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1-05-25邹洁霞
邹洁霞
(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 , 广东 佛山 528100 )
血管危象是指血流障碍,主要包括动静脉的栓塞及痉挛,断指再植术后会维持高凝状态的血液,且修复血管时,会受到损伤内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术后很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血管危象最为常见,需给予有效护理加以改善[1]。本课题主要对断指再植术后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血管危象护理中的效果进行探究,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次试验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47例断指再植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就诊顺序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23例,男性、女性各13、10例,年龄值在15-60岁,平均年龄值为(37.23±3.62)岁;对照组24例,男性、女性各13、11例,年龄值在16-58岁,平均年龄值为(7.28±3.44)岁,对比资料,差异性不明显(P>0.05)。
2 方法:(1)术后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包括康复护理、饮食护理等。(2)预见性护理应用于观察组。①全面评估风险:手术完成后,对患者的临床体征及症状进行密切观察,还应对患者临床中断指部位的表现情况进行观察,与患者断指损伤情况、血生化检验结果及术后临床指标相结合,对患者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风险进行观察,在管理中对高风险患者进行重点监护。②实施体位管理:一般情况下,血管危象的高发时期为术后48-96小时,一般是在48小时内发生血管栓塞,48小时后,很可能发生血管痉挛,在这过程中应对患者断指状态进行密切监护,可将患肢抬高,与心脏水平,促进回流静脉血液。③预防患者术后疼痛感。术后应给予患者疼痛管理,防止因刺激疼痛感,导致收缩血管,升高血栓发生风险,术后应给予患者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疼痛感对断指再植的影响,告知患者镇痛的重要作用。④处理血管危象:若有动静脉血管危象发生,应在第一时间进行救治,若骤降皮温,颜色会由红润向苍白转变,延长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不断下降指腹张力则为患者出现动脉危象,与此同时,应静脉输注抗凝药物低分子右旋糖酐并及时注射罂粟碱,与患者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镇痛处理。
3 观察指标:(1)对比2组研究对象术后血管危象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术后便秘、切口感染,术后血管危象及并发症发生率越高,临床效果越差。(2)对比2组研究对象一般临床指标。记录2组患者住院时间,采用调查问卷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采用卡氏百分法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100分为满分,分数越高,患者临床效果越好。
5 结果
5.1 2组研究对象术后血管危象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对照组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为29.16%,显著高于观察组,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显著高于观察组,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研究对象术后血管危象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5.2 2组研究对象一般临床指标对比:比较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更短、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更高,组间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性(P<0.05),见表2。
表2 2组研究对象一般临床指标对比
讨 论
完成断指再植术是成功完成手术的第1步,小血管吻合后的通畅情况决定着是否彻底成功手术[2]。血管危象是指移植组织后出现的血液循环障碍,会影响到移植组织的成活率,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3]。因此,需预防发生血管危象的概率。有很多因素都关联到血管危象的发生,主要包括疼痛因素、体位因素等,需给予有效护理加以改善。预见性护理是一种超前护理,其原则为先预防后治疗,其主要理念为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促使护理工作的预见性思维得到改善。给予断指再植术后患者预见性护理,能够正确评估患者心理问题及病情特征,基于此制定有效方案,将被动的护理工作转变为主动[4-5]。本次试验主要对预见性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应用于断指再植术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为2.34%,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明显高于观察组,比较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0.23±1.28)天、生活质量为(89.47±6.12)分、护理满意度为(92.36±5.20)分,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可见,预见性护理的干预效果更好[6]。
总而言之,将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断指再植术后,能够改善患者不良症状,降低发生血管危象的概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保证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有临床实践价值。