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5-25陈文亮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控制性颅脑血肿

陈文亮

( 沈阳积水潭医院 , 辽宁 沈阳 110000 )

作为一种致残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的疾病类型,重症颅脑损伤对于人们生命安全的威胁极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患者家庭以及社会的经济压力[1]。损伤控制性手术是一种实用性极高的治疗方式,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和治疗环境的医疗条件,可为患者合理选择治疗方案[2-3]。本文在2018年2月-2019年5月时间期限内,选择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文选择的实验对象均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期限为2018年2月-2019年5月,例数共有100例。以自主抽签法为分组方式,组织所有患者进行抽签,最终将所有患者均分为2组,各50例。一组为对照组,男性患者共有27例,女性患者共有23例;年龄指标分析:患者的年龄最大值达57岁,最小年龄值为35岁,以(46.71±1.12)岁为平均年龄;致病原因:42%(21/50)的患者因遭遇交通事故导致颅脑损伤;24%(12/50)的患者因高处坠落而发生重症颅脑损伤,34%(17/50)患者因不慎被重物砸伤而出现重症颅脑损伤;损伤类型:22例患者为硬膜下血肿,16例患者为脑挫损伤,12例患者为硬膜外血肿;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指标为(6.21±1.48)分。另一组为观察组,男性患者共有28例,女性患者共有22例;年龄指标分析:患者的年龄最大值达56岁,最小年龄值为35岁,以(46.69±1.08)岁为平均年龄;致病原因:44%(22/50)的患者因遭遇交通事故导致颅脑损伤;26%(13/50)的患者因高处坠落而发生重症颅脑损伤,30%(15/50)患者因不慎被重物砸伤而出现重症颅脑损伤;损伤类型:21例患者为硬膜下血肿,15例患者为脑挫损伤,14例患者为硬膜外血肿;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指标为(6.25±1.41)分。纳入标准:经临床分析证实,所有患者均为重症颅脑损伤;在实验进行之前,已征求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同意。排除标准:(1)肾脾肝等脏器患有严重疾病;(2)精神系统存在障碍,无法清楚表达自身诉求;(3)存在手术禁忌证;(4)治疗依从性低;(5)基础资料不全[4-5]。在性别、年龄、致病原因等基线资料中所包含的数据指标均施行统计学分析,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在临床中研究分析。

2 方法:2组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对照组应用传统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通过分析患者的颅内出血和损伤部分等情况,在患者的颞顶部及额颞部行手术切口,形状为马蹄形,对患者的骨瓣实施切除,大小约为5.8cm×7.8cm;随后,对患者的伤口进行止血处理,对病灶组织及坏死部分进行有效清除;清除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减压缝合。手术结束后,留置常规的引流管,并应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选择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主要的措施如下:首先,结合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患者进行病情的分析和评估,并以此为基础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对颅脑损伤、稳定休克和保证呼吸等治疗手段进行优先级排序,最大程度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其次,在对患者进行前期损伤的有效控制,选择填塞或加压包扎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止血处理,并对错位的骨折实施外部的有效固定;针对腹壁发生缺损的患者,要及时采取腹腔关闭,给予患者的补液支持,防止休克等不良情况的出现。密切观察患者的颅脑损伤情况,借助颅内压检测仪器,在患者发鬓后的2cm处施行血肿穿刺针,将颅内压传感器置入,对患者的颅内压指标进行观察分析。在专科治疗方面,若患者的病情较为稳定,则优先对患者的颅脑损伤进行对症治疗,有效控制手术的时间,保持在1小时内最为适宜;针对病情较为紧急的患者,可应用微创穿刺针对患者进行血肿穿刺,以此起到引流的作用;待患者满足开颅手术治疗后,方可进行开颅手术。在手术结束后,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相关指标进行密切观察,如血压、呼吸和脉搏等。同时,还应该给予患者氧气支持,避免因通气功能的下降,引发肺部感染。针对存在严重性失血而休克的患者,医护人员应采取相应手段稳定患者的血压,使脑灌注压处于正常范围内[6]。对于凝血功能发生障碍的患者,应对患者进行血液和血小板的补充,并保证患者机体的水电解质平衡,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出现率。

3 观察指标: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比较,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基本痊愈: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治疗前的差值占比在90%以上;显效: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治疗前的差值占比在46%-89%之间;有效: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治疗前的差值占比在20%-45%之间;无效: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治疗前的差值占比在20%以下[7]。治疗总有效率=基本痊愈占比+显效占比+有效占比。比较2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包括致残率、感染率和死亡率。

5 结果

5.1 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GCS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在生活质量与GCS方面的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GCS评分比较

5.2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中,无效患者的占比仅为6%,共有17例患者基本痊愈;对照组中,14例患者治疗的最终效果判定为无效,与观察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

5.3 2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对比:观察组中发生死亡的患者仅有1例,且致残率和感染率分别为6%和4%,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表3 2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对比(n,%)

讨 论

在医院的脑外科中,重症颅脑损伤极为常见,其致病原因主要有意外交通事故、高处跌落和重物砸伤等[8-9]。作为一种病情极为严重且发展速度较快的疾病,重症颅脑损伤会对患者的生活乃至生命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当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脑组织出现缺血或缺氧等不良情况时,会促使脑细胞和脑组织发生肿胀及坏死,严重时会让患者陷入脑死亡状态[10-12]。对于此类疾病,临床中的治疗原则为降低颅内压,采取手段多为药物和手术。传统的去骨瓣减压手术是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首选的方式之一,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其易引发系列并发症,预后情况较差,不利于患者的机体恢复[13-14]。研究表明,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受伤后的60分钟内,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最大程度的挽救患者的生命。对于出现休克的患者,及时的进行止血处理和控制颅内压水平,能够保证大多数患者顺利存活。借助损伤控制性手术,能够有效观察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和颅内损伤程度,并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治疗方案的敲定,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疾病治疗的效果,改善疾病预后情况[15-16]。本文结果表明,经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和GC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高达94%,预后效果中死亡率仅为2%、感染率为4%、致残率为6%,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将损伤控制性手术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的治疗中,能够缓解患者病情,提升生活质量,且临床疗效和预后效果均有明显的应用价值,在临床中具有较大可行性。

猜你喜欢

控制性颅脑血肿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胰腺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PDCA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分析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硬膜外血肿“T”管引流效果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