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分析
2021-05-25李定友
李定友
(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 广东惠州 516001)
1 前言
细菌感染为菌血症、 败血症的主要诱发因素,常采用细菌鉴定法,采用某种鉴定方式,鉴定未知细菌与已知相似细菌,并实施分类。 当前,临床常见的细菌鉴定法包括生化鉴定、自动化仪器鉴定、核算检测等,由于败血症、菌血症对人体有危害,需及时鉴定菌种,并对症治疗[1]。 近年来,抗生素滥用现象增多,影响着细菌敏感性与耐药性,极易出现变异,不利于诊断病情。 因此,选择高效且正确细菌鉴定方法十分重要。 本文将以100 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以血液检验患者100 例为对象, 研究时间为2019 年 5 月~2020 年 5 月, 分为 A 组 50 例与 B 组50 例。 A 组,28 例男性,22 例女性;年龄为 8~39 岁,平均(18.38±4.62)岁。B 组,27 例男性,23 例女性;年龄为 7~40 岁,平均(18.17±4.59)岁。 纳入标准:确诊为全身感染性疾病,为持续高热期、感染高峰期;样本采集后冷藏保存;认知正常;熟知本次研究,并自愿参加。 排除标准:哺乳期,妊娠期;凝血功能异常;近期服用药物;不配合研究者。2 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
2.2 方法
患者在入院以后,抽取静脉血,采集样本,在采集之前,由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述采血注意事项,严格依照有关规定,抽取血液样本。
A 组采用常规药敏试验:在检测之前,取血液样本接种于血平板、巧克力平板、麦康凯平板对应琼脂培养基,在接种以后,放在培养箱中孵育,培养箱含有二氧化碳,孵育时间为18~24 h,对平板中生长菌落涂片,实施革兰染色处理,依照有关要求,选择酶,使用全自动微生物细菌试验测定仪,开展细菌鉴定,并处理药敏试验。
B 组采用直接药敏试验: 取血液样本接种于自动血培养仪中,自主培养与检测。 若结果呈阳性,取阳性样本10 ml 在无菌试管中注入,分离细菌,抽出悬液20 μl,实施涂片处理,以及革兰氏染色,在完成以后, 取显微镜观察, 若结果可见革兰阳性菌呈链状,使用养血血平板培养基,实施药敏试验。 结合试验结果,选择酶进行下一步药敏试验,结合有关标本判断耐药性与敏感度。
2.3 观察指标
对比2 组患者的菌种检测检出率、敏感度,并详细记录细菌鉴定法需要的时间,进行对比分析。
2.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 分析本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使用T 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使用 χ2检验(%表示),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3 结果
3.1 2 组患者检出率、敏感度比较
A 组细菌检出率、 敏感度与 B 组比较,P>0.05,统计学意义不存在。 如表1 所示。
表1 2 组患者检出率、敏感度对比(n/%)
3.2 2 组患者检验时间比较
B 组检验时间低于 A 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如表2 所示。
表2 2 组患者检验时间对比(X±S,min)
4 讨论
当前,很多血液疾病伴随着细菌耐药性提高,而血液疾病患者死亡率逐渐升高, 准确且高效鉴定血液细菌,实施有效治疗,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临床常用的细菌鉴定方法较多, 如血清学凝集试验、直接药敏试验检验、常规药敏试验检验、镜检等,常见的是直接药敏试验、常规药敏试验,具有较高应用价值[2-5]。 本次研究结果可见,A 组细菌准确性、敏感度与 B 组比较,P>0.05。 B 组检验时间低于 A 组,P<0.05。 证实了血液检验中采用直接药敏试验、常规药敏试验均可有效检出细菌情况。 在直接药敏试验中,使用全自动培养法检验,检验过程中分离培养检验样本,不仅可检验样本,还能检验统计环境内二氧化碳变化情况,结合二氧化碳的检验结构,对氧气与菌种间关系进行分析,选择出最佳增殖方式。 规范实施检测,可使诊断所需时间有效减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有学者[6]选取全身性感染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分别实施直接药敏试验、常规药敏试验,结果可见,直接药敏试验组患者检出率与常规药敏试验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 与本次研究结果保持一致。
综上,临床血液检验中可使用常规药敏试验、直接药敏试验进行细菌鉴定,检出率高,其中直接药敏试验检出时间短,操作简单,应用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