以技术强化体验、便于开展小组活动的理念,根据用户的信息行为增设或调整馆内的空间布局,不断提升服务效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3 数字学术驱动下高校图书馆构建学习空间的原则
3.1 个性化服务
个性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为不同专业、不同学习阶段、不同职称的用户群体提供的差异化、分级别的数字学术服务。高校图书馆在管理学习空间时,应优先了解服务对象对阅读资源的需求,开展大数据画像分析和数据挖掘工作。在明确用户需求的基础上,高校图书馆可根据各学习空间的特点,开展针对性、个性化、特色化的阅读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和资源质量,精准地满足不同用户对数字学术资源的需求。
3.2 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
高校图书馆可以积极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使学习空间的特色更加鲜明。高校图书馆应通过技术赋能,扩大用户的学习范围,加深用户的学习深度,有效满足用户的差异化知识需求,提升学习空间的利用率[5]。
3.3 多渠道体验
目前,高校图书馆应改变传统的学习空间管理思路,以多元化的视角发现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完善数字学术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增强用户的服务体验。另外,高校图书馆可将用户的学习活动作为空间优化的关键要素,为用户营造开放性、交互性的自由学习环境。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实体资源和数字资源,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资源供给服务,能够方便地进行互动与交流[6]。
4 数字学术驱动下高校图书馆构建学习空间的路径
4.1 混合型学习空间
目前,建构主义的教学思路被广泛应用于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核心的指导型范式逐渐被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型范式代替。因此,构建混合型学习空间是数字学术驱动下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构建的重要内容。如图1所示,混合学习空间能够满足学生的互动与合作、组内学习与组间学习、基于课题的探索式学习、任务驱动学习等需求。数字学术驱动下的高校图书馆可利用数字媒体技术、无线投影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无线传感技术等新兴科学技术,建设以校园无线网络为基础的多元化技术环境,以实现室内温湿度、声音、照明等的自动调节,为用户提供更加舒适的学习空间。同时,高校图书馆可构建虚拟学习空间,通过虚拟学习空间与物理学习空间在功能上的互补,切实增强学习空间的数字学术功能[7]。
4.2 社交化学习空间
高校图书馆的用户普遍为大学生,他们的社会交互性较强。高校图书馆在构建数字学习空间时,应利用新媒体等技术手段,打造社交化的学习空间,提供数字学术资源服务,搭建知识交互平台,为用户建立个人学习档案,充分满足用户的学习、科研及交流需求,为大学生相互协作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或科研任务提供支持。
4.3 泛在化学习空间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呈现泛在化的特征。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存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构建泛在化学习空间。如图2所示,在泛在化学习空间内,用户能够通过网络与高校图书馆馆员、高校教师等进行沟通交流,随时随地获取数字技术支持、人力资源支持及数字学术资源支持,进而更好地完成学习或科研任务。
4.4 深度学习空间
高校图书馆的学习空间应具备空间场所、技术手段、用户、交互渠道、教学活动等要素,高校图书馆应对各要素进行整合,为用户打造深度学习空间,满足用户的深度学习需求。数字学术驱动下的高校图书馆深度学习空间能够实现高校图书馆服务、空间及技术的无缝对接,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促进服务内容及服务方式的完善与创新,提升服务效能。
5 结语
我国高校图书馆应借鉴美国高校图书馆的经验和做法,树立新的服务理念,重构馆内学习空间。同时,高校图书馆应持续探索数字学术服务方式,组建高水平的数字学术服务队伍,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提升服务效能。
参考文献:
[1] 鄂丽君.美国部分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支持考察与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7(10):74-80.
[2] 涂志芳,徐慧芳.國内外15所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的内容及特点[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4):29-36.
[3] 李红培.国外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的实践及启示[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7):89-92.
[4][6] 陈松青,张琳.基于读者特征的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再造[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9(6):43-45.
[5] 王庆.高校图书馆能动型学习空间的构建与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8(10):99-103.
[7] 江丰光,孙铭泽.国内外学习空间的再设计与案例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6(2):33-40,57.
(编校:冯 耕)
收稿日期:2021-03-07
作者简介:刘红星(1981— ),齐鲁医药学院图书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