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法检测TP 抗体的性能评价和应用

2021-05-25董玉翠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21年1期
关键词:螺旋体化学发光梅毒

董玉翠

(山东省莱阳中医院 山东莱阳 265200)

1 前言

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 梅毒会对患者的身体带来严重损伤,且此类疾病的病程普遍较长,在长期无法得到有效治疗的情况下, 患者身体的各个脏器和组织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损伤, 严重的患者还会因此失去生命。但是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由于医学界现阶段仍然无法做到体外培养梅毒螺旋体,所以能够将血清学检测作为梅毒诊断监测的有效方式。针对梅毒螺旋体的免疫学特征,能够将血清学检测方法划分为2 种类型: 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和非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 检测方式主要涵盖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法,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等。其中, 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法在检测过程中所具备的敏感性最高,且特异性也最好,适宜进行大批量的检测。因此在对梅毒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血清学检测是一种常用方法, 本文就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法以及临床上常用的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的检测价值进行探讨。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本次参与研究的1 700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921例,女性患者 779 例,患者年龄 19~70 岁,平均年龄(47.2±6.3)岁。 本次参与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已被确诊为梅毒感染。

2.2 方法

本次参与研究的所有患者均需要在空腹的状态下抽取5 ml 静脉血,在血液样本抽取2 h 之内,对抽取的血液样本进行离心处理,离心处理的时间为10 min,将患者的血清分离出来。 分别使用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方法进行检测以及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检测剩余的血清需要在-80℃的环境中保存,用于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检测,并以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检测结果为标准, 分析其他2 种检测方法的应用效果。 在采用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方法对患者进行检测的过程中, 所使用的试剂盒生产厂家为日本富士瑞比欧株会社[1]。 在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法对患者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以0~1.1 为检测区间。而在采用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对患者进行检测的过程中, 所使用试剂盒的生产厂家为德国欧盟医学诊断有限公司。 整体检测过程中的相关操作需要严格依照仪器和试剂的说明书所提供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 做好检测过程的质控工作。 以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检测结果为基本标准,探索2 种诊断方式的误诊率、漏诊率、敏感性以及特异性的相关指标。

3 结果

经结果分析: 与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法相比,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法误诊率更低,且特异性更好,差异明显(P<0.05)。 详见表1。

表1 对比本次参与研究患者的检测性能指标n(%)

4 讨论

梅毒主要是因苍白螺旋体所诱发的一种系统性、慢性的性传播疾病。在临床中表现为一期、二期、三期、潜伏期以及先天性病毒。 现如今,梅毒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我国的防控形势也十分严峻,据相关调查显示,梅毒已成为我国传播性疾病之首。梅毒患者的黏膜以及皮肤之中往往存在梅毒螺旋体,若健康人群和梅毒患者之间进行性接触, 或是皮肤存在细微破损后与梅毒患者接触,那么均会患梅毒,还有个别为输血传播。 梅毒为人类群体所特有的一种疾病, 显性梅毒以及隐性梅毒患者均为此疾病的传染源, 在感染之后的2 年内传染性极强, 在4 年之后,此疾病的传染性会明显降低。一期梅毒硬下疳应和固定性药疹, 软下疳以及生殖器孢疹等加以鉴别;二期梅毒淋巴结肿大应和软下疳以及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所诱发的淋巴结肿大之间进行鉴别;三期梅毒皮疹需和花斑藓、 玫瑰糠疹以及多形红斑等进行鉴别,扁平湿疹则需和尖锐湿庞之间相鉴别。

梅毒虽然有其特定的传播途径, 但是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 我国梅毒的发病率却呈现出了逐年增高的趋势。由于梅毒疾病的发病具有隐秘性,加之一些私人诊所也会接收梅毒患者。因此,很难具体统计我国现阶段梅毒患者的数量[2]。 为了进一步遏制梅毒疾病的传播, 做好针对梅毒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工作十分有必要。

从现阶段的医学研究情况来看,TP 抗体的检测方法虽然在应用范围方面还十分有限, 但是医学界普遍对这一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 针对不同类型的检测方法, 其在检测结果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方面也普遍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非常容易出现误诊以及漏诊,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 必须选择合理有效的方式对疑似梅毒感染患者进行检测,不仅要规范相应的检测策略,同时还要有效优化检测流程, 使检测的准确性能够得到以有效提升。

实验室检测梅毒的过程中, 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测方法以及病原学检测方法。 但是从临床检测的角度来看, 若直接采用病原学检测方法对患者进行检测, 其最终的检测结果易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最常见的检测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检测部位、局部的用药情况、取材方法、检验技术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等。因此,这种检测方法具有较低的敏感度。由于直接通过病原学的检测方法对患者进行TP抗体检测存在更多的局限性, 因此临床上在针对疑似梅毒感染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以及对于已经感染梅毒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判断的过程中, 血清学检测一直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现阶段, 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 采用该方法对梅毒患者进行检测, 其检出率与一直称为梅毒螺旋体检测金标准的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检测方法相比, 整体来看并不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 在对患者的TP 抗体的情况进行筛查的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有专家针对在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法与临床上进行TP 抗体检测过程中, 常用的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检测的相关功能指标进行了对比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接受检测的过程中,相比于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法来说, 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法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测, 其最终的检测结果不仅具有更低的误诊率,同时特异性整体更高。但是两者之间在敏感性以及漏诊率方面整体并不存在显著差异,2 组检测结果的漏诊率以及敏感性均相对较高。而本次研究结果也间接验证了上述结论。但是在临床应用中, 虽然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法大大降低了传统检测方法的误诊率, 但其仍无法满足实际防控梅毒疾病传播的需要, 在实际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检测方法进行进一步优化,这也是后续研究工作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综上所述, 临床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的TP 抗体的过程中, 相关检测方法不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在对患者进行初筛实验的过程中,其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但是,该检测方法依然存在一定的误诊概率,影响最终的检测结果。在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判断的基础上, 还需要配合使用其他检测方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确认, 其主要目的在于排除诊断过程中所出现的假阳性及假阴性情况。 若初筛结果为阳性,医生在对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病史情况进行判断, 在病情存在疑义的情况下,则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一步确诊。

猜你喜欢

螺旋体化学发光梅毒
羊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和防治措施
肉牛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免疫预防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氧化锌纳米颗粒增强鲁米诺EDTA化学发光测定咖啡酸
BECKMAN DxI800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检测泌乳素的性能验证
梅毒实验诊断中增强化学发光技术与其它血清学比对以及在急诊筛查流程的探讨
抗坏血酸-(荧光素+CTMAB+Cu2+)化学发光检测尿液的尿酸
IgM捕捉ELISA法对早期梅毒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