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联合肌间沟神经丛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
2021-05-25岳红红高寅秋
岳红红 高寅秋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麻醉科,北京 100053
随着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电子产品的大量应用,颈椎病的发病率随之上升,其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占颈椎病的60%~70%[1-2],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小的影响[3-5]。近几年应用神经丛阻滞技术阻断痛觉传入中枢治疗颈椎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有部分患者不满意[6-7]。因此本研究探讨使用穴位注射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联合肌间沟神经丛阻滞来治疗CSR[8-9],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疼痛门诊就诊的CSR患者72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6例。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性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CSR的诊断标准参照《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实践指南》[10]:①单侧神经根症状(如手臂麻木、疼痛及肌力减退)与病变节段一致;②臂丛牵拉试验和/或压头试验阳性;③CT和MRI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一致。
1.3 纳入标准
①根据上述CSR诊断标准,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明确;②病程3~12个月;③年龄30~65岁;④自愿接受治疗。
1.4 排除标准
①针刺部位皮肤感染或溃疡、白血病、凝血功能紊乱等;②合并肿瘤及心脑血管、肝、肾等严重疾病和精神障碍;③既往有过颈椎手术史,颈椎畸形;④引起上肢疼痛、麻木、肌力减退等症状的其他疾病,如肩周炎、胸廓出口综合征等。
1.5 方法
两组注射用药物合剂相同,其组成如下:利多卡因(湖北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0.1 g/5 mL)0.1 g+弥可保[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规格:0.5 mg/1 mL]0.5 mg+曲安奈德(昆明积大制药有限公司,规格:40 mg/mL)10 mg,加生理盐水(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09 g/10 mL)稀释至20 mL。
对照组采用单纯肌间沟神经丛阻滞治疗。患者肩部下垫薄枕,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取锁骨上方触及前、中斜角肌间隙为穿刺点,即相当于环状软骨边缘颈6水平。常规消毒,医师左手示指固定皮肤,用3.8 cm长的5号短针垂直进针,向后下前进,针尖触到横突或出现过电样异感,退针约2 mm,仔细回抽无血或脑脊液,注入合剂5~8 mL。治疗完毕后,平卧观察20 min,患者无任何不适,方可离开医院。治疗1次/7 d,共4个疗程。
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联合肌间沟神经丛阻滞治疗。采用颈部夹脊穴法,根据神经定位诊断及影像检查选择病变颈椎及其上下的颈部夹脊穴。患者坐位,选择与颈椎棘突正中线对应的颈椎棘突旁约0.5寸的颈部夹脊穴,常规消毒后用3.8 cm长5号短针进针约0.5寸,轻微提插,产生得气反应,回抽无血,注射合剂3 mL;风池穴位于在枕骨两侧的凹陷处,针尖稍向下,向鼻尖斜刺约0.5寸,轻微提插,产生得气反应,回抽无血,注射合剂2 mL;肩井穴在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直刺约0.5寸,轻微提插,产生得气反应,回抽无血,注射合剂5 mL。然后采用肌间沟神经丛阻滞,方法同上。治疗完毕后,平卧观察20 min,患者无任何不适,方可离开医院。治疗1次/7 d,共4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及临床疗效评估
1.6.1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3、4周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11],使用一条长10 cm的游动标尺,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为0分和10分,0分表示无疼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得分越高说明疼痛越严重。
1.6.2 临床疗效评估 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价标准[12]:“优”为症状全部消失,可以恢复到原来的工作和生活;“良”为临床症状较轻,活动稍受限,对工作生活没有影响;“可”为症状稍减轻,活动受限明显,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差”治疗前后无差异,甚至病情加重。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同时间点间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间点的VAS比较
整体分析发现:VAS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治疗方式及时间对VAS均有影响。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各时间点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在治疗1~4周后各个时间点VAS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的VAS比较(分,)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的VAS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 <0.05;与本组治疗1周后比较,bP <0.05;与本组治疗2周后比较,cP <0.05;与本组治疗3周后比较,dP <0.05;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比较,*P <0.05。VAS:视觉模拟评分
2.3 两组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4周后,治疗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CSR是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或颈椎间盘突出、关节突移位等在椎管内或椎间孔处刺激压迫颈神经根所致,临床表现为患侧上肢反复出现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感觉障碍、肌力减退,可在晚期出现肌肉萎缩、压头和/或牵拉试验阳性,常因寒冷、劳累、睡眠不佳而诱发[13-14]。
中医学将CSR归入“项痹”“痹病”“骨痹”等范畴,其与督脉、足太阳、足少阳经关系密切。中医认为CSR主要是由外感风寒湿邪、跌扑伤神、动作失常引起,进而使颈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引起颈痛、酸胀、僵硬;经络受阻,气血运行失常,引起患肢疼痛麻木等症状。所以CSR的中医治疗应以温经通络、祛风散寒为原则。
本研究采用的肌间沟神经丛阻滞可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神经周围,阻止神经纤维传导的痛觉进入中枢系统,从而缓解疼痛。曲安奈德属于类固醇类药物,可减少炎症因子和免疫物质的释放,减轻神经周围充血水肿,改善局部微循环,增加神经周围血供,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15-16]。弥可保属于维生素B12,参与一碳单位循环,促进核酸代谢、叶酸利用、蛋白质和核酸合成,帮助卵磷脂的合成,促进轴突再生及髓鞘形成,并且直接参与修复受损神经细胞,从而改善麻木和疼痛[17-19]。穴位注射疗法即腧穴注射法,又称水针注射,是在针灸学理论基础上创新而来,通过选取经络循行部位主要腧穴,用无菌针将适量的中西药物注入人体穴位,因人体穴位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及神经末梢,可使药物充分吸收,使其更好地发挥疗效[20-21]。加之穴位注射有经络穴位刺激效应,利用针刺和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出现针感,以便增加临床治疗效果[22-24]。风池穴、肩井穴是足少阳胆经穴,又是手足少阳会、阳维会,有调理少阳经,疏通经络气血的作用[25-28]。夹脊穴属于奇穴,其临近督脉、足太阳经,与太阳经、督脉等经相通,是与经络脏腑相互流注的腧穴,刺激颈部夹脊穴可以调节阴阳气血,疏通经络,通则不痛,故能显著减轻疼痛症状[29-31]。因此,本研究选用颈部夹脊穴、风池穴、肩井穴进行穴位注射。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治疗1~4周后各个时间点的VAS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提示CSR患者在肌间沟神经丛阻滞的基础上联合穴位注射有助于缓解疼痛,改善生活及工作质量。
综上所述,穴位注射颈部夹脊穴、风池穴、肩井穴联合肌间沟神经丛阻滞,可起到调节气血、疏通经络及增加神经丛阻滞效果、更好地发挥药效的双重作用,各取其优点,双管齐下,效果叠加,可明显提高CSR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